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自動駕駛」變「自動扣分」? 智駕引發違章和事故該誰擔責

2025-03-01 00:35

智駕領域已成汽車行業「兵家必爭之地」。2月25日,特斯拉為中國客户分批次更新軟件,推出FSD城市道路自動輔助駕駛功能。不少車主發現FSD入華出現「水土不服」的表現,比如闖黃燈、壓實線、複雜路況處置不當等。

有網友調侃:「説好的自動駕駛變‘自動扣分’了?」

體驗過程中出現多次違章

2月27日,一位知名汽車博主分享了自己對特斯拉「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體驗。他介紹稱,在體驗特斯拉FSD功能的過程中出現多次違章,包括走自行車道、壓實線、轉彎車道直行等。他表示,FSD還是L2級的輔助駕駛,駕駛人依然是第一責任人,應該注意遵守交規。

「如果在智駕功能開啟狀態下發生交通事故,那麼車企是不是應對事故造成的損失負責?」面對越來越智能的汽車,這一問題引發網友熱議。

交通事故責任「迷霧」

隨着高階智駕的普及,與智駕相關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事故責任界定的相關法規與保障成為行業接下來必須解決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當前有部分品牌推出的智駕「無憂服務權益」顯示,車企也有「免責賠償」約定。如問界相關條約指明:HUAWEIADS高階智商駕駛系統僅作為駕駛輔助,駕駛員依然是駕駛主體並對車輛行駛過程中的一切行為負責。

據瞭解,《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有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道路交通安全違法情形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進行處理。事故造成損害且責任屬於該智能網聯汽車一方的,由駕駛人承擔賠償責任。

北京中聞(合肥)律師事務所王康律師表示,車輛在自動駕駛系統功能未激活狀態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傳統方式認定責任;激活狀態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屬於自動駕駛汽車一方責任的,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事故是由於車輛的設計缺陷、技術故障或軟件錯誤導致的,製造商可能需要承擔責任。自動駕駛系統的軟件若存在問題引發事故,相關的軟件開發公司可能負有責任。如果車主在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時違反了相關規定,或者未能按照車輛的操作説明正確使用,可能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目前,有關認定尚未在法律中予以明確。可以預見,智能駕駛汽車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風險問題,也催生了新的保險保障需求。

車企加速涉「險」

爲了解決車主的后顧之憂,一些車企已經開始嘗試推出與智駕相關的服務權益。

「以前業內的探索多是採取事故全賠的兜底模式,由智能駕駛服務提供方來承擔相應損失。」某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小鵬汽車思路有所轉變,選擇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商業保險產品,或是在為后續L3自動駕駛的責任劃分探路。

從小鵬汽車、賽力斯推出的智駕保險權益可以看出,智能駕駛汽車保險產品的定製化、專屬化將是未來一大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完善智能駕駛汽車相關保險產品依然面臨很大的挑戰。

新重慶-上游新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