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03 08:18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余鵬鯤】
「我們已經做出了決定,很快就會公佈。一般來説,關税税率為25%,包括汽車和所有其他商品。」
2月26日,在其第二任期首次內閣會議上,特朗普又將關税大棒揮向了自己的盟友——歐盟。而就在一周前,特朗普已經表態,打算對進口美國的汽車、半導體和藥品徵收約25%的關税,相關決定最早將在4月2日正式宣佈。
這項計劃招致「日韓德加墨」等國的強烈反彈,美國國內也有不贊成的聲音。
除了可能造成的影響,各國媒體還普遍關心今后如何與這位專橫和反覆的美國總統相處。
此外,馬斯克尷尬的地位也引人注目,有人猜測進口汽車的高關税,就是對馬斯克「從龍之功」的獎賞,也是取消電動汽車補貼后對馬斯克的補償。
高關税的影響有多大?
美國一直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根據國別研究機構「世界人口綜述」匯總的信息,2022年美國每千人擁有850輛汽車。龐大的人口和較大的人均保有量造就了一個巨大的汽車市場。
由於中美汽車管理機構的統計口徑和發佈周期不重合,兩國註冊汽車的保有量無法嚴格同期對比。但是國家發改委在2022年5月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中透露: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07億輛,超越美國居全球首位。
國家發改委透露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美國
「世界人口綜述」202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相同口徑下,2023年中國有3.291億輛註冊汽車,位居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的美國2022年僅有2.834億輛註冊汽車,已經和中國拉開了差距,充分說明了中國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在此之前,美國都被認為是世界上註冊車輛最多的國家以及第一大汽車市場。
2023年前后,註冊車輛最多的國家
美國不僅在註冊汽車保有量上落后中國,在汽車生產能力方面差距更大。同一機構的另一項研究顯示,2022年中國生產了2700萬輛汽車,美國生產了1010萬輛汽車,排第三位的日本只有780萬輛。美國生產的汽車只相當於中國的37.4%,是日本的1.29倍。
爲了滿足國內的需要,美國不得不大量進口汽車及其零配件。2023年,美國進口了2080億美元的汽車,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進口國。
其中進口額最多的是墨西哥,然后依次是日本、加拿大、韓國和德國。因此在特朗普表示要加徵高額關稅后,上述國家很快都有了明顯的反應。
2023年美國汽車進口額組成
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車零部件進口國,2023年的進口額為881億美元。其中,墨西哥提供的零部件價值為352億美元,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日本、加拿大、德國分別提供了117億、68.7億和63.9億美元的零部件。中國也向美國出口了99.6億美元的零部件,是美國的第三大汽車零部件進口國。
因此,缺乏技術的墨西哥和加拿大車企可能成為特朗普關税計劃最大的受害者,其次是對美出口較多的日本,對韓國和德國的相關企業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相關的影響可會在新關税政策實施的第二年明顯地表現出來,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之所以做出這樣具體的估計,因為特朗普不是第一次提高汽車關税了。2018年,處於第一任期的特朗普對中國汽車等商品徵收了25%的關税,中國也進行了對應的反制。只是因為當時中美貿易戰涉及的範圍廣、烈度大,特朗普打擊中國汽車的出口沒有引發特別大的關注。
2018年,特朗普還多次威脅對歐盟、墨西哥、加拿大生產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税。同年12月,德國三大汽車公司大眾、戴姆勒和寶馬的CEO與特朗普進行了集中會面。在得到德國車企在美國加大投資的承諾后,特朗普最終豁免了對德國汽車的關税。通過類似的博弈,墨西哥、加拿大和其他歐盟國家的汽車出口最終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目前已經查不到美國官方公佈的2016-2019年汽車進口額的國家組成,而且似乎也沒有公佈2021年及以后進口汽車數量,中國當然也不可能提供相關數據供美國評估「打擊效果」。
但是能夠看到,美國進口機動車的數量在2018和2019年基本保持穩定,到2020年纔有明顯的下降。與之對應的是2018和2019年中國汽車出口相對穩定,在2020年有所下降,到2021年才恢復增長。
中國汽車出口與美國汽車進口數量
因此,哪怕特朗普在4月真的實施25%的關税,對「日韓德加墨」等國汽車的銷量,短期內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果出現恐慌性備貨,相關企業的銷售量可能還會有所增長。但如果關税政策延續下去,這些國家尤其是加拿大和墨西哥,恐怕很難像中國一樣重新掉頭向上。
中國之所以能在美國的關税壁壘下實現汽車出口量增長,根源在於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一方面擴大了潛在的市場,避免和傳統汽車強國正面競爭,另一方面提升了利潤率,弱化了制裁帶來的不利影響。
加、墨車企技術薄弱,之所以能位列美國汽車進口額以及汽車零部件進口額的第一、第三名,很大程度上是承接美國低端產能的結果。
根據加拿大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2023年加拿大組裝了超過150萬輛汽車,大部分銷往美國。在美銷售的許多美國品牌汽車,如雪佛蘭、克萊斯勒和道奇等都是在加拿大組裝。
此外,墨西哥還承接了很多歐日車企的組裝訂單並引進了部分中國生產線,因此無論是整車還是零配件出口,都比加拿大更強一些。如果同樣面臨25%的關税,那麼加、墨現在的出口優勢將受到很大的衝擊。
美國消費者也得買單,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2024年對汽車關税可能產生的影響做了定量研究。如果推行25%的關税,將導致北美之外的汽車進口減少73.9%,美國汽車的平均價格提高5%以上。
目前美國的購車成本處於歷史高位,根據美國汽車研究機構KBB的統計,2024年4月美國新車的平均(稅后)成交價格是48510美元,較2018年的低谷上漲了30%以上,有23%的美國人表示日益上漲的汽車支出已經影響到家庭的收支平衡了。
美國新車價格近年來明顯上漲
如果按照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估計,再上漲5%,大約增加2425美元,在美國可以購買至少3台iPhone 16。但很多人認為5%過於保守,有行業分析師對新華社表示,如果真的全面施加25%的關税,每輛新車將至少上漲6500美元。
美國車企也不一定贏,2023年,美國出口了價值653億美元的汽車和價值411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美國提高關税之后,其他國家勢必也會美國汽車及其零部件的出口提高關税,最終結果未必有利。
對友好國家開刀,如何理解特朗普?
應該説特朗普是相當有個性的政客,他並不覺得朝令夕改與美國總統的身份之間有什麼違和感。尤其令全世界自媒體討厭的是:他經常在Twitter(現在叫做X)等社交媒體上發佈自己的政策和構想,然后很快頻繁修改其中的措辭和內容,導致迅速截圖轉發的自媒體被粉絲認為是造謠。
特朗普這種隨性的風格造成了大量的混亂,香港《大公報》總結為「決策亂、執行亂、認知亂、盟友亂」。
雖然亂,特朗普的新政還是有邏輯可循的,回報支持者、美國優先、重視效率、樹立務實形象是理解這些政策的關鍵。
特朗普上任后,首先赦免了2021年敗選時衝擊國會的1500名支持者,另有14名造成較大破壞的極右翼罪犯被減刑。
特朗普命令赦免超過1500名支持者
「美國優先」是特朗普最為美國盟友詬病的原因,2024年初,加拿大總理特魯就表示特朗普的勝選將是「一次倒退」,也會讓加拿大的日子變得困難。「美國優先」的實質就是美國單方面減輕自己的義務,同時加強對盟友的掠奪。
在拜登和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期間,中美圍繞關税問題沒少進行鬥爭,美國方面始終存在一個問題:制裁中國到底是出於美國利益還是維護貿易秩序?特朗普現在的行動表明他完全不考慮道德評價,只追求赤裸裸的利益。
上任之后,特朗普揚言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的關税税率甚至比對中國的還高得多,他還表示要對中國臺灣地區的芯片最高徵收100%的關税。
這些國家和地區過去被認為在美國外交中佔據重要地位,對其徵收高昂的關税,顯然會重創美國的國際形象。對特朗普而言,則有利於樹立務實形象。
畢竟如果不對「美國夥伴」同樣徵收高昂關税,中國的商品不難通過貼牌的方式進入美國,更重要的是沒法真正解決貿易逆差的問題。相比拜登,特朗普減少逆差的方案至少是有可能成功的。
因此,特朗普此次對汽車提高關税,不再嚴格區別國家。即使后面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網開一面,關税政策也不會優惠太多,更不可能維持現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形成的優惠貿易格局。
另外,特朗普計劃對汽車進口徵收關税,也有強烈的個人動機。在美國當選總統,既要贏得多數選舉人票,又要有少數利益集團堅定的支持。
2024年支持特朗普的競選委員會獲得了至少4.63億美元的政治獻金,其中69.4%都是大額捐款。但這並非用於特朗普選舉的全部獻金,近年來非營利性政治助選組織已經成爲了拉票過程中舉足輕重的玩家。由於這些組織往往兩頭下注,而且捐贈與使用資金不夠透明,被很多美國媒體直白地稱為「黑錢組織」。
《紐約時報》分析了大部分此類組織的公開信息,發現約有18億美元的政治獻金用於支持代表共和黨的特朗普,另有約29億美元支持民主黨。
因為非營利性政治助選組織只有接受捐款的總額較為可信,支持兩黨的金額如何分配可信度偏低,因此誰是為特朗普捐款最多的十位金主,不同媒體的結論差距較大。
但如果只統計直接向特朗普競選委員會的捐贈,以及本次大選中只支持共和黨的非營利性政治助選組織獲得的捐贈,並按照關聯組織進行歸屬,爭議就小得多了。
因為在美國任何組織(包括公司)不能直接捐贈政治獻金,只能通過該組織的政治行動委員會(PAG)進行。普通人進行大額政治捐贈,如果屬於某個公司的合夥人、員工或所有者及其直系親屬,必須表明身份。捐贈的金錢最終會以所在公司的名義進行統計。
按照這個標準,前十大組織中赫然有Energy Transfer液化石油氣公司。此外,人們也注意到德州石油大亨Timothy Dunn多次提供數百萬美元的資金給支持特朗普的政治助選組織「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和「America First Legal(為美國第一立法)」,併爲「美國復興中心」等多個保守主義團體提供資金。
符合上述標準的特朗普十大金主
《紐約時報》雜誌還發現,除了Timothy Dunn,另一個德州石油巨頭Farris Wilks也沒少為特朗普花錢。他們不僅分散給被批評為「黑錢組織」的非營利性政治助選組織捐款,還給美國法律意義上的「黑錢組織」——偽裝成文化團體的助選組織提供資金支持。
這就難怪特朗普再次上任后,緊接着就要廢除拜登的「綠色新政」,取消對新能源車輛的補貼,並加大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開採。美國今后多開採的石油,必須找到合適的買家才能變現。
對於特朗普而言,與其費更多心力強迫其他國家增加對美國石油的進口,不如直接讓美國車主買單。
如果以惡意的角度進行揣測,特朗普明顯加重對汽車進口的關税,對選舉具有一石三鳥的效果。既回報了支持競選的金主,又「創造」了很多中低端工作崗位,而且政策的直接成本並不大。
代價就是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周邊國家將有很多人失去工作崗位,與美國友好的一些國家汽車產業會承受很大的衝擊,美國的車企以及本不佳的城市空氣質量也會因此遭遇無妄之災。
對特朗普與馬斯克關係的影響
與很多美國富豪對特朗普遮遮掩掩的支持不同,馬斯克一直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
馬斯克經常走到前臺為特朗普的競選活動站臺,在任何國家,這都打破了商人與政治人物交往的原則。可以説馬斯克是將自己前途命運牢牢綁定到了特朗普的戰車上,而特朗普的形象也與馬斯克逐漸密不可分。
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演講時,馬斯克在舞臺上跳躍
從馬斯克支持特朗普的種種行為可以看出,他並不滿足於從政治投機中獲利,而是希望自己能登上政治舞臺,蹁躚起舞。而且,馬斯克身上的政客色彩還有越來越強的趨勢。
以TikTok問題為例,在特朗普掌權前,馬斯克表示:「TikTok不應該在美國被禁止,即使禁令可能有利於X平臺,這麼做與言論和表達自由背道而馳」。無論是否出於真心,馬斯克這麼説至少在思想上迎合了民主黨,而且也不至於使他的在華投資受到影響。
2月初,特朗普表示如果馬斯克願意,他將授權馬斯克收購TikTok。由於特朗普已是美國總統,此番表示其實很不合適,甚至可能沒有與馬斯克事先溝通。馬斯克先是冷處理,一周后有媒體突然發佈了一段馬斯克在1月明確表示拒絕考慮收購TikTok的採訪。
馬斯克的這番處理,首先避免了被媒體添油加醋激化矛盾的可能性,同時證明了特朗普的相關言論並非受到馬斯克影響,維護了總統形象。通過對先前言論的記錄,馬斯克不僅撇清了自己,而且表現了對政治的判斷和預見能力。
在推迟禁用TikTok后,馬斯克不僅重申了反對禁用TikTok、維護言論自由的立場,而且抱怨「目前TikTok可以在美國運營,X不能在中國運營不夠平衡」。這里面的解讀空間可就太大了!能夠感覺到話里有話,但又不留下任何把柄。
馬斯克不僅在字斟句酌方面表現得像一個政治家,而且敢於使用灰色手段推行自己的變革。
近期,360歲老人領取美國社保的新聞引發全球熱議。但這個新聞的元素既有權威信息,又有非權威信息,並有意地引導讀者產生錯誤的理解。
美國社保局的數據庫中存在大量錯誤信息是真的,按照美國社保局的説法,1875年、1601年或1660年都曾作為默認出生年份使用,當出生日期信息在填入不完整時就會使用默認日期。
特朗普和馬斯克公開強調的都是這一點。特朗普説:「我沒見過200歲以上的人,我會非常崇拜他們」。馬斯克説:「也許《暮光之城》是真的,有一羣吸血鬼在領社保」。
馬斯克嘲諷美國社保局
但是出生日期錄入錯誤,並不等於美國社保局真的認為美國存在數量龐大的150歲以上的老人,也不等於美國社保局存在大規模亂發社保的情況,更不等於美國社保局存在嚴重的徇私舞弊。
美國社保局解釋稱其所使用的數據庫是一種古老的編程語言COBOL創建的,目前只有很少的人會維護,不更新和修正錯誤的數據,恰恰是爲了節約調查和修改程序的成本。
這種説法,當然是美國社保局在推卸責任,但馬斯克到目前為止沒有提供任何證明美國社保局發錯了錢的證據,更沒能説明發錯的錢流向了哪些人。
縱觀美國輿論,總是由馬斯克或特朗普先公佈遮遮掩掩但基本真實的權威信息,再由社交平臺和自媒體完成后續的邏輯構建,引導社會對權威信息產生誤解,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
馬斯克的這種做法更像是「未審先判」,先在輿論上把要裁剪人員和預算的部門搞臭,減少政府效率部實施后續措施的阻力,並降低相關部門控告到法院的概率,這種改革方式已經是法治之外的「野路子」了。
馬斯克不尊重事實,當然更不可能尊重程序。當地時間2月24日,美國地方法院的法官科琳·科特利反覆詢問美國政府的司法部律師,馬斯克到底扮演着什麼角色?
伴隨着法官的追問,人們驚訝地發現白宮堅稱馬斯克並非政府效率部的領導,甚至也不是僱員,政府效率部有哪些人有幾個人也是未知信息。在反覆追問之下,司法部律師表示:「他除了是總統的親密顧問之外,我沒有任何可以透露的信息」。
這一消息引爆了美國的輿論。美國總統的顧問也就是美國政府的編外人員,但就是這個編外人員和他率領的大學生已經裁撤了數以萬計的正式人員,這恐怕在任何國家都不正常。
此外,美國總統顧問自行招聘大學生為總統服務是符合法律的,但是很多法官認為美國政府的重要官員聽從總統顧問的指揮,恐怕不合美國的憲法和體制。
由於一些美國法官否決了政府效率部要求的提名,並質疑美國總統辦公室和政府效率部的保密性,進而影響了馬斯克行為的正當性。
2月24日以來,馬斯克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多次攻擊美國的法官,並要求彈劾那些作出不利裁決的法官。2月25日,他在X上寫到「如果任何地方的任何法官都能阻止美國總統在所有地方發佈的所有命令,那麼我們沒有民主,只有司法專制」。
可見馬斯克現在對政客的身份已經相當適應,並且高度認可。因此無論是可能有利於特斯拉的高關税,還是可能不利於特斯拉的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恐怕都無法真正影響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關係。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馬斯克目前沒有推進改革所需的合法身份,也不可能獲得基層美國政府僱員的支持,只能完全依賴於特朗普的信任和寵愛。這樣的兩個人可能難以維持長期的和諧穩定,中國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何況特朗普本身就難以與人長期共事,上次執政末期親信紛紛改換門庭,本次的新班底中幾乎沒有宿將就是特朗普存在性格缺陷的明證。
特朗普看似言出法隨,讓世界各國狼狽不堪,實則是過分地消耗了戰略互信、美國形象等軟實力,只換取了不多的物質好處。馬斯克看似威風八面,被一些美國人看做改革的希望,實則是過分地消耗了美國民眾對總統的蜜月期熱情,換取廉價的支持。
隨着各國從驚慌中恢復過來,尋求建立新的貿易秩序,甚至於主動和美國拉開距離,加徵關税的政策很快就會變得虎頭蛇尾。特朗普、馬斯克的每一個舉動都在為美國的將來培養對手,而且消滅他們能夠和美國平等交流的幻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