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天風醫藥楊松團隊|首次覆蓋】和鉑醫藥-B:稀缺抗體生態浩海揚帆,開啟自研合作 BD 三重奏

2025-03-02 13:41

(來源:市場投研資訊)

天風證券醫藥團隊

楊松/李慧瑤

如您需要完整版報告,可聯繫天風證券醫藥團隊或您對口銷售

報告摘要

自研合作雙驅發展,業績大幅增長迎來收穫期 

和鉑醫藥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免疫及腫瘤領域創新葯研發及商業化的全球化生物製藥企業。2018年到2023年,公司主營收入呈現顯著增長趨勢,從0.1億元大幅增長至6.34億元。依託獨特的商業模式,2023年公司淨利潤已轉正,為港股18A企業中少有的盈利企業。公司資金充沛,截至2024年H1在手現金13億元人民幣。 

依託稀缺的僅重鏈全人源抗體開發平臺,鑄就全球領先創新引擎 

和鉑醫藥自有的抗體技術平臺HarbourMice®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及潛力。該平臺能夠產生經典的雙重鏈雙輕鏈(H2L2)形式及僅重鏈(HCAb)形式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HCAb平臺為一種人源抗體平臺,能夠製造不同形態種類「僅重鏈」抗體,如mRNA、納米抗體、雙特異性/多特異性抗體、細胞療法及ADC。轉基因小鼠平臺的研發重要性凸顯,多項重磅併購密集落地。2021 年賽諾菲以11億美元預付款+3.5億美元里程碑收購Kymab,2021年安進25億美元收購抗體公司Teneobio。目前全球三個獲認可的全人源僅重鏈抗體平臺,和鉑醫藥的HCAb平臺為其中唯一對外可及的抗體開發平臺,彰顯稀缺性及重要性。

聚焦自免腫瘤,管線推進高效 

和鉑醫藥有超過10種專注於免疫及腫瘤領域的候選藥物,處於臨牀前階段至臨牀后期階段。1)自免管線中推進最快的包括巴託利單抗(FcRn,HBM9161)及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抗體(TSLP,HBM9378)。2024年7月,巴託利單抗(HBM9161)治療gMG的BLA獲NMPA受理,有望成為針對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磅療法。HBM9378是TSLP靶點潛在BIC,由和鉑醫藥與科倫博泰聯合開發。和鉑醫藥已在中國完成了HBM9378/SKB378針對中重度哮喘治療的I期臨牀試驗,針對該適應症的II期臨牀試驗也即將開啟。2025年和鉑醫藥將HBM9378授權給了新成立的海外公司Windward Bio,總交易額達到9.7億美元,海外臨牀也有望快速推進。2)普魯蘇拜單抗(HBM4003)為一種新一代全人源抗CTLA-4抗體,聯用替雷利珠單抗在末線MSSCRC中顯示出優良療效。 

BD 交易屢獲全球頂級藥企背書,多個創新品種蓄勢待發 

在BD方面,和鉑醫藥依託獨有的HarbourMice®平臺,持續產出高潛力分子,與全球主要製藥企業和創新型藥物公司建立了廣泛且頻繁的合作關係,BD 數量及金額均處在行業前列。截至2025年2月,公司已與十余家國內外知名藥企在ADC、抗體、mRNA、細胞治療、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授權開發,多模態多領域合作延展至各類海內外頂尖合作伙伴。

目錄

正文

1. 抗體平臺全球新,自研合作雙驅發展 

1.1. 十載沐風櫛雨,打造全球抗體創新引擎 

和鉑醫藥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自免及腫瘤領域創新葯研發及商業化的全球化生物製藥企業。公司通過自主研發、聯合開發及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快速拓展創新葯研發管線。和鉑自有的抗體技術平臺HarbourMice® 可生成雙重、雙輕鏈(H2L2)和僅重鏈(HCAb)形式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基於HCAb抗體平臺開發的免疫細胞銜接器(HBICE®)能夠實現傳統藥物聯合療法無法達到的抗腫瘤療效。HarbourMice®,HBICE®與單B細胞克隆篩選平臺共同組成了和鉑的下一代創新治療性抗體研發引擎。

公司收入快速增長,歸母淨利潤2023年已轉正,為港股18A企業中少有的盈利企業。通過與全球製藥公司及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持續深層合作,獨特業務模式助力業績加速增長。2018 年到2023年,公司主營收入呈現顯著增長趨勢,從0.1億元(人民幣,下同)大幅增長至6.34億元。2018到2020年,公司分別錄得淨虧損2.37、4.71、19.34億元,主要由於大規模的研發支出和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影響。從2021年開始公司在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上持續優化,2023年和鉑醫藥實現了歸母淨利潤的轉正,達到1.61億元。根據公司業績預告,2024年淨利潤將介於人民幣730萬元至2200萬元。

從收入構成看,公司收入主要包括分子許可費、研究服務費及技術許可費。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與Seagen、 Cullinan 及科倫生物等企業的授權合作協議。截至2023年,公司已獲成功簽訂總值6.4百萬美元的研究服務協議,研究服務費為3.2百萬美元,相較於2022年的0.8百萬美元增長300.0%。2024年H1,公司成功簽訂總值4.2百萬美元的研究服務協議,研究服務費為2.3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67.4%。

1.2. 核心管理層科學家出身,產業背景深厚 

高管多為科學家出身,深耕產業多年。王勁松博士是和鉑醫藥的主要創始人,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創立和鉑醫藥之前,王勁松博士曾在賽諾菲任職,擔任中國研發中心總裁和亞太區轉化醫學負責人,曾擔任哈佛醫學院的主治醫師和臨牀研究員。戎一平博士是和鉑醫藥的首席科學官,擁有約20年的生物醫學研究和藥物發現經驗。在2016年加入和鉑醫藥之前,他曾任職於賽諾菲、強生和羅氏,並在癌症生物學和藥理學領域積累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和鉑醫藥股權結構穩定,主要股東包括AdvantechCapital、君聯資本和首席執行官王勁松等。2025年1月公司公告擬不時於公開市場上購回價值不超過4000萬港元公司股份,顯示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2. 和鉑醫藥打造全球領先的全人源抗體創新引擎 

2.1. Harbour Mice 抗體平臺全面賦能抗體+研發 

和鉑醫藥自有的抗體技術平臺HarbourMice®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及潛力。該平臺能夠產生經典的雙重鏈雙輕鏈(H2L2)形式及僅重鏈(HCAb)形式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H2L2平臺可快速且大規模地製造具有經改良全人源可變區的典型兩重兩輕免疫球蛋白鏈抗體(H2L2),實現內源性親和力成熟及免疫效應功能。HCAb平臺為一種人源抗體平臺,能夠製造不同形態種類「僅重鏈」抗體(如mRNA、納米抗體、雙特異性/多特異性抗體、細胞療法及ADC)並具有良好開發可行性。憑藉從HCAb平臺所累積的專有技術知識,公司已自主開發HBICE®平臺,專注於生成差異化的基於HCAb的免疫細胞銜接器的雙特異性抗體(有望可達致聯合療法所未能達到的腫瘤消除作用)。結合公司的單克隆B細胞篩選平臺,高效抗體發現引擎有效地推動了公司的創新和可持續增長。

和鉑醫藥的抗體藥物研發項目利用HarbourMice®轉基因小鼠平臺以產生全人源治療性抗體。Harbour Mice®平臺可以產生全人源的、親和力成熟的、具有優良成藥性的單克隆抗體以及新型抗體和鉑醫藥的轉基因小鼠平臺。該平臺包括H2L2轉基因小鼠能夠產生常規的包含兩輕鏈兩重鏈的全人源抗體(H2L2)和HCAb轉基因小鼠可以產生出全新的全人源重鏈抗體(HCAb)。重鏈抗體的大小隻有常規IgG抗體的一半,但是具有和IgG抗體類似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和Fc介導的效應功能,而且不需要人源化或其他額外的抗體工程改造。由於不含輕鏈的這一特點,重鏈抗體最大限度的解決了輕鏈錯配和異源二聚化的問題,使得這一技術平臺能夠開發出常規抗體平臺難以實現的產品。此外,該平臺還可以開發多種分子結構形式的單域抗體、雙特異性和多特異性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CAR-T或其他VH單域衍生產品。

公司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HBICE® (基於HCAb的免疫細胞銜接器平臺)能快速地開發免疫細胞重定向到腫瘤微環境的多特異性抗體分子。HBICE®分子可以同時特異性地識別腫瘤細胞上的腫瘤相關抗原和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或NK細胞)上的CD3分子或者其他共刺激分子。HBICE®分子將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拉近在一起,從而高效地有選擇性地激活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並防止了外周免疫細胞的非特異性活化。另外,HBICE®平臺擁有非常良好的靈活性,可以設計出具有不同結構和結合方式的分子,以實現那些依靠組合療法無法實現的分子作用機制。

2.2. 全人源僅重鏈平臺價值稀缺 

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平臺免疫原性低,安全性高。抗體生產主要依賴實驗小鼠及其他相關實驗動物進行的動物免疫法。鼠源抗體屬人類免疫系統的外源蛋白,可引起免疫原性反應,繼而影響治療性抗體的安全性及藥代動力學特性。其后多種人源化技術開發,以源自人類的抗體替代鼠源抗體序列的主要部分。嵌合抗體(以人源抗體恆定區替代鼠源恆定區)及人源化抗體(將鼠源CDR區移植至同源性人類β片層框架)是最知名的人源化鼠源抗體。然而,這兩種抗體概不能完全消除免疫原性,並可能會在若干情況下嚴重降低抗原結合親和力。源自轉基因小鼠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為目前減低抗體藥物免疫原性風險的最先進技術。

轉基因小鼠技術是重要的產生全人源抗體的平臺技術。轉基因小鼠平臺可分為兩代,第一代轉基因小鼠使用人源Fc段,故此與鼠源B細胞受體相比,其缺乏天然B細胞信號傳導,因而經常出現對若干抗原或免疫接種反應偏低的情況。Medarex的UltiMAb人源抗體開發系統為一個經驗證的第一代轉基因小鼠技術平臺,其生產高親和力的全人源抗體,以供應用於多個冶療範疇(例如免疫學和腫瘤科),Medarex於2009年以24億美元被百時美施貴寶收購。該經驗證的技術平臺已生產各種已開發成為非常成功的藥物的抗體分子,包括Opdivo(納武單抗)、 Yervoy(伊匹木單抗)及喜達諾(優特克單抗)。第二代轉基因小鼠可對外來抗原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繼而產生更為成熟且具有更高親和力的抗體,而且與第一代相比,其應用範圍更廣泛且潛在市場更大。2021年,賽諾菲以11億美元預付款+3.5 億美元里程碑收購Kymab。和鉑醫藥H2L2平臺及HCAb平臺是第二代轉基因小鼠。

目前全球三個獲認可的全人源僅重鏈抗體平臺。Teneobio的UniRat平臺擁有兩種獨立的轉基因大鼠品系,2021年被安進25億美元收購。CrescendoBiologics的HumaBody由Crescendo Mouse 的專有轉基因小鼠產生,Crescendo獲授權使用和鉑醫藥技術,僅限於其內部研發用途。

3. 聚焦自免腫瘤,管線推進高效步入收穫期 

3.1. 自免:HBM9161已遞交BLA,HBM9378進入II期臨牀

和鉑醫藥有超過10種專注於腫瘤與免疫性疾病的候選藥物處於臨牀前階段至臨牀后期階段。自免管線中推進最快的包括巴託利單抗(HBM9161)及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抗體(TSLP,HBM9378)。

3.1.1. HBM9161:治療重症肌無力實力不俗,已遞交BLA 

巴託利單抗(HBM9161)是一種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其選擇性地結合及抑制新生兒晶體片段受體(FcRn)。 巴託利單抗是和鉑醫藥從HanAllBiopharma引進的全球創新葯,擁有在大中華地區(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進行開發、製造和商業化的權利。2022 年10月,公司與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達成授權協議,授予恩必普藥業獨家可再授權許可的技術授權,在大中華區(含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巴託利單抗。公司於2023年12月自願計劃計入其他長期安全性數據,並於2024年6月重新提交巴託利單抗的BLA。2024年7月,巴託利單抗(HBM9161)治療gMG的BLA獲NMPA受理。 

FcRn 在防止IgG抗體降解中扮演關鍵角色。高水平的致病性IgG抗體會誘發多類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為一款新型全人源抗FcRn單克隆抗體,巴託利單抗有望成為針對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磅療法。

巴託利單抗是首個、且唯一一個在中國完成I、 II、 III期完整臨牀開發的針對FcRn靶點的創新葯,在治療重症肌無力具備有效性和安全性優勢。巴託利單抗III期臨牀陽性研究結果發表於頂級醫學期刊《JAMANeurology》。這項由中國27家研究中心共同參與開展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研究,共納入132例全身型重症肌無力成人患者,其中131例AChR/MuSK抗體陽性患者。在治療開始的第二周,巴託利單抗治療組患者MG-ADL評分改善率曲線就與對照組產生了明顯的分離,這提示巴託利單抗治療能夠快速起效,發揮症狀改善效果。在第43天結束了第一個治療周期后,巴託利單抗治療組的ADL評分持續改善達58.2%(39/67),顯著高於對照組(31.1%,20/64),提示巴託利單抗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症狀,且具有可持續的治療效果。在第一個治療周期中,巴託利單抗治療組患者達到最輕微症狀表現(MSE,定義為ADL評分為0或1)的比例為25.4%(17/67),遠高於對照組4.7%(3/64)。在MG定量評分(QMGs)、MG複合評分(MGC)、15項重症肌無力生活質量評分(MG-QOL15r)分析中,巴託利單抗治療組與對照組也呈現了相似的趨勢,這些額外證據進一步提示了巴託利單抗治療效果的可靠性。

巴託利單抗臨牀進度靠前。目前全球已有兩款FcRn單抗獲得FDA批准上市:Argenx/再鼎的艾加莫德(efgartigimod)和優時比的Rozanolixizumab,均已獲批 gMG 適應症。Efgartigimod 於 2021 年 12 月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抗乙酰膽鹼受體(AChR)抗體陽性的成人全身性重症肌無力(gMG),為全球首款FcRn靶向藥,其分子設計為Fc突變體。Efgartigimod 已經在 gMG、ITP(靜脈注射)獲得成功,同時也在拓展多個自免適應症。艾加莫德商業化前景良好,2022年上市第一年銷售額便突破了4億美元,2023年更是達到11.9 億美元。優時比公司開發的Rozanolixizumab是一種高親和力的FcRn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已經在全球進展至3期臨牀研究階段,並在2023年5月獲得FDA批准上市。強生Nipocalimab 治療全身性重症肌無力(gMG)患者的III期VIVACITY-MG3研究取得積極結果。國內在研方面,2024年7月再鼎藥業從Argenx引進的FcRn抑制劑Efgartigimod(商品名:衞偉迦)獲CDE批准上市,艾加莫德成為國內首個獲批治療gMG的皮下注射制。2024 年7月和鉑醫藥已向國家藥監局重新遞交了FcRn抗體巴託利單抗,治療全身型重症肌無力的上市申請。

3.1.2. HBM 9378:TSLP 靶點潛在BIC,NewCo落地臨牀快速推進 

HBM9378/SKB378 是由和鉑醫藥與科倫博泰聯合開發的一款抗體藥物,雙方共同享有其在大中華區及部分東南亞、西亞國家的權益。這款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由和鉑醫藥雙重鏈雙輕鏈(H2L2)Harbour Mice®平臺生成,靶向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TSLP),通過阻斷TSLP 與其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抑制TSLP介導的信號通路。HBM9378/SKB378較長的半衰期優化設計和優秀的理化性質為其帶來了顯著的給藥優勢。 、

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TSLP)是2型免疫反應(抗寄生蟲免疫和哮喘等過敏性反應)的關鍵介質,並且促進T輔助細胞2(TH2)介導的疾病,如哮喘和特應性皮炎等。TSLP通過一個異源受體(TSLPR和IL-7Rα)傳導信號。這種異源二聚體表達於DC、肥大細胞、巨噬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T細胞以及上皮細胞和神經元。TSLP通過JAK1(通過IL-7R α)和JAK2(通過TSLPR)激活。JAK1和JAK2主要激活STAT5A和STAT5B,最終促使IL-4、IL-5、IL-9 和 IL-13 的產生以及促炎症作用。

TSLP 是一種多效性細胞因子,作用於多種細胞譜系,包括樹突狀細胞、T 細胞、B 細胞、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先天淋巴細胞,影響它們的成熟、存活和募集。它是2型免疫反應的關鍵介質和T輔助細胞2(TH2)細胞介導疾病的啟動子,包括哮喘和特應性皮炎(AD)。此外它在癌症和慢性炎症性疾病等中也發揮重要作用。

TSLP 與其他上皮細胞衍生的細胞因子IL-25和IL-33一起在過敏性疾病(包括哮喘、AD和食物過敏)的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上皮細胞暴露於過敏原、微生物和化學物質會刺激TSLP 的釋放。TSLP促進和放大T輔助細胞2(TH2)型免疫,后者通過適應性和先天性免疫機制增強對抗原或過敏原的免疫反應,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發展和/或進展。病毒感染也會觸發上皮細胞產生TSLP。TSLP通過激活樹突狀細胞(DC)直接或間接支持細胞毒性T細胞的存活。

TSLP在研管線方面,根據醫藥魔方Info公眾號,全球處於臨牀活躍狀態的TSLP靶向藥物共20余款。目前,全球範圍僅有一款TSLP單抗獲批上市,即安進和阿斯利康聯合開發的特澤利尤單抗(tezepelumab),用於治療哮喘。13款TSLP抗體來自中國藥企,除率先進入III期的正大天晴TQC2731,還有緊隨其后處於II期的CM326(康諾亞/石藥集團)、SHR-1905(恆瑞醫藥)、Tavo101(拓創生物)和QX008N(荃信生物)。目前,和鉑醫藥已在中國完成了HBM9378/SKB378針對中重度哮喘治療的I期臨牀試驗,針對該適應症的II期臨牀試驗也即將開啟。

目前全球唯一獲批上市的TSLP藥物快速放量,市場潛力廣闊。TEZSPIRE於2021年12月首次獲得FDA批准用於重度哮喘,由安進及阿斯利康合作開發。上市三年TEZSPIRE營收持續顯著增長,2022年全球營收僅為1.74億美元,2023年增長至6.53億美元,增速275%。2024 年TEZSPIRE 創 12億美元營收,增速87%。

基於廣闊市場前景,TSLP靶點交易火熱。從第一款TSLP單抗Tezepelumab(Tezspire)獲批上市至今,該領域已經陸續產生了7筆產品授權許可交易,其中有4筆集中發生在2024 年。TSLP賽道的大額交易中國藥企多有參與。2025年1月,和鉑醫藥將HBM9378授權給了新成立的海外公司WindwardBio,總交易額達到9.7億美元,並獲得受讓方股權。相比於同靶點產品,HBM9378在免疫原性和生物利用度上均實現了顯著提升,並且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在猴與人體內的半衰期是Tezepelumab的2-3倍。

3.2. 腫瘤:與MNC達成多項授權合作,普魯蘇拜單抗助力下一代抗CTLA-4治療 

和鉑醫藥腫瘤管線包含免疫單抗治療、雙特異性免疫細胞銜接器、偶聯藥物等多條豐富管線。推進自有分子臨牀之外,公司近年陸續同阿斯利康、輝瑞/Seagen等國內外大藥企開展對外授權合作,多模態/多領域合作延展至各類海內外頂尖合作伙伴。

普魯蘇拜單抗(HBM4003)為一種新一代全人源抗CTLA-4抗體,可用於抑制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 。HBM4003是首個通過公司HCAb平臺自主開發的分子,在三年內已從候選藥物篩選階段推進至臨牀階段。HBM4003是歷史上全球首個進入臨牀開發階段的抗CTLA-4的全人源僅重鏈抗體,相較傳統的抗CTLA-4抗體具有良好特性。相較於傳統的抗CTLA-4抗體,HBM4003具有顯著增加的T調節性細胞清除機理和優化的藥代動力學等獨特及良好的特性,有助提高安全性,同時通過增強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ADCC)策略提升選擇性瘤內Treg細胞清除潛力。

HBM4003 開展了針對多種實體腫瘤的合適治療方案設計的全球開發計劃。針對晚期實體瘤的單藥治療以及聯合PD-1抑制劑治療黑色素瘤、神經內分泌癌及肝細胞癌試驗均取得了有關療效及安全性的積極數據。2024年1月公司啟動聯合PD-1抑制劑試驗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患者入組,HBM4003聯用替雷利珠單抗在末線MSS CRC中顯示出優良療效。

3.3. 諾納生物:賦能全球的抗體開發生態 

憑據公司技術平臺的獨特領先優勢和技術優勢,2022年成立了諾納生物,以便更好地賦能行業創新,為合作方提供ItoITM(Idea到IND申報)全過程的助力。諾納生物是一家國際化生物技術公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抗體療法開發團隊,致力於為全球來自科研院校、生物技術初創企業及大型生物製藥公司的合作伙伴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利用Harbour Mice®平臺的優勢,綜合抗體發現服務範圍從抗原製備、動物免疫、單B細胞篩選,到先導抗體的生成、工程化改造、可開發性評估和相關藥理學評估。

諾納生物已經建立起強大的抗體發現平臺、蛋白質工程平臺、偶聯技術平臺、HCAb-CAR篩選平臺和可利用mRNA編碼靶基因作為抗原以應對高難度靶點的遞送技術平臺。基於這些技術平臺,公司有望向更多的全球範圍內的新穎及高難度藥物靶點邁進。截至2024年H1 已與眾多行業先鋒及學術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進一步擴大中國及全球各地的合作網絡。

4. BD交易屢獲全球頂級藥企背書,多個創新品種蓄勢待發

在BD方面,和鉑醫藥依託獨有的HarbourMice®平臺,持續產出高潛力分子,與全球主要製藥企業和創新型藥物公司建立了廣泛且頻繁的合作關係,BD數量及金額均處在行業前列。截至2025年2月,公司已與十余家國內外知名藥企在ADC、抗體、mRNA、細胞治療、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授權開發,多模態多領域合作延展至各類海內外頂尖合作伙伴,彰顯平臺價值。

公司至今已與阿斯利康、輝瑞和艾伯維等多家跨國公司進行多次深度合作。HBM9033(MSLN ADC)作為一種針對實體瘤的下一代間皮素ADC藥物,於2023年12月以超過10 億美元的價格獨家授權給輝瑞。和鉑醫藥與阿斯利康兩次BD合作,佈局前瞻。2022年4月,和鉑醫藥以3.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針對CLDN18.2/CD3的TCE 雙特異性抗體HBM7022(AZD5863)授權給阿斯利康。HBM7022採用二價高親和力抗CLDN18.2和單價低親和力抗CD3的結構,在保證高殺傷活性的同時,降低了產生細胞因子風暴的風險。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兼腫瘤研發負責人SusanGalbraith博士也表明對和鉑醫藥平臺的認可。2024年5月,和鉑醫藥的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將其臨牀前單抗項目以超過6億美元的價格授權給阿斯利康,達成第二次合作。

風險提示

研發風險、商務拓展風險、相關測算存在主觀假設

文中報告節選自天風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和鉑醫藥-B(02142):稀缺抗體生態浩海揚帆,開啟自研合作BD三重奏》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03月01日

報告發布機構: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

楊松    SAC執業證書編號:S1110521020001

李慧瑤 SAC執業證書編號:S1110522080004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