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成功投資的關鍵:擁有良好的性格與建立人性清單

2025-03-01 19:58

來源:投資家

導語:格雷厄姆教會了我,做個一生成功的投資人不需要極高的智商、非同尋常的商業洞見和內部消息。你只需要一個靠得住的知識框架,和避免情緒影響決定。

——沃倫·巴菲特

一、性格對投資的重要性

「我發現沒有人能快速掌握投資。沃倫·巴菲特的進步讓我驚歎,我自己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滿足於現有知識而不繼續學習,業績將遠不如現在。所以不斷學習是關鍵,那些不享受學習過程的人無法持續進步。」

——查理·芒格

人性的行為特點對應個人心智,機構的行為特點對應組織心智,都是對決策有影響的。

在伯克希爾看來投資最重要的是人性博弈,是情緒博弈,而不是估值,不是預判企業未來。芒格説人性在一個大型官僚體系中會做出糟糕的決定。如果你和一個大型官僚體系打交道,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你能夠越早明白如何與其打交道,你的情況就會變得越好。在任何事情上你都應這麼做。預測現實,適應現實。核心的觀念就是理解這個世界本來是什麼,而不是去理解成你想要看到的世界。

我們看很多書。我認識的聰明人沒有不看很多書的。但光看書還不夠:你必須擁有一種能夠掌握思想和做合理事情的性格。大多數人無法掌握正確的思想,或者不知道該怎麼應用他們。

——查理·芒格

很多高智商的人是很差勁的投資者,因為他們的性情很糟糕。

——查理·芒格(2005)

性格、耐心和求知慾的重要性:

(1)性格:成功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擁有良好的性格——大多數人總是按捺不住,或者總是擔心過度。

(2)耐心:成功意味着你要非常有耐心,然而又能夠在你知道該採取行動時主動出擊。

(3)求知慾:你吸取的教訓來源越廣泛,而不僅僅是你從自己的糟糕經驗中吸取教訓,你就能變得越好。

我想説説怎樣才能培養那種毫不焦躁地持有股票的性情。光靠性格是不行的。你需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擁有大量的求知慾望。

你必須有濃厚的興趣去弄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你能夠長期保持這種心態,你關注現實的能力將會逐漸得到提高。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態,那麼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註定會失敗。

——查理·芒格

為什麼有些人會比其他人聰明呢?這跟與生俱來的性格有部分的關係。有些人的性格並不適合投資。他們總是按捺不住,或者總是憂心忡忡。但如果你擁有好的性格,在這里主要是指非常有耐心,又能夠在你知道該採取什麼行動時主動出擊,那麼你就能通過實踐和學習逐漸瞭解這種遊戲。很明顯,你吸取教訓的來源越廣泛,而不僅僅從你自己的糟糕經驗中吸取教訓,你就能變得越好。

——查理·芒格

查理認為未雨綢繆、富有耐心、律己嚴厲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指導原則。不管周圍的人怎麼想,不管自己的情緒有什麼波動,他永不背離這些原則,儘管許多人都認為「做人要懂得隨機應變」。

這些原則若是得到堅定不移的遵守,便能產生最著名的芒格特徵之一:不要非常頻繁地進行買賣。和巴菲特相同,芒格認為,只要幾次決定便能造就成功的投資生涯。所以當查理喜歡一家企業的時候,他會下非常大的賭注,而且通常會長時間地持有該企業的股票。

富蘭克林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他的性格——尤其是他勤奮工作的勁頭,還有他永不滿足的求知慾望和從容不迫的行為方式。除此之外,他頭腦聰明,樂於接受新事物,所以每當選擇新的鑽研領域,他很快就能融會貫通。

既然查理取得了成功,而且也得到巴菲特的稱讚,為什麼其他人並沒有更多地使用他的投資技巧呢?也許答案是這樣的:對大多數人來説,查理的跨學科方法真的太難了。此外,很少投資者能夠做到像查理那樣,寧願顯得愚蠢,也不願隨「大流」。

查理堅持不偏不倚的客觀態度,他能夠冷靜地逆流行觀點的潮流而上,一般投資者很少擁有這種素質。儘管這種行為往往會顯得固執或反叛,但查理的為人絕不是這樣的。查理只是相信他自己的判斷,即使那與大多數人的看法相左。

很少有人看得出查理這種「獨狼」性格是他在投資界取得優異業績的原因。但實際上,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性格,那麼他再怎麼努力,再怎麼聰明,閱歷再豐富,也未必能夠成為像查理·芒格這麼偉大的投資家。先天的性格也是查理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路易斯·辛普森談芒格)查理身上某些性格特點組合,我可以肯定我從未在其他人身上看到過。他聰明絕頂,興趣廣泛,似乎從來不會忘記任何事情,哪怕是很深奧或者很細小的事情。他最大的優點是誠實、道德和正直的絕對堅持——查理從來不為自己「攫取」非分之物,值得毫無保留地信任。如果這些還不夠,他還擁有一種最適合投資的理想性格:毫不妥協的耐心,自律,自控——無論遭受多大的壓力,查理從來不會動搖或改變他的原則。

——《窮查理寶典》

接下來談談我個人的教育經歷,這很有趣,因為我受過的正統教育不多,而我性格中的獨特性最終讓我擁有了一些優勢。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從小就有一個多學科的大腦。如果籬笆那邊,在別人的學科里有更好、更重要的思想,我就無法乖乖地呆在我自己的學科里。

所以我就四面八方尋找那些真正有用的重要思想。沒有人教我那麼做,我天生如此。我還天生喜歡尋根究底。如果遇到難題,這是常見的事情,我就會努力去摸索,如果失敗了呢,我就會先把它放在旁邊,然后再回來對付它。我花了整整20年才搞清楚邪教如何招攬教眾以及這種方法為什麼會有效,但大學的心理學系到現在還沒搞清楚,所以我走在它們前面。

反正我有這種想弄清楚各種問題的傾向。

——查理·芒格

二、投資的關鍵

巴菲特聲稱,成功的投資並不複雜,投資的羅塞塔石碑是記住股票是企業所有權的一部分。這一原則為理性投資提供了基石。1949年,巴菲特還在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讀書時,看過本傑明·格雷厄姆寫的《證券分析》。他自此再也沒有看過任何基於格雷厄姆理論而形成的新理論。

巴菲特補充道,性格很重要,願意遠離世俗的性格更加重要。

他建議大家實事求是,鎖定自己的能力範圍,嚴格要求自己,不越雷池一步。他補充道,千萬別受輿論影響。你最好還是坐下來細細想想。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內部講話》

思考市場時,切記「市場是為你服務,而不是指導你的」。關鍵是要保持情緒穩定,對你的決策抱着心如止水的態度。你要慢慢學會為自己考慮,學會做出正確的決策,這一點十分關鍵。但一切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沃倫·巴菲特《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內部講話》

三、性情健全

具備某種性情比有頭腦更重要。你需要控制住原始的非理性的情緒。

——查理·芒格,《吉普林個人理財》,2005年

沃倫和我並非奇才。我們不能蒙上眼睛下棋或成為鋼琴演奏家。但我們的成績斐然,因為我們在性情上佔優勢,這足以彌補我們在智商上的不足。

——查理·芒格,賈森·茨威格·專訪,2014年

對格雷厄姆價值投資者而言,對具體事件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做出情緒反應比智力更重要。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芒格通常稱這種情緒反應為「性情」,而不同投資者之間在性情上更是千差萬別。如果不具備適於投資的性情,即便遵循格雷厄姆價值投資體系的原則,有些投資者也可能失敗。

一個人在性情上是適合程度是綜合了他們天生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下了多少功夫所形成的。巴菲特曾經説:「獨立思考、情緒穩定,洞察人類行為和組織行為,這對取得長期投資的成功至關重要。」最出色的投資者是性情冷靜和理性的人。

——《查理·芒格的原則》

價值投資不是一個連點成線的練習。充分理解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體系並不涉及錯綜複雜的學問,但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跑贏大盤所需的情緒和心理控制力,甚至不想做必要的功課。這就是沃倫·巴菲特喜歡説「投資簡單,但不容易」的道理所在。而把巴菲特説的話換成芒格的説法,就是「接受一個簡單的理念,並且認真對待它」。

大部分內容是關於我是如何學會更好的辨識情緒和心理失誤的根源,以及我從芒格那里學到的如何避免它們的心得體會。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賈森·茨威格(Jason Zweig)向我描述了投資過程中的根本挑戰之一:

如果認為成為他那樣的人,並且像他那樣思考很容易做到的話,那這個世界上就不止一個查理·芒格了。把自己變成一個擁有多樣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的學習機器……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如果不具備相應的特質,即使是成功做到的少數人也可能仍舊無法從中受益。這就是巴菲特和芒格為什麼會不斷地想起格雷厄姆的觀點的原因——做一個真正的逆向投資者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內心的波瀾不驚。

巴菲特不斷地談論格雷厄姆提供的「情緒框架」;查理常説,無論多麼聰明,大多數投資者還是不會成功,因為他們的「性情不對」。我喜歡用古希臘哲學中「ataraxia」這個詞來形容它,意思是「心靈的寧靜」,或者説「心平氣和」。當蘇格拉底接受審判時,當內森·黑爾被吊死時,當巴菲特投資高盛時,當2009年3月查理在最后期限的前一天購買富國銀行(Wells Fargo)時,你都能看到它。

——賈森·茨威格,《查理·芒格的原則》

1/在投資和生活中,性格的影響至關重要。芒格認為,誠實不僅僅是按照道德標準做正確的事,還是能產生最大財務回報的方法。當企業中的人聚在一起時,他們誠實相待,因此互相信任,這種信任會帶來效率的提升,進而提高企業的財務回報。

2/在《巴菲特傳》一書中,羅傑·洛温斯坦指出:巴菲特的天賦「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性格,比如耐心、守紀和理性……他的才華源於其無與倫比的獨立思考,以及與世界‘隔絕’,只專注工作的能力」。查理·芒格亦是如此。作為投資者,他們倆都是非凡之人。世上只有一個沃倫·巴菲特。作為一般投資者,你無須擁有與這兩位長期的合作伙伴完全相同的特質,但獨立和專注也是提高你的投資技巧的重要因素。你可以在閲讀、思考、學習、避免犯錯和能夠推動你走向成功的各種個人特質方面提升自己。

——《查理·芒格的原則》

芒格最令人感興趣的地方並非他在投資上取得的成功,而是他思考和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

芒格一直追求獨立思考,並總能用言簡意賅的幾句話切中問題的要害,這也使他成為業界傳奇。關於投資,有一條重要的真理,那就是人們很少獨立做決定。這意味着,能夠擁有以下特質的人具有做投資者的優勢:獨立思考,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消除心理誤差。

——《查理·芒格的原則》

芒格的性格非常安靜,甚至有些沉默寡言。當然這只是在生活當中,若是身處會議論壇,那就另當別論。雖然他不善言談,但他卻有着敏鋭的觀察力和飛速運轉的思考能力。在做出決策之前,芒格的腦海中早已推演出了多種投資過程與結果。得出結果是一個複雜而謹慎的過程,而這種性格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芒格的個人成長環境。

(1)深思熟慮的源頭:家族傳承

芒格的爺爺是一位法官,父親是一位律師,而母親有着極強的社交能力。這些家族基因對芒格的性格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使得他對於商業和法律有着天生的直覺與興趣。

芒格在學生時代便備受矚目,小學的他同樣有着同齡人一般的調皮,熱衷於一些捉弄人的惡作劇。雖然年紀尚小,但芒格卻沉迷於托馬斯·傑斐遜的書籍。他每年的閲讀量高達上百本,以至於其孫女戲稱其為「長着兩條腿的圖書館」。

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驚現「黑色星期五」,股市在兩個月內直線崩潰,300億美金打了水漂,給美國股民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無獨有偶,倘若把股市崩盤看作「人禍」,剛剛遭受經濟重創的美國又迎來了天災,乾旱、洪水、瘟疫、沙塵暴,天災人禍輪番上陣,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垮了這個大國。一時之間,超過4000萬的美國人傾家蕩產,流落街頭。

芒格的家族也遭受了巨大打擊,長輩親人或破產或負債。眼見家庭就要遭受危機,芒格的爺爺充分發揮出了其法律智慧,他先是把房子一分為二,讓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搬了進來。又通過資產信譽抵押了35000萬美金保住了另一個兒子的銀行。在爺爺的努力之下,一家人總算挺了過來。

通過此次危機,芒格深刻意識到了在應對巨大壓力時沉着冷靜的重要性。同時也讚歎爺爺的未雨綢繆——資產與信譽在特定時刻是可以變換成資金的,而前提是你需要謹慎積累,養成良好的信譽習慣。爺爺從不行投機之事,一生自律,即使酒后也能保持良好的品行。正是因為這些前期積累,才能在此危機時刻拯救家族於危難。

(2)縝密心思的養成:物理與律師

芒格在大學時期,主修數學,卻陰差陽錯喜歡上了物理。芒格對於物理的熱衷,源自於物理學解決問題的方法。芒格把物理學當作至高無上的存在,認為是物理教會了人們如何思考。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把物理當作自己唯一的信仰,稱其為「第一性原理」,主張用物理學的角度去看世界。這種思想的源泉是亞里士多德,他將第一性原理置於高位,甚至為其賦予神性,倡導其無處不在。

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后,芒格響應國家號召退學入伍,退伍之后又報考了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之后便成爲了一名律師,繼承了家族的傳統。

芒格崇尚孔子,有着中國儒家學派士大夫的情懷與精神,善於「吾日三省吾身」,從而積累經驗,明確不足。在巴菲特看來,芒格有着一雙如「鷹」一般的眼睛,只要給他1分鍾,他就能把任何事物看得透透徹徹。在當兵和擔任律師期間,芒格學會了打牌,並從中悟出了有關投資活動的明智行為:如果你已經察覺到了手牌沒有優勢,那麼最好在形式不利之時儘早認輸;倘若手牌存在很大優勢,便只管下重注。

(3)「怪癖」的形成:巴菲特的助攻

20世紀50年代末,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宣佈退出投資行業,失去了這個良師益友,巴菲特感到非常失落,他急需找到一個志同道合之人。而芒格的思維方式與格雷厄姆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他們都有着博覽羣書的特點,並且秉承着一顆好奇之心,又不拘泥於傳統觀念。當二人相遇的時候,芒格對巴菲特形成了「非同尋常」印象。隨后二人展開了深入對話,芒格沉浸其中,期間還出現了抬手防止他人打斷二人對話的動作。

在芒格與巴菲特相識的前16年間,二人從未在生意上有過合作。而對於二人長時間保持親密關係的原因,大抵是因為興致相投吧。芒格表示:「我和沃倫都討厭不假思索便做決策,我們習慣花費一定的時間去仔細思考,包括閲讀相關資料等活動。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這樣的做法是有些另類,因此我們稱其為‘怪癖’。不過,這個怪癖卻為我們帶來了眾多可觀的回報。」

正是這樣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奠定了二人默契合作的基礎。芒格涉足投資領域之后,不久便離開了律師行業。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衰退,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藍籌印花公司以「壟斷市場」的罪名被推向司法法庭。經審判,其55%的股份將被出售。社會各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里,芒格的朋友李克·古瑞恩表示這是一項千載難逢的商機,芒格就此將古瑞恩介紹給了巴菲特。藍籌印花的內在價值於投資界有目共睹,巴菲特當機立斷購買了其67%的股份,芒格同樣持股8%,雙方共斥資4000萬美元。而僅僅過了3年,這筆投入便翻身一躍成爲了10億美元。

當然,在這個經濟衰退的時代,美國的投資人定然要有所動作。這時候,巴菲特與芒格便表現出了不同的動態。巴菲特明確這將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爲了規避,他選擇在股市上漲之時清盤了所有合夥公司。也正是這個決定,使他成功躲開了這場經濟危機。但是芒格沒有急流勇退,他選擇直面這場災難,迎頭撞擊自然損失巨大,但他不動聲色地頂住了壓力,堅持持股不動。危機過后,芒格的資產雖然迎來了盈利反彈,但是14年來的複利卻遭受了重創。但他並不后悔,就像當年爺爺頂住所有壓力,拯救全家於危難一樣。

看到進駐投資領域,16年來無一虧損的巴菲特,芒格意識到自己似乎已經不再需要單打獨鬥了。於是,芒格的資金便投入到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自此,巴菲特—芒格王朝震撼誕生。

有人説,巴菲特是全世界最理性的人,而芒格卻比他還要理性。巴菲特非常擅長説「不」,芒格則更具否定精神。倘若二人的意見達成一致,便會放手去做。

直到2016年年底,在世界500強企業當中,其中10家便屬於巴菲特與芒格。這是兩人同心合作的結果,離不開二人所調侃的「怪癖」。

——《查理·芒格的原則》

四、檢查清單

在解決複雜系統問題時,養成檢查清單的習慣是應對複雜決策的有效方法之一,且人類頭腦的結構也決定了我們需要這樣的系統。

投資檢查清單原則

風險

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測量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開始。

  • 測算合適的安全邊際。

  • 避免與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交易。

  • 堅持為預定的風險要求合適的補償。

  • 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 避免犯下大錯;避免資本金持續虧損。

獨立

「唯有在童話中,皇帝纔會被告知自己沒穿衣服。」

  • 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

  • 記住,你的對與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與否,唯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

  • 隨大流只會讓你靠近平均值,最終只能獲得中等的業績。

準備

「唯一的獲勝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察力。」

  • 通過廣泛的閲讀,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終生自學者;保持好奇心,每天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 比起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

  • 熟練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 如果你想變得聰明,必須不斷追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謙虛

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 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 辨認並覈查否定性證據。

  • 抵制追求虛假精確與錯誤確定性的慾望。

  •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自己,記住,你最容易被自己愚弄。

「理解複利的魔力和獲得它的困難是理解許多事情的核心。」

嚴格分析

使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查清單,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疏忽。

  • 區分價值和價格、過程和行動、財富和規模。

  • 淺顯的理解比掌握深奧更為重要。

  • 成為一名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宏觀經濟或證券分析家。

  • 永遠考慮風險和效益,關注二階效應。

PS:

二階效應在各領域都十分重要,其定義和表現因領域而異。

  • 在社會科學中,二階效應指某事件或行為后,引發的複雜連鎖反應。

  • 在建築領域,二階效應指由重力引起的二次位移變形,如P-Δ效應。

配置

正確配置資本是投資者最重要的工作。

  • 最好的用途總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來的(機會成本)。

  • 好主意特別少,當時機對你有利時,狠狠下賭注。

  • 別「愛上」投資項目,要依情況而行。

耐心

剋制人類天生的愛行動的偏好。

  •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 避免多余的交易税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爲了行動而行動。

  • 幸運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

  • 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因為你活在過程當中。

決心

當合適的時機出現時,要堅決採取行動。

  • 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當別人害怕時,要貪婪。

  • 機會來臨的次數不多當它來臨時,抓住它。

  • 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改變

在生活中要學會改變並接受無法消除的複雜性。

  • 認識並適應周圍世界的真實本質,別指望它來適應你。

  • 持續挑戰並主動修正你「最愛的觀念」。

  • 正視現實即使你不喜歡它,尤其是當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專注

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原本的目標。

  • 聲譽和正直是你最有價值的財產,並且能在瞬間化為烏有。

  • 避免妄自尊大和厭倦無聊的情緒。

  • 別因為過度關心細節而忽略顯而易見的事情。

  • 排除不必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 直面你的大問題別把它們藏起來。

五、總結

查理·芒格的行為守則及人生哲學的核心是:準備、紀律、耐心、決心。每個因素獨立存在,但它們結合起來能夠催化強大的臨界物質,推動芒格所稱的lollapalooza效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