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28 00:05
今天,段永平先生發文,稱要賣put買入英偉達股票。
上圖就是段永平在雪球里發佈的一段話。
段永平準備買入英偉達的觀察倉
這句話的關鍵是:賣點NVDA的put了。我先來多瞭解下這句話。
NVDA 這個好懂,就是美股英偉達的股票代碼。
那賣點英偉達的put是啥意思?就是如果英偉達未來股票下跌(假設100美元),我願意在100美元的價位買入。
竟然是賣put,那必然有買put的人,形成對手盤。買put的人就是預期英偉達會下跌,如果下跌到100美元,我需要有人在此價位來接我的盤。
關於賣put 和 買put操作,我再舉個例子:
假設你開了一家「手機價格保險店」,小明擔心他的手機一個月后會跌價,於是找你買保險(相當於小明買put了);
你收小明50元保費,承諾如果一個月后手機價格低於3000元,你按3000元買下他的手機(相當於你是賣put的,類似段永平對英偉達賣put的操作)。
賣put有兩種可能的結果:
一、如果手機價格沒跌(甚至漲到3500元):你白賺50元保費,無需買手機(想買小明也不會賣的)。
二、如果手機跌到2500元:你必須按3000元買下手機,價格上虧了500元(但之前收了50元,實際虧450元)
好了,我們回到段永平賣英偉達的put這個案例,就變成了:
一、段永平是希望英偉達跌倒某個價格(比如100美元),纔會買入(買多少沒説)。
二、如果沒有跌倒100美元,就不會買入英偉達。不過無所謂啦,好歹還能收個保費,也有得賺,不會玩個寂寞。
段永平這種賣put的做法,進可攻退可守,是不錯的策略。但是有一個前提,你得真的準備好錢,在真下跌的時候買入。這玩的是期權。
對於段永平準備多少倉位來賣英偉達的put,我覺得倉位應該不大,頂多是一個迷你觀察倉。
因為段永平先生也坦言,自己還看不懂英偉達,不知道十年后的英偉達是否具備現在的競爭力。
所以結論是:段永平準備買入英偉達的觀察倉了,重倉暫時是沒有的。
段永平:英偉達長期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
NVDA很難看懂的並不是短期的增長,而是長期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
10年后的NVDA肯定還在,但還是目前的市場地位嗎?
有網友追問:
能不能解釋得再細一點,段總是以為會有更強的競爭對手比如amd,國產gpu?
還是説以后核顯越來越強,私人家用足以,分強走一部分獨顯市場?還是説DeepSeek出現,顯卡算力市場並不需要那麼大?
段永平: 我沒啥可解釋的。我説的是我看不懂。未來算力的需求肯定是會繼續增長的,算力的供應包括DS這種效率提高也大概率是會繼續增長的。
NVDA目前的毛利率巨高,因為各大廠都不敢不買算力。同時,各有錢的大廠肯定是不心甘一直這麼高的價錢去買算力的。
這麼多有錢的企業,搞個三五年難道還不能搞出點名堂來?
總感覺NVDA的MOAT(護城河)不是那麼牢不可破,但這確實不是我能力圈內的東西。
段永平同時附上了一張問ChatGPT圖片,如下:
ChatGPT就是美版的DeepSeek,從段永平的回覆以及他採納的AI回答來看,段永平顯然不覺得十年后的英偉達,還能保持現在的統治力。
但他也認可DeepSeek算法效率的提高,依舊不會讓算力的需求減少。
這個觀點其實有理論支撐,英國經濟學家斯坦利·傑文斯,在研究煤炭效率提升時發現:
蒸汽機效率提高后,煤炭的總消耗量反而大幅增長。
他理出了理論:
效率提升降低了產出成本,但會刺激了更多的生產,以及新的應用場景,最終導致對資源需求反而更大。
這個理論被稱為「傑文斯悖論」。
之前DeepSeek剛出來時,英偉達暴跌,后來大家也會回過來味了,可見,市場雖不是時刻有效,但還是蠻聰明的。
好久沒談段永平了,主要之前段永平在春節前宣佈要大幅減少發言。
就像阿甘跑着跑着就停了,他覺得自己該說了都說了,想看隨時可以看以前發言。
但之后段永平也確實說了一個很關鍵的信息,甚至是他很少見對市場的判斷。
疫情的時候大家都恐慌,段永平選擇逆勢加倉蘋果,而現在輪到大家對蘋果貪婪了。
而他在2024年通過旗下的基金,減倉了200億人民幣的蘋果股票。
結合着段永平對英偉達的發言,以及他四季度減倉蘋果、谷歌的行為,甚至可以大膽推測段永平可能覺得美國科技股存在高估。
段永平最新買了什麼呢?
段永平2024年四季度,在美股主要是加倉了拼多多,從391萬股,加倉到723萬股,持倉增加85%,將近翻倍!
還加倉了西方石油從922股,加倉到1358萬股,持倉增加47%。
另外,加倉的就是港股騰訊,可以清晰的看到,段永平目前的思路是:加倉中國科技股、減倉美國科技股。
……
説到騰訊,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消息,有個球友發帖説:
大部分買騰訊的人,其實沒有投資能力。
這種話這就有點貼標籤了,當然段永平的回覆也是很犀利的,哈哈。
這也側面說明了,段永平目前對騰訊的理解加深了?以前説過對騰訊有些看不明白的地方,這次加倉或許説明顧慮已經煙消雲散?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