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半壁江山」挑起發展大梁——張家口市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5-02-28 12:54

轉自:河北新聞網

宣化華泰礦冶機械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人忙生產。

張北艾郎風電生產車間一景。

在張北縣張家口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工作。 吳孟忱攝 在張北縣張家口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工作。 吳孟忱攝

2024年,我市新登記民營經營主體6.49萬戶,民間投資增長29.1%,增速全省第一,數字書寫了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答卷。

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之一,民營經濟在轉型創新、就業增收、改善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是平穩發展的壓艙石。近年來,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全力健全服務體系、優化發展環境,全市民營經濟總量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活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已佔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

優化環境 培育民營經濟成長沃土

民營經濟好比「候鳥經濟」,哪里發展環境好,「候鳥」就往哪里「飛」。

走進位於張北縣經濟開發區的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線上機器轟鳴,這是艾郎科技集團佈局全國深耕華北的重要生產基地。公司擁有60至90米生產線4條,主要生產3至6兆瓦風電葉片,年生產能力達300套。為適應風電裝備大型化發展趨勢,該公司加大項目擴建,佈局的6條大兆瓦級風電葉片生產線於2024年初建成投產,年生產能力達480套。

公司副總經理陸傑告訴記者:「在張北經濟開發區落地8年來,得到了當地政府以及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不論是2017年的首次建廠,還是2023年的項目擴建,在規劃立項、土地出讓、建設施工、安全環保、水電網絡等各方面,地方政府高效的審批出乎我們意料,兩個項目都在一年內完成並實現投產。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日常執法人性化和審批過程的保姆式令人印象深刻。超過100米長的風電葉片運輸是個難題,相關部門努力幫助打通難點堵點,確保運輸暢通,護航了企業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只有把民營企業當「自己人」,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讓他們放開手腳,心無旁騖謀發展,民營經濟才能一步一個臺階向上發展、高質量發展。

去年,我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政府部門頻頻打出「組合拳」,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

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實施,100個「無證明辦事」應用場景成功上線,創新打造了「小張幫您辦」服務品牌。「雙盲」評審實現「應盲盡盲、應異盡異」。12345熱線解決企業和羣眾訴求99.1萬件。「事先告知+到期提醒+全程代辦」信用修復等73項典型經驗在全國全省複製推廣。新增減税降費及退税16.4億元,惠及經營主體9.57萬戶次。

今年,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拓展「幸福張家口」APP服務功能,大力推行便民惠企落地碼等掌上便民措施,新增「無證明」場景50個以上。深化「雙盲」改革,建設交易中心場內「無感見證預警」系統,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一項項打造近悦遠來的營商環境的實舉措、新方法已謀劃開來。

站在新起點,持之以恆抓營商環境依然是全市主要工作的重中之重。2月7日,新春「第一會」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暨開放大會召開,彰顯了市委、市政府以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

培強育新 賦能經濟發展新活力

民營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化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應用,加速賦能民營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尤其是在製造領域,創新應用成果不斷涌現。

在張家口宣化華泰礦冶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線上的「大塊頭」個個巍然屹立。

「這是我們與陝西煤業化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攻關的GYSJZ6.12S雙聯高效全液壓豎井鑽機,它將服務於該公司亞洲最大的16米井徑項目,這標誌着華泰豎井鑽機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鍛造了亞洲第一大井新的里程碑。」華泰鑽機的創始人任清自豪地介紹。

任清於2000年年初創建了自己的企業——華泰鑽機。經過20多年的發展,華泰鑽機已經成為宣化鑽機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也是宣化區岩土工程裝備產業集羣的創新型代表企業之一,2022年5月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為國家級第三批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懷來縣,秦淮數據已建成了「同城四基地」的網絡格局,為客户提供定製化、全方位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服務,主要服務頭部互聯網企業、雲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移動運營商、大型政企客户等。目前,秦淮數據在國內超大規模算力基礎設施市場的佔有率穩居行業第一。

不只是秦淮數據,去年,萬豐冶金等我市12家企業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一。凱悦大部件製造等4家企業入圍河北民營企業100強。華泰礦冶、新燁工程等11家企業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過去一年,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多部門在提升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民營創新主體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集羣梯度培育等重點工作中,聯合發力,助力民營企業「攀峰越壑」,邁入新發展階梯。

我市先后組織雪川農業馬鈴薯甘薯新品種研發、億華通離網混聯制氫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等項目列入省級科技計劃支持名單。指導萬豐冶金、北方鑄業等5家民營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組織100余家民營企業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建立「小巨人」企業差距清單、提升清單、責任清單,一企一策制定幫扶方案。推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建設,懷安縣汽車發動機及零部件製造特色產業集羣成功入選2024年度河北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宣化岩土工程裝備產業集羣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2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5家、新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270家。

尊商重商 用服務寫真誠促發展

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細數我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系列政策,堅持「放管服」一體推進,「保姆式服務」「店小二式服務」……一系列助力民營企業發展服務舉措讓企業家們感受到投資創業的信心。

橋東區實施的「扶持上馬跑一程」優惠政策,讓受益的初創民營企業家豎起大拇指。該區對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園等人才孵化基地給予3年免房租、水電的優惠政策,並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等就業創業服務,極大減少了入園企業創業初期的各類難題和發展盲點。

懷來縣打出「虛擬審批」「容缺辦理」「兩單一卡」「拿地即開工」組合拳,手續壓茬辦、並行辦,懷來京西智算中心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僅32天,全縣項目審批時間平均縮短60天以上。

張北縣結合縣域產業特色,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創新推出「薯業貸」「甜菜貸」「商超貸」等信貸產品60余種,實現純信用放款,採取市場最優利率,有效破解部分民營企業缺少抵押物的貸款難題。同時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引導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民營企業,提高民營企業放貸佔比。

讓每個企業、每位企業家都能在我市投資安心、辦事順心、創業舒心,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全市持續落實領導干部包聯服務企業制度,精準對接需求、高效服務企業,以無微不至的企業服務,讓民營企業順暢運行、放手干事。各縣區從建立職能部門「24小時呼叫」制度到「法官工作站」進基層,暢通急事,疏通難事。

2023年12月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張家口市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強的若干措施》提出7個方面共24條具體措施,針對性地提出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和法治環境,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營造「親清」政商關係,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等具體措施,為全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記者 張鳳燕 魏民 通訊員 閆宗春 翁曉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