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王興興突然發聲!網上流傳着不少不實信息 請小心甄別

2025-03-02 13:12

  王興興發聲了!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以個人身份入駐微信視頻號,並於3月1日發出了第一條視頻。他表示,目前網上流傳着不少關於我個人的不實信息,請小心甄別。他后續將分享機器人的升級成長過程和趣味瞬間。

  周五,機器人板塊大幅殺跌近7%,板塊資金淨流出達317億元以上。此前,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社交媒體發文,人形機器人當前接近自動駕駛的L2初階,還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努力才能達到L4階段,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高盛亦發表了類似的研報。那麼,機器人板塊是否還有機會?

王興興發聲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以個人身份入駐微信視頻號,並於3月1日發出了第一條視頻。他表示,目前網上流傳着不少關於我個人的不實信息,請小心甄別。他后續將分享機器人的升級成長過程和趣味瞬間。

  2月26日,宇樹科技發佈重要提醒稱,宇樹所有新股或股東們的老股,都由宇樹融資負責人通過公司郵箱直接溝通和管理。不存在任何中間人、中間股東或中間公司。宇樹科技表示,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虛假消息,幾乎全是假消息,請大家務必小心,避免上當受騙。宇樹不承擔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機器人行業似乎仍維持高景氣度。據杭州發佈,3月1日,浙江杭州舉辦2025「起跑春天」招聘會,共來了830家單位,提供2.1萬個崗位,其中15家鯤鵬企業、50余家上市公司、20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110余家國企。本場招聘會求職者達35055人,創下單館單日最多人次的活動紀錄。作為杭州「六小龍」之一的宇樹科技,放出百萬年薪急招嵌入師、機械結構師、AI工程師等,HR表示他們不注重應聘者是否名校畢業,只要求專業對口。

板塊的前景

  在王興興發佈的視頻當中,他帶着一個人形機器人在練習武術,動作看上去相當流暢,可以看出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在不斷進步。不過,周五的時候,機器人板塊出現了明顯退潮。板塊跌幅近7%,資金流出的規模也非常大。

高盛分析師Jacqueline Du團隊在春節后對宇樹科技進行實地調研,高盛隨后發佈調研報告稱人形機器人技術拐點仍不明朗,距離真正「上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高盛指出,宇樹的雙足人形機器人H1只有19個自由度,難以處理複雜而精細的任務。在商業化進程上,宇樹表示未來2~3年人形機器人難以達到與人類工人相同的效率,5~10年后纔可能出現具有實際意義的應用。目前該公司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為幾百台,主要滿足大學實驗室研發以及機器人數據採集和訓練需求。高盛預計,2027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為7.6萬台,2032年為50.2萬台,這一增長速度慢於市場預期,這也意味着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可能比許多人預期的要迟緩。

  何小鵬表示,通用機器人能力分為五個層級:L1是無自主操控,完全由人類控制;L2為基礎輔助智能+操控監督,像兩/多足機器人、工業機械臂、掃地機器人等,能執行基本預編程動作但需人工監督;L3是具身智能+訓練監督,機器人經訓練后可在大量場景獨立運行,不過部分情況需人工監督,當前所有人形機器人公司量產目標在L3初段;L4是自成長智能+輕微監督,可執行復雜任務並自主適應;L5則是AGI/ASI完全自主,能力超越人類,在法規和法則下自主運行。與自動駕駛對比,自動駕駛達到L3可能就會實現重大突破,而通用人形機器人可能要到L4階段,纔可能走進千家萬戶,這起碼還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努力。

行業景氣度

  不過,從行業景氣度來看,依然是看漲的。

  政策層面,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發佈《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原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圍繞具身大小腦模型、具身智能芯片、全身運動控制等方面突破不少於100項關鍵技術,產出不少於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具身智能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實現國產化。支撐不少於100家創新主體開展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迭代速度。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於50家,形成量產產品不少於50款,在科研教育、工業商業、個性化服務三大場景實現不少於100項規模化應用,量產總規模率先突破萬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羣。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建設不少於2個具身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打造具身智能領域產教融合基地,營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具身智能產業生態。

  另外,根據規劃,上海力爭在「十四五」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杆示範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

  行業層面的消息也很多,過去一周,Figure稱其產品線今年將批量生產,驗證人形機器人在物流分揀場景的應用;眾擎機器人發佈前空翻視頻;31X最新家用機器人Neo Gamma,在AI架構、硬件設計與交互模式實現突破;智元發佈大型仿真框架;百度智能雲與智元機器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普勒人形機器人加速量產,推動商業化落地;埃夫特公佈人形機器人Yobot W1等多個具身智能新成果等等。后續,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量產可能成為板塊新的催化。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