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比亞迪「天閃計劃」曝光:充電比加油還快,純電車再無短板?

2025-03-04 19:56

在比亞迪的理解中,技術爆炸時代的生存法則,不是押注單一賽道的豪賭,而是讓所有可能性在戰略座標系中野蠻生長。

最近,在比亞迪總部六角大樓附近,上線了一款全新的超級快充樁,並且已經開始試運行,通過下單頁面就能看到,這款超充樁的最高運行電壓為1000V,最高電流為1000A,峰值功率達到1000kW,充電功率全球最高,十分炸裂。

圖源:比亞迪APP

根據知情人士爆料,比亞迪內部將該超級快充計劃稱為「天閃計劃」,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一項重要規劃,目前尚未有官方的詳細公開信息。

在比亞迪的推動下,或許新能源汽車將正式邁入"充電比加油快"的時代。

「天閃計劃」曝光,充電比加油還快?

早在2024年11月,就有網友曝光了比亞迪的「天閃計劃」。該網友當時表示,「天閃計劃」與電池快充技術、節能技術、電機熱利用相關,冬天能耗能夠得到極大改善。不過,當時除了知道「天閃計劃」與快充相關外,並沒有其他增量信息。

直到3月3日,根據「汽車像素」爆料,傳聞已久的比亞迪 1000V 高壓平臺將在今年 3 月中旬發佈,其支持5C以上的超充,在發佈后將快速鋪開、下放。比亞迪4S店將率先建設1000kW超充樁,后續向公共區域擴展。與之搭配的1000V甚至更高的高壓平臺,或將率先應用在漢L車型。

1000V與目前市面上常見的「800V」等概念一樣,「V」決定充電功率;5C 中的「C」則決定充電電流的速度。

圖源:比亞迪

市面上主流超充樁功率400V至800V,充電5%至80%需10至20分鍾。比亞迪1000V超充樁理論上6分鍾即可充滿100度電池,補能速度接近燃油車加油,打破「續航焦慮」。

一位接近比亞迪工程院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1000V 高壓平臺在充電功率更高的同時,傳播上也能比對手更吸睛,更利於佔據用户心智。除技術領先外,比亞迪還希望在超充產品的下放速度上領先對手。

比亞迪 1000V 平臺的產品有望在未來數月內推出,年內逐步下放到王朝等系列的高端車型,如轎車的「漢」家族、SUV 的「唐」家族上。

此外,比亞迪在建的超充站不僅僅是充電站,還能發電和儲能,形成「光儲充一體」的超充站。通過AI預測充電需求,動態分配電網負載,如夜間優先儲能,日間釋放至超充樁,可避免對電網造成衝擊。還能實現峰谷電價套利,使超充服務成本大幅降低。

純電技術是比亞迪今年戰略升級的一項重心。除了 1000V 平臺之外,比亞迪還在推進一項代號為「BOX」的純電架構研發項目,目標是在現行的純電架構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集成度。比亞迪「BOX」項目的主要升級方向之一是電驅系統,會進一步提升集成度,從而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

車企競逐「高壓快充」,能否消滅純電車短板?

就目前來看,比亞迪、鴻蒙智行、吉利、長城、奇瑞、「蔚小理」以及小米汽車等眾車企,都已發佈或上市搭載800V高壓架構的產品,以至於讓整個行業進入到了「800V快充時代」。只不過,車企們並不滿足止步於800V高壓快充。

去年底,蔚來在推出新車型ET9的同時,也同步推出自研的全域900V高壓架構。

按照蔚來官方信息顯示,這一900V高壓平臺實現了對電芯到電池包的全棧自研,其中就包括名為「46105」的大電池以及電池包,單顆電芯能量密度高達292Wh/kg,最高充電倍率為5C,這些能力屬於業內前列。

圖源:蔚來

需要注意的是,蔚來的900V高壓平臺除了能滿足充電補能需求之外,還能支持換電補能的方式,以至於在當時發佈會現場,蔚來CEO李斌曾開玩笑表示:「蔚來的高壓快充很快,但也趕不上蔚來換電的補能效率。」

蔚來並不是首吃900V高壓快充這一「螃蟹」的唯一車企。

去年5月,智己汽車正式發佈了旗下的全新產品智己L6,按照官方的介紹,這款車首發搭載了名為「光年」的固態電池,作為搭配,智己L6也是基於準900V高壓平臺所打造。

在這些配置的組合下,智己L6可以實現突破1000公里的CLTC續航里程,同時峰值充電功率可達400kW,充電12分鍾,續航里程就能增加400公里。

雖然在智己L6發佈后,很快就有業內人士及媒體懷疑這款車搭載的電池,並非其官方口中的「固態電池」,而是依然是半固態電池,但智己依然成爲了率先喊出使用900V高壓平臺的車企之一。

圖源:智己汽車

補能效率的升級,是今年純電車競爭的焦點之一。按照此前公佈的計劃,理想汽車的i系列會搭載 800V+5C,吉利系的極氪、領克和吉利銀河,會在部分高端車型上落地 900V+5C。

各家車企爭相佈局900V高壓快充技術的背后,也是因為目前800V高壓平臺已成為整個智能汽車行業的標配。

不過,目前搭載高壓快充的車型一般都是旗艦車型,並沒有做到技術普惠。比亞迪入場高壓快充,或許將改變這一局面。

從 2023 年開始,比亞迪在競爭中逐步確立了一套領先者策略,利用總成本領先,每年至少在一個維度上率先出牌,鞏固或擴大優勢,打擊規模不及自己的對手。

例如 2023 年比亞迪發佈 「冠軍版」 車型,將新能源車的起售價壓到 10 萬元。今年 2 月,比亞迪發佈 「全民智駕」 戰略,發佈了 A\B\C 三套 「天神之眼」 高階智駕方案,比亞迪旗下王朝、海洋全系車型將搭載,涉及約 21 款車型。

按照比亞迪以往的調性,「天閃計劃」或許又是一場「技術普惠」的狂歡。

「天字戰略網絡」成型,比亞迪在下一盤大棋

自今年年初,比亞迪的「天神之眼」全系搭載后,又即將召開「翼想天開」發佈會,貌似都帶着「天」字,電車通也總結了比亞迪接下來「有可能」推出的天字計劃,以此來分析一下比亞迪2025的戰略方向。

首先是「天儲」計劃:BYD+全球最大單體儲能。

近日,比亞迪儲能與沙特電力公司簽署當時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合同,容量達12.5GWh。據瞭解,此次簽約的12.5GWh儲能系統將安裝在五個項目地,採用比亞迪全新一代「MC Cube-T魔方儲能系統」。

圖源:比亞迪儲能

該系統搭載刀片電池,採用CTS(電芯到系統一體化)技術。無模組、無PACK、直接集成到系統,可降低約36%的零部件數量,提升約98%的空間利用率,加大約30%的結構強度。

該12.5GWh儲能系統將全面接入沙特的輸電網絡體系,確保供電的穩定性。

截至目前,比亞迪在儲能領域深耕17年,儲能產品遍佈全球超110個國家和地區,交付超350個儲能項目,累計容量超75GWh。

其次是「天機」計劃:BYD+智能機器人。

24年年底,比亞迪在招聘官方微信上推送了2025屆具身智能研究團隊專場招聘信息。將校招具身智能研究團隊成員,崗位包括高級算法工程師、高級結構工程師、高級仿真工程師等,研究方向涉及人形機器人、雙足機器人等。

本次比亞迪發佈招聘信息,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於入局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官宣。比亞迪介紹,目前團隊已開發完成工藝、智能協作、智能移動、類人形機器人產品。

除了自己躬身入局,比亞迪此前還投了不少專注具身機器人的企業。比如,有着國內「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必選,在創立初期就獲得了比亞迪的投資。另一樁更為知名的投資是,對於從華為出來創業的天才少年「稚暉君」—彭志輝創辦的智元機器人的投資。去年8月,比亞迪出資191.497萬元,拿下2.5074%股份。

一定程度上,佈局人形機器人也是比亞迪從智能製造的角度完善智能化的另一個方面。如今,智能化不僅「卷」在車本身,還包含了造車過程中的智能。

最后是「天芯」計劃:BYD+芯片。

比亞迪的芯片戰略不僅在於技術突破,更在於重構產業鏈話語權——通過自研掌控核心環節、通過國產替代降低成本、通過開放生態擴大影響力。

2025年比亞迪車型中,國產芯片佔比目標從2024年的65%提升至85%,其中智駕芯片國產化率超70%,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國產供應商在比亞迪供應鏈中的份額將翻倍,擠壓英偉達、TI的市場空間

通過自研+國產替代,2025年智駕系統綜合成本降低40%,推動全系車型標配高速NOA功能。

2025年,比亞迪的芯片佈局將加速行業兩大趨勢:

智駕芯片平民化:10萬元級車型標配高階智駕,倒逼全產業鏈技術降本。

車規芯片自主化:中國車企首次在關鍵芯片領域實現「設計-製造-應用」閉環,擺脫「卡脖子」風險。

這一戰略若成功落地,比亞迪將不僅是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更將成為車規級芯片賽道的「隱形霸主」。

這些計劃看似獨立,實則構成閉環:儲能系統支撐超充網絡穩定運行,機器人技術優化智能製造效率,芯片自主化則保障技術迭代可控。

這種"能源-生產-核心部件"的三位一體佈局,正是比亞迪構建未來出行生態的關鍵,也是比亞迪所理解的新能源時代的"水電煤"基礎設施。在天字戰略的推進下,比亞迪正從汽車製造商蜕變為新能源時代的基建運營商,這場關乎未來出行的話語權爭奪,纔剛剛拉開序幕。

本文來自「電車通」,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