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Gangtise投研日報 | 2025-03-05

2025-03-05 06:30

以下為3月4日熱點題材的漲幅表現

製造 | 科技(9條)

01. 風電分析師表示2024年年底預期風機價格上漲但后來預期回落,不過從今年一二月主機中標價格看,均價約1600左右,相比2024Q2~Q3有所上漲。主要原因是主機廠報價略有抬升不再參與低價虧損訂單,部分運營商修改招投標規則使報價方式更友好,但主機價格回升在業績端體現會滯后,可能在2025Q3~Q4有所表現。

02. 鋰電池分析師表示,3月高排產情況下,隔膜方面,星源材質單反隔膜價格有修復,隔膜和銅箔領域價格戰進入平緩期,成本壓力在2025Q1開始逐步修復,接近盈利拐點態勢。六氟價格預計在3~4月向上波動,若2025Q超預期,價格有望持續上漲,現階段可重點關注。

03. 固態電池專家表示,國內全固態電池主要以硫化物和氧化物為主,多數處於A樣B樣階段,大多在5~20安時的A樣階段,部分進入到20~30安時以上的B樣測試階段。日本的豐田、三井、松下等企業在全固態電池方面進展領先,已接近進入C樣階段,電芯可做到40~50安時,部分可達到車規級前期裝機。韓國的三星、SDI和LG目前基本能達到40~50安時,甚至達到D樣階段,做硫化物方面超越我國。

04. 智能駕駛分析師表示,三四月份吉利可能有類似比亞迪的自動駕駛發佈會,當前國內智能駕駛處於10%往30%以上滲透率階段,若吉利發佈自動駕駛下沉到10萬級車的消息,可能帶動行業囤芯片、漲價,從而使整個攝像頭產業鏈出現量價提升、利潤上升和估值上升的過程。

05. 算力租賃分析師表示,目前外資預期H20卡4月份可能被禁,從邏輯上講這應利好國產算力相關標的;但實際跟蹤國產加速卡出貨數據和使用情況發現,其與H20卡相比差距較大,H20卡被禁后,通過非常規渠道的算力租賃方案可能成本更低從企業效率和成本角度考慮,算力租賃在未來可能會有較好發展。

06. 重卡專家稱,2025年2月我國重卡批發量約8萬輛,同環比分別增長38%和11%,1~2月同比下降約3%。一般年份2月正常季節性環比下降10%左右,考慮春節因素應與1月持平或±5%,若剔除春節放假影響看日銷量,2月日銷量批發環比增速達25%。按正常季節性調整基數,1~2月基數下修,2025年1~2月批發量隱含20%以上同比增速。

07. 一體機分析師表示,短期阻力最小的方向有三個,分別是應用、私有化部署或一體機、存儲。應用是因為其本身的需求特性;私有化部署或一體機是因為客户出於數據安全隱私需求購買,不受成本因素限制;存儲包括網絡也屬於阻力小的方向。並且私有化部署和一體機方向預計后續會持續向上發展,兩會后IT預算下來,景氣度可能再上臺階。

08. DeepSeek分析師表示,儘管DeepSeek的推理框架優化后成本下降,但從字節公開的token數等數據計算,按照極端情況一天內跑1680億token輸出仍需要接近70000張H100卡,考慮到卡的冗余、波峰波谷等因素實際需要更多再考慮到一些大廠商對tokens消耗的增長目標,即使優化到極端情況,H100卡的需求量仍可能達到十幾萬張甚至幾十萬張。所以雖然成本下降,但隨着應用發展,對卡的整體需求依然旺盛。

09. DeepSeek分析師表示,按照deepseek公佈的1680億tokens只需1814張卡的狀況是極限狀況,考慮到各種余量、芯片和GPU使用率以及為維持用户體驗,實際需要卡的數量要2~3倍,由此算出平均每百萬tokens的成本大概率不是公佈的三塊七,可能要乘3到4倍,至少達到十幾塊。

消費 | 醫健(3條)

01. 化粧品專家稱,截至2024年國內防曬行業市場規模為160多億元,每年增速為11~12%,遠超全球整體增速。目前行業集中度較低,2023~2024年防曬產品註冊數量大幅超越前些年平均值,增幅超55%,新註冊產品將在2025年開始投放市場,會對市場格局產生影響。另外,目前國內下游防曬庫存水平約30天左右,國外45~50天。

02. 黃金專家稱,2025年1~2月潮宏基東區整體營收同比增長40%,且東區門店全國佔比近50%,周大福整體下滑25%,中金和周大生下滑5~10%。目前潮宏基單店黃金庫存為6~7公斤,而4年前基本保持在3~4公斤,老廟和老鳳祥庫存分別為10~11公斤和11~13公斤。

03. 遊戲分析師表示,參考歐盟對蘋果APP store分成政策的調整,國內iOS生態政策可能會發生類似變化,若按17%分成比例加3%支付處理使用費計算,總計佔20%,相當於降低10%平臺政策可能進一步放寬模擬器等特殊應用的限制,如蘋果已允許復古遊戲模擬器上架,未來可能放寬更多遊戲應用限制,也可能對第三方應用平臺開放,利好如TapTap等第三方渠道平臺。

材料 | 能源(5條)

01. 鋼鐵分析師稱,據調研,2025Q1河北地區港口鐵礦石吞吐量同比有承壓1月增長較好,2月受澳洲颶風天氣影響吞吐量承壓,3月隨着影響減弱可能有集中發貨到港情況。當前鋼鐵行業處於淡旺季切換節點,表觀消費量和成交量逐周恢復,春節后累庫高度比過去幾年低20~30%社會庫存和鋼廠庫存處於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全行業50%企業虧損,尾部企業或將減產,甚至可能退出市場。

02. 銻分析師稱,氧化銻出口恢復是本輪銻價上漲的主因之一2024年10月我國氧化銻出口短暫中斷后,11月和12月出口量分別達776噸和1570噸,恢復到出口管制前的23%和47%,主要出口東南亞和非洲地區,其中對美出口量佔比36%(正常年出口1.4萬噸),意味着還有17%修復空間伴隨出口逐步恢復和全球供應鏈調整完成,國內外價差修復預期增強,內盤銻價有望持續上漲。

03. 農藥分析師稱,阿菌維素價格從2024年2月份至今已連續上漲1年,單噸價格從35~36萬元漲至48萬元但距離60~70萬元的價格中樞仍有30%的上漲空間,距離80萬元的高點有近70%的上漲空間。同期,甲維鹽價格從45~46萬元漲至68萬元,距離80~100萬元的價格中樞還有30~40%的上漲空間,距離120萬元的高點有80~100%的上漲空間。兩者價格上漲主要系:一是氯蟲苯甲酰胺專利到期后需求爆發式增長,使用兩年后作物出現耐藥性,目前流行兩者復配,拉動了其需求;二是整體有補庫需求。

04. 風電分析師預計,2025年全國陸風裝機量為110GW,同比增長30GW,海風裝機量為10~12GW,同比增長100~114%2026年海風裝機或有下降壓力,而海風或保持良好增長,2027~2028年或達15GW和25GW2月份陸風裝機價格為1601~1651元/千瓦(不含塔筒),同比下降1.09%,環比升12.65%,含塔筒價格為2128元/千瓦,同比升5.69%,環比升0.6%。目前零部件和主機廠談價未完成,且較以往慢,反映出零部件漲價訴求強烈。

05. 風電分析師稱,2025年2月全國風電招標量僅3.6GW,同環比分別下降78%和57%,其中陸風3.3GW,同環比下降80%和61%,1~2月風電累計招標量為12.1GW,同比下降42%,其中陸風11.76GW,同比下降43%,海風300MW,同比增長200%,預計全年海風招標量達15GW,增長超3GW。據統計,目前仍有99GW項目還未開工,且未招標,其中多為海風項目。

2024年度業績快報(5條)

01.蘇州銀行2024年業績穩健增長,總資產達6938.04億元,同比增長15.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529.11億元,同比增長16.34%。存款和貸款規模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分別達到4169.65億元和3333.59億元,同比增幅為14.61%和13.62%。營業收入122.23億元,同比增長3.01%;利潤總額63.75億元,同比增長11.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68億元,同比增長10.15%。資產質量持續提升,不良貸款率下降至0.83%,撥備覆蓋率為483.46%,風險抵禦能力保持穩定。

02.長江電力發佈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業績顯著增長。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41.98億元,同比增長7.75%。利潤總額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達到388.66億元和325.20億元,同比增長19.87%和19.36%。基本每股收益為1.3291元/股,同比增長19.36%。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六座梯級電站發電量同比增加。總資產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分別為5,666.37億元和2,111.52億元,同比略有下降和上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淨資產為8.63元,同比增長4.81%。

03.招商證券發佈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在複雜市場環境下取得穩健增長。2024年,公司營業總收入達到208.72億元,同比增長5.3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3.67億元,同比增長18.29%。主要財務指標均呈現積極態勢,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扣非淨利潤等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每股收益和淨資產收益率也顯著提升,分別為1.13元和8.81%。公司總資產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權益也分別增長3.71%和6.72%。這些數據表明,招商證券在2024年積極應對市場挑戰,經營效益穩中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04.長沙銀行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整體經營情況保持穩健,業務規模平穩增長。2024年末,公司資產總額達到11,470.18億元,較年初增長12.45%;吸收存款本金總額7,229.75億元,較年初增長9.73%;發放貸款及墊款本金總額5,451.09億元,較年初增長11.61%。經營效益方面,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9.36億元,同比增長4.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9.80億元,同比增長6.92%。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保持在1.15%的水平,撥備覆蓋率則上升至314.23%,較年初提升0.02個百分點。

05.中國電研發佈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業績穩中有升。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45.25億元,同比增長8.43%;利潤總額5.27億元,同比增長16.1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65億元,同比增長13.49%。公司總資產74.49億元,較期初增長0.89%;歸屬於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32.19億元,較期初增長9.60%。報告期內,公司聚焦主責主業,深耕拓展,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戰略新興產業佈局,業務規模持續擴大,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公司於2024年10月和12月完成昆明高海拔電器檢測有限公司股權收購交易及增資,將其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對期初相關財務數據進行追溯調整。

01.Pfizer Inc. (PFE) TD Cowen第45屆年度醫療保健會議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阿爾伯特·博拉分享了公司未來規劃。他提到輝瑞正從新冠相關業務轉型,聚焦腫瘤學、疫苗、內科和INI 等領域,計劃通過收購和研發推動增長。博拉強調輝瑞在美國擁有 13 個生產基地,具備強大製造能力,可應對潛在關税影響。他還提到公司預計到2030 年通過收購實現約 200 億美元收入,以抵消專利到期帶來的 170 億美元損失。此外,輝瑞正推進ADC 平臺和多項新葯研發,如 IB6 和 PD-L1 ADC,有望成為重磅藥物。博拉表示,未來輝瑞將成為以癌症治療為核心的多元化公司,而非依賴新冠業務。

02.和譽醫藥(02256.HK)2024年度業績電話會:2024年公司取得顯著成績,如全球多中心三期臨牀實驗數據優秀,多個項目在ASCO等會議上展示良好療效與安全性,如FGFR4抑制劑單藥治療肝癌ORR達44%。公司財務首次實現盈利,淨利潤約2800萬人民幣,全年收入5.04億人民幣,年底現金儲備19.5959億人民幣。2025年公司將推進多個項目,包括中美IND申報、臨牀試驗及新項目啟動。公司致力於first in class和best in class項目,未來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項目進展,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03.eBay Inc. (EBAY) 摩根士丹利技術、媒體和電信會議CEO傑米·伊安諾內和CFO史蒂夫·普里斯特分享了公司業務進展和未來計劃。傑米表示,eBay在過去五年中通過專注於非新品和成熟產品,實現了業務轉型,重點品類增長超5%,並藉助技術推動創新。公司連續三個季度實現正增長,2024年恢復正GMV增長。史蒂夫提到,eBay年GMV約750億美元,美國、英國和德國佔75%,儘管歐洲市場面臨挑戰,但公司整體勢頭良好。2025年,eBay將繼續投資重點品類和特定地區,同時利用生成式AI提升用户體驗和運營效率。

04.GitLab(GTLB.US)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電話會實現了強勁的財務表現,收入同比增長29% 至 2.11 億美元,超出預期。非 GAAP 營業利潤率提升至 18%,較去年同期增長 960 個基點。公司年度經常性收入(ARR)達到 5000 美元及以上的客户數量增至 9893 個,貢獻了第四季度超過 95% 的總 ARR。其中,ARR 超過 10 萬美元的客户數量增長 29%,達到 1229 個,包括 123 個 ARR 超過 100 萬美元的客户,同比增長 28%。GitLab 的客户留存率(BBNRR)為 123%,顯示出客户對平臺的高度認可和擴展意願。此外,GitLab 的 Dedicated 產品同比增長 90%,顯示出單租户 SaaS 解決方案在特定行業的吸引力。展望 2026 財年,GitLab 預計全年收入為 9.36 億至 9.42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24%。

05.Okta, Inc. (OKTA) 2025年第季度業績電話會:全年實現了強勁業績,收入和預訂量均創紀錄。公司通過產品創新和市場策略調整,推動了勞動力和客户身份產品的增長。第四季度,Okta 的預訂量首次突破 10 億美元,RPO 增長 25% 至 40 億美元。公司還推出了 Workforce Identity Suites 和 Auth for Gen AI 等新產品,以滿足客户對安全性和靈活性的需求。此外,Okta 通過與 AWS 等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身份安全市場的領導地位。展望 2026 財年,Okta 計劃繼續專注於安全、產品創新和市場專業化,以實現長期盈利增長。

通過比較每股內在價值和市場價格,就可以判斷哪些股票被市場高估或低估,從而就知道了該買進、賣出或繼續持有哪些股票。

——加里·格雷

(轉自:Gangtise投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