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01 20:18
智通財經APP獲悉,興業證券發佈研報稱,今年以來港股引領中國資產,吸引全球投資者關注。經歷近期的大幅上漲后,從寬基指數層面,以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為例,無論是絕對估值、ERP,還是相對美股估值,均展現出一定的折價與提升空間;行業對比中,多數港股行業較美股顯著折價,且部分行業在估值與盈利增速上優勢明顯;龍頭企業層面,港股科技龍頭較美股科技存在顯著折價,眾多港股公司相較可對標美股也被低估。
興業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一)寬基指數
從絕對估值來看,截至2月26日,恆生指數PE_TTM分別為10.36,處於近五年65.1%的分位數水平,略低於23年1月27日股價高點的水平,較21年2月17日的高點還存在40.8%的折價。
從絕對估值來看,截至2月26日,恆生科技PE_TTM分別為24.69,處於近五年29.6%的較低分位數水平,相比23年1月還有超130%的提升空間,較21年2月17日折價50.3%。
從ERP來看,截至2月26日,恆生指數ERP(基於10年期美債利率,全文同)為5.4%,處於近五年6.7%的分位數水平,已向下突破均值-1倍標準差的水平,和23年1月的水平相當,較21年2月17日還有1%的下降空間(假設10年期美債利率不變的話,隱含的估值提升空間為11.3%)。
從ERP來看,截至2月26日,恆生科技ERP為-0.2%,處於近五年30.4%的分位數水平,尚未突破均值-1倍標準差,但已低於21年2月的水平,較23年1月27日還有1.6%的下降空間(假設10年期美債利率不變的話,隱含的估值提升空間為65.7%)。
從相對美股估值來看,截至2月26日,恆指較標普500相對PE為0.38,處於近五年38.5%的中等偏低分位數水平。按照當前美股估值推算,恆指較23年1月27日還有35.7%的提升空間,較21年2月還有13.3%的提升空間。
從相對美股估值來看,截至2月26日,恆生科技較納斯達克100相對PE為0.70,處於近五年32.9%的中等偏低分位數水平。按照當前美股估值推算,恆生科技較23年1月還有199.4%的提升空間,較21年2月還有69.7%的提升空間。
(二)行業
對比港股和美股25年預期PE和PB,該行發現多數港股行業顯著折價。具體而言,港股商貿零售(含阿里巴巴)、原材料、金融和能源等板塊較美股折價超50%,而電子科技、醫療服務、醫療科技等部分港股行業估值高於美國對應行業。進一步從PE-G框架來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港股多數行業估值相對美股折價且25年EPS增速佔優。
其中,作為本輪AI行情的主線和港股最核心的科技服務行業(包括騰訊、網易、百度、阿里健康、金山雲等),其EPS優勢較美股同類(包括微軟、甲骨文、IBM、Palantir、Servicenow等)持續提升,但估值折價卻不斷擴大。此外,原材料、能源、物流服務、金融、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商業服務等行業較美股同類行業同樣具備估值和盈利的優勢。
(三)龍頭企業
整體來看,港股科技龍頭較美股科技顯著折價。截至2月26日,港股科技七龍頭較美股科技「七姐妹」(個股名單見圖表10備註)相對PE為0.71,處於近五年44.2%的中等分位數水平。按照當前美股估值推算,港股科技七龍頭較23年1月還有117.9%的提升空間,較21年2月還有55.8%的提升空間。
具體到個股來看,基於自下而上梳理出的各行業市值靠前且有特色業務的港股公司,無論從25年預期PB還是PE來看,其大多相對可對標美股存在一定低估。其中,理想汽車、比亞迪股份、京東、工商銀行、中石油、阿里巴巴、百度、安踏等企業較美股性價比依然較高。
風險提示:本文為數據分析報告,不構成對行業或個股的推薦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