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27 16:04
代表委員履職風采 | 全國人大代表張永明 「要加強知識產權全方位、綜合性司法保護」
張永明,祖籍河南開封,1960年4月生,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山東東岳集團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含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膜材料研究,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專利金獎」「山東省技術發明特等獎」等榮譽稱號。
本文為《中國審判》雜誌原創稿件
文| 本刊記者 沈洋
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説,要發展唯有依靠科技創新。」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山東東岳集團首席科學家張永明表示。
早在2003年,張永明受邀來到山東東岳集團,歷時8年攻克國產化氯鹼全氟離子膜重大難題。「企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在張永明看來,企業重要技術和產品的科技創新常常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艱苦攻關才能實現。因此,科技創新必須與全方位知識產權保護並肩前行,方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不竭源泉。
張永明建議,人民法院應加大對非法技術轉移的打擊力度,有效保護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為建設科技強國「保駕護航」。
01
氯鹼行業有了「中國芯」
氯鹼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主要產品是氯氣、燒鹼,產能接近一億噸,是我國化工、冶金、造紙、輕工、製藥等諸多領域的基礎原材料,支撐我國6萬億元GDP,氯鹼全氟離子膜是生產氯氣和燒鹼裝置的「心臟」,是實現高效、節能、清潔氯鹼生產的關鍵,其生產的核心技術十分複雜,而掌握此項技術的發達國家又設置了重重的專業技術壁壘。氯鹼全氟離子膜曾是我國少數不能自主生產的核心材料,此前100%依賴進口,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氯鹼工業對美國和日本的依存度為100%。
2003年,張永明主動放棄了上海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來到山東東岳集團,與其研發團隊接下了氯鹼全氟離子膜攻關的「接力棒」。這是一項關係中國氯鹼工業命運的超級工程,需要的不僅是資金的投入,還有企業家、科學家的責任擔當和超強的心理承受力。
歷經8年時間,在張永明的帶領下,國產氯鹼全氟離子膜研發團隊先后突破了系列原料、中間體、單體、全氟磺酸樹脂、全氟羧酸樹脂和全氟增強網工業化技術,製備出國產氯鹼全氟離子膜DF988,並於2010年完成萬噸級電解生產運行,實現了中國氯鹼全氟離子膜「從無到有」的突破。
國產氯鹼全氟離子膜的問世,讓中國氯鹼行業從此有了「中國芯」,困擾我國基礎產業30年的重大難題得以破解,我國氯鹼工業受制於人的歷史自此終結。
張永明坦言,世界氯鹼全氟離子膜領域競爭十分激烈,科技創新不能停步。為此,2018年至今,在深入開展基礎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張永明帶領科研團隊採用新結構成膜聚合物材料和微納結構構築技術,研發成功DF2808氯鹼全氟離子膜。
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鑑定確認,DF2808氯鹼全氟離子膜性能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至此,國產氯鹼全氟離子膜終於實現了「從並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針對氯鹼全氟離子膜技術展開攻關,幾十年來,業內專家前赴后繼、苦心研發,歷經多年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幾代中國氯鹼人的夢想。」張永明説。
02
優化氫能產業佈局
氫能是國家戰略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張永明多次提出建議,應進一步優化氫能產業佈局,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我國氫能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張永明認為,將光伏與氫能耦合在一起的光伏一綠氫體系是一條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光明道路」。他建議,加強光伏一綠氫體系的科技研發,支撐先進光伏一綠氫工業體系的發展;加快建立我國光伏一綠氫能源發展體系、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制定相應的價格體系、合理的補貼激勵機制;完善相應的碳交易市場,縮小和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
「同時要優先考慮在光伏風電資源豐富的化工、煤化工和鋼鐵冶煉區域開展產業集中示範,為全面大規模應用奠定技術、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基礎。」張永明説。
張永明建議,加快落實加氫站建設的相關政策,改變建設加氫站的商業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性質;簡化加氫站建設的批准手續,簡化建站審批手續,把多頭管理、審批變為一個部門審批,為氫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鋪路架橋」。
此外,張永明還十分關注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建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張永明提出了《關於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建設的建議》,希望我國大部分科技資源能夠緊緊圍繞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國際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開展以關鍵核心技術為導向的研究和規劃。
03
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
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要素。
然而,投入巨大資源獲得的科技成果,一旦被輕易地竊取、複製,對企業來説,不僅將蒙受經濟損失,也會影響其創新的積極性。
為此,張永明建議,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首先應從道德層面形成社會譴責態勢,同時在法律層面給予嚴厲打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創新成果也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司法機關應進一步深化與行政執法機關的銜接配合,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充分發揮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規範、引領和示範作用,進一步規範案件管理和應用。」張永明説。
「人民法院要加強知識產權全方位、綜合性司法保護。」張永明認為,對社會輿論關注、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領域和區域,重拳出擊、震懾到位,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努力營造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
來源:中國審判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