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馬雲到訪后,盒馬暫時不賣了,但以后呢?

2025-02-27 17:25

  在阿里最近的財報會上,分析師們都在問AI,新上任的阿里電商事業羣CEO蔣凡只發言了一次。

  盒馬終於喘了口氣。

  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顧客數增長超50%,再加上2月13日馬雲到訪長沙一家盒馬鮮生,讓這隻曾在新零售浪潮中乘風破浪的獨角獸,在經歷了狂奔、跌倒、掙扎后,暫時穩住了陣腳。

  然而,這份「成功自救」的喜悦背后,卻暗藏着更大的隱憂。

  阿里的戰略重心轉移,非核心業務的命運如同風中殘燭;生鮮賽道的廝殺愈發慘烈,新玩家層出不窮,刀光劍影間,盒馬能否守住自己的城池?

  它的未來,是繼續獨立生長,還是成為阿里「瘦身計劃」中的又一枚棄子?

  馬雲能「救」它一次,不一定能「救」第二次。

  平均5天開一家新店

  好消息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傳來。

  「盒馬在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的基礎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盒馬CEO嚴筱磊發佈了一封全員信,「過去一年里,盒馬服務的顧客數增長超過50%。」

▲盒馬CEO嚴筱磊去年底發內部信。 盒馬CEO嚴筱磊去年底發內部信。

  一組可供參考的數據是,2024財年,盒馬整體GMV超過590億,高於上一財年的550億元,其中在線交易貢獻超過63%,線下交易GMV貢獻增長2%。另外,報告期內,經營滿一年的盒馬自營門店大多已實現了正現金流。

  整體盈利的曙光乍現,與此同時,盒馬實現了五年以來最快的擴張節奏。

  嚴筱磊在公開信中提到,盒馬平均每5天就能開出一家新店,開店速度約為2023年的兩倍。

  目前,盒馬全國總門店近430家,遍及50個城市,其中僅是2024年就進入了21個新城。

  對比來看,昔日商超巨頭沃爾瑪,2023年中國門店總數是365家,盒馬只有360家,但截至2024年1月底,沃爾瑪中國的門店已縮水至296家,少於盒馬。另一巨頭永輝超市,2024年則關閉了200多家門店。

  「盒馬站上千億規模的臺階,成為中國零售第一品牌指日可待。」在內部信中,嚴筱磊為盒馬定下了3年后年GMV(商品成交總額)1000億元的目標。

  要知道,3年前,站上千億規模的商超企業只有沃爾瑪、華潤萬家、大潤發和永輝。而3年后,據《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榜單顯示,只有沃爾瑪中國一家企業突破千億銷售規模,其他三家均掉到千億以內。

▲各大商超2023年銷售額排名。圖片來自職業零售網。 各大商超2023年銷售額排名。圖片來自職業零售網。

  盒馬的自信不言而喻。

  2月13日,阿里創始人馬雲的到訪,則直接為盒馬團隊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他(馬雲)還是很滿意我們這里。」盒馬長沙萬象匯門店一線員工的説法猶如插上翅膀,迅速在業界流傳,大大削弱了「盒馬可能被出售」傳聞的力度。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馬雲於盒馬打卡,既意味着阿里眼下不會賣掉盒馬。也是對盒馬新任CEO嚴筱磊的一種認可。同時,這也可能預示阿里有可能會選擇讓盒馬走上市的路線,盒馬上市的步伐有可能會加快。」

  7天后,圍繞盒馬業務的出售風波畫上了句號。

  在阿里巴巴財報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高管明確表示,目前沒有出售盒馬的計劃,「盒馬增長很好、擴張穩健,而且也實現了整體盈利,是線下和線上融合的數字化新零售戰略的成功。」

  還留在阿里體系里,盒馬人心安了。

  「盒馬也是有編制的,一般看工號開頭就知道,純數字的是阿里系,HM開頭的是盒馬包,T開頭的是小時工。」據「市象」援引盒馬前員工的説法稱,「前面兩種福利待遇完善,員工更有歸屬感,穩定性也更強一些。」

  壓力更大了

  但作為阿里線下零售資產的「獨苗」,盒馬面臨的壓力可見一斑。

  垂直供應鏈是盒馬的核心底牌之一,減少層層加價的同時,又最大程度地掌握了品質話語權,能嚴格把控產品的生產、採摘、加工等各個環節。

  以盒馬在蘇州崑山的烘焙工廠為例,從生產到江浙滬地區的配送時間,已經縮短至一天。

  深耕供應鏈的做法,帶來的直接變化是價格降低。比如,盒馬1升裝的德式小麥白啤酒售價從19.9元降到了13.9元;IPA啤酒從23.9元降到19.9元;果味精釀從19.9元,降到了9塊9。

  但這些供應鏈和商品上的動作背后,同時面臨着盈利壓力,尤其是在更多城市進行新一輪跑馬圈地之后,盒馬相對重資產的運營模式,尤其是對生鮮商品的管理、配送體系和冷鏈物流的投入成本無法迴避

  如何將整體盈利的局面穩住,如何實現大規模、長期盈利,是盒馬接下來面臨的挑戰。

  與此同時,零售市場的格局正發生着變化,外部競爭加劇。

  自去年年中以來,永輝超市、ST步步高等傳統超市掀起「調改風」,重新贏回不少客流。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永輝超市重慶南坪萬達廣場調改首店開業前三天銷售額513萬,同比增長487%;開業至2月15日,銷售額同比增長244%。

  步步高亦享受到了調改紅利:春節期間,已調改的16家門店銷售額同比增長326%,進店客流突破200萬人次。

  山姆、Costco等會員店則持續擴張,與盒馬形成競爭。

  數據顯示,2024年,山姆一口氣新開6家門店,門店總數攀升至53家,覆蓋全國29個城市。按照規劃,2025年預計將有10家左右新店開業,年底門店總數有望突破60家,擴張速度快到讓同行發抖。

  另一方面,社區折扣、即時零售、零食量販等新模式快速發力

  盒馬當年曾是即時零售的開創者之一,但在它再度迴歸時,前置倉已在2024年再度成為零售「主流」模式,包括叮咚買菜、小象超市、朴朴超市等新勢力已走向前臺,京東七鮮迅猛跟進,盒馬的競爭壓力也陡增。

  「在平臺、配送能力等方面,如果它不能做到全渠道發展的話,在即時零售方面的增長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向「財經天下WEEKLY」表示。

  可以説,儘管盒馬通過自身努力暫時擺脫困境,但其重資產模式、盈利壓力以及外部競爭等因素,使其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

  或被邊緣化

  2017年夏天,馬雲在盒馬上海金橋店手抓帝王蟹,照片一度在業內廣泛流傳,人人見之猜測:盒馬會如何帶着阿里新零售乘風起舞。

  2025年春天,馬雲又出現在了盒馬店里,和員工合影的照片依舊廣為傳播,但眾人想的卻多是:盒馬這會應該不會被賣。

▲2月13日,馬雲現身長沙縣盒馬鮮生星沙萬象匯店。 2月13日,馬雲現身長沙縣盒馬鮮生星沙萬象匯店。

  時過境遷,盒馬在阿里內部逐漸走向邊緣

  2023年1月,盒馬迎來了成立7年來的首次盈利,宣稱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已經實現了盈利。然而,兩個月后,阿里啟動了史上最大的「1+6+N」組織變革,盒馬屬於「N」,日后被出售的高鑫零售和銀泰百貨同屬這一陣營。

  同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確立「用户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表示將圍繞這兩大重心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之后的時間,阿里聚焦雲計算、電商等核心主業,捨棄了不少非核心資產。

  2024年5月,阿里巴巴出售了寶尊電商股份;11月底,電商代運營公司麗人麗粧的第二大股東杭州灝月(阿里系公司)宣佈清倉其所持麗人麗粧的全部股份;12月,阿里將銀泰100%的股權賣給了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財團;2025年1月,阿里出售高鑫零售……

  同時,阿里先后減持了快狗打車、B站、小鵬汽車等股份。

  據瞭解,阿里巴巴在非核心資產的退出上已累計套現近200億元人民幣。

  而如今,AI又成了阿里的新敍事。

  「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這場刷新行業史上最大規模投資紀錄的豪賭,又一次重塑着阿里的變革。

  據虎嗅透露,阿里巴巴內部幾乎所有業務線都在規劃新財年結合AI實現的增長點。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關於AI的提問是如此之多,分析師們都不再多問阿里電商了,以至於新上任的阿里電商事業羣CEO蔣凡只發言了一次。而三個月前,他們提問的主角還是電商。

  連營收支柱之電商都要退讓一步,何況是剛剛纔證明自己價值的盒馬。

  恢復會員模式,調整原會員權益,將上漲到99元的免配送門檻調回49元……嚴筱磊上任后,用九個月時間整改盒馬,交出一份「連續整體盈利」的成績單,向阿里表決心,但這還遠遠不夠。

  「我們會用一個開放的心態,比如説引入戰略投資人等等,去思考怎麼樣讓盒馬這樣一個業務的價值能最終能夠反映在集團整體的估值當中。」從高管的表態來看,阿里似乎對盒馬當下的估值有所不滿。

  換個角度看,盒馬暫時脱險,但阿里也已備好「賣身契」。

責任編輯:何俊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