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04 21:04
金融壹賬通迎來私有化時刻。
3月3日,金融壹賬通發佈公告稱,收到鉑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鉑煜)關於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本公司的初步無約束力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金融壹賬通的控股股東,鉑煜直接持有金融壹賬通3.53億股,佔后者全部已發行股本的約30.18%。資料顯示,鉑煜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集團」)的附屬公司。截至3月3日,平安集團通過附屬公司(包括鉑煜),總計持有金融壹賬通3.76億股,佔后者已發行股本的約32.12%。
爲了順利「私有化」金融壹賬通,鉑煜此次開出不菲的報價。
鉑煜建議以2.068港元/股現金收購金融壹賬通全部已發行股票。這份報價較金融壹賬通在2月27日收盤價(1.2港元/股)高出72.33%,較金融壹賬通在2月27日(包括當天)之前的最后15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1.034港元/股)高出100%;較金融壹賬通在2月27日前最后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0.893港元/股)高出131.66%。
一位香港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説,平安集團決定「私有化」金融壹賬通,不排除是他們認為后者股價持續低於企業實際估值。
在他看來,金融壹賬通若完成「私有化」,對企業未來發展未必是壞事。究其原因,金融壹賬通管理團隊可以擺脫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壓力,將更多精力資源投向數字化保險、數字化銀行與海外業務,等待企業ToB端金融科技業務取得更好成績,再考慮重新登陸資本市場。
一位熟悉金融壹賬通業務發展歷程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上市后,金融壹賬通管理團隊一直面臨較大的業績扭虧為盈壓力。但考慮到ToB端金融科技業務實現長期持續性的盈利,需要相當長時間贏得金融機構認可與青睞,金融壹賬通需先側重市場培育與客户孵化,構築更強的業績可持續增長能力,才能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好估值。
在他看來,不排除在私有化后,平安集團會對金融壹賬通進行業務整合,更好賦能其ToB端金融科技業務發展。
針對金融壹賬通私有化最新進展與私有化后的業務佈局規劃,記者致電金融壹賬通相關人士,對方表示,目前企業已進入要約期,由於合規要求,相關信息請參考企業公告內容。
資料顯示,金融壹賬通由平安集團內部孵化,在2015年誕生,其主營業務是面向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
2019年12月,金融壹賬通先登陸紐交所;三年后,這家企業在港交所掛牌雙重上市。
截至去年6月底,金融壹賬通的客羣涵蓋國內所有國有銀行和股份行、98%城商行、66%財產險公司、48%人身險公司,它們都使用金融壹賬通至少一款金融科技產品。
2018年起,金融壹賬通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已覆蓋20個國家及地區的192家境外金融機構,包括東南亞前三大區域性銀行與兩家位列全球前十的保險公司。
由於金融科技研發投入較大,近年金融壹賬通始終面臨較高的業績扭虧壓力。
期間,平安集團也多次調整金融壹賬通管理團隊,期待企業能儘快實現較好的盈利能力,進而提振股價表現。
但是,ToB端金融科技業務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盈利能力,絕非易事。究其原因,一是金融機構的決策極其審慎,需要花相當長時間對外部金融科技方案進行測試考察、效果驗證,纔會將后者納入採購決策流程,這導致金融科技平臺需要做好長時間的客户服務與市場培育,才能逐步獲取行業紅利;二是在區塊鏈、雲原生、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相繼興起的情況下,金融科技平臺需持續加大這些新科技在金融場景應用的研發投入,導致企業業績承受較高的壓力。
「此外,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流程與業務風控規則不一,金融科技平臺需要提供定製化的金融科技輸出服務,導致相關業務的投產比相對較低。」上述熟悉金融壹賬通業務發展歷程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記者注意到,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壹賬通的營收增長主要依靠母公司——「平安集團」的大幅支持。
其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個季度,金融壹賬通來自平安集團、陸金所控股的收入合計達到11.16億元,仍佔當期18.32億元總營收的約60%。
記者瞭解到,爲了改變這種狀況與提升盈利能力,近年金融壹賬通採取多項舉措,一是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以壓縮運營成本,二是持續增強第三方客户的營收規模與營收佔比。
去年第三季度,金融壹賬通當季來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達到約2.36億元,超過來自平安集團及陸金所控股的約1.8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金融壹賬通還需在多方面下功夫,一是找到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共同挑戰,提供模塊化的、相對標準化的金融科技產品,進一步壓降運營成本同時增強投產比;二是持續深耕海外業務,抓住東南亞、中東等地區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機遇獲取更高的第三方客户營收規模與經營利潤。
記者獨家獲悉,由於海外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金融科技競爭激烈程度相對較低,加之海外金融機構願為金融科技方案支付較高的知識版權費用,目前國內金融科技出海的投產比相對更高。
「若能完成私有化,金融壹賬通管理團隊就無需在業績增長與業務拓展方面艱難尋找平衡點,而是可以將更多精力資源投向服務升級與市場深耕,或許在不久后能帶來更好的經營績效。」前述熟悉金融壹賬通業務發展歷程的業內人士認為。
但是,金融壹賬通能否完成私有化,很大程度取決於眾多股東方的態度。
記者獲悉,基於金融壹賬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與港交所雙重上市,鉑煜要通過法院認可的協議安排實施上述私有化交易,需先得到金融壹賬通至少75%股票持有人的批准,且反對者不得超過10%。
受私有化要約影響,金融壹賬通股價有所回升。截至3月4日收盤時,金融壹賬通股價報在1.68港元/股,仍低於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2.068港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鉑煜啟動私有化交易前,金融壹賬通完成了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變更。
今年2月5日,金融壹賬通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董事長沈崇鋒因個人原因辭任,來自平安產險的陳當陽接任。
去年12月,時任平安產險總經理助理兼首席技術官的陳當陽已被任命為金融壹賬通黨委書記。
去年10月,原中銀金融科技執行董事兼總裁唐嘯加入金融壹賬通,擔任公司總經理。
在業內人士看來,陳當陽與唐嘯的到任,將加快金融壹賬通在數字化保險、數字化銀行等領域的業務深耕,持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資料顯示,2015年至2021年期間,陳當陽在螞蟻集團擔任保險事業羣首席技術官,帶領技術團隊研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提升保險產品設計、風險評估、理賠服務等各環節的業務效率。2021年9月,陳當陽加入平安產險並擔任平安產險總經理助理兼首席技術官,其豐富的保險科技研發運營經驗,有助於金融壹賬通進一步做大數字化保險業務版圖。
在加入金融壹賬通前,唐嘯在多家銀行系金融科技機構擔任要職,具備豐富的銀行機構數字化轉型運營經驗與業務價值洞察力。業界普遍認為他的加入,將有助於金融壹賬通持續增強數字化銀行業務的競爭力。
不久前,唐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平安集團唯一的對外金融科技輸出窗口,金融壹賬通正在兩方面持續發力,對內聚焦科技賦能「五篇大文章」,助力金融機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度;對外搭建跨境技術橋樑,推動中國智慧金融方案參與全球金融基礎設施重構。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金融科技市場競爭趨於激烈,金融壹賬通要構築更強的盈利能力,一方面需拿出更具性價比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賦能金融機構創造更大的業務價值;另一方面需加快孵化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在金融場景的應用成果,助力金融機構在大模型時代構築更強的智能化金融服務競爭力。尤其在國內金融科技積極出海的大浪潮下,金融壹賬通還需圍繞不同海外金融機構的差異化數字化轉型需求,提供針對性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鞏固自己在海外市場的業務快速發展態勢。
唐嘯向記者透露,整體而言,不同海外地區境外金融機構在數字化水平、金融基礎設施、監管環境、用户習慣、市場需求、技術應用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國內金融科技企業需通過技術輸出與本地化服務,助力境外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推動全球金融數字化轉型邁向更高水平。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