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贛鋒鋰業2億元收購深圳易儲:行業先鋒打造儲能產業鏈新佈局

2025-02-27 10:07

近日,贛鋒鋰業(002460/01772)發佈公告,宣佈以2億元的價格收購控股子公司深圳易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易儲」)的全部股權,正式將其納入直接控股範圍。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截至2024年底,中國新增新型儲能投運裝機規模達43.7吉瓦,同比增長103%。此次收購是贛鋒鋰業搶佔儲能市場份額的戰略之舉,同時也是打造儲能新產業鏈的關鍵一步。

從間接到直接,加強協同發展

《財中社》發現,此次收購的重點在於股權的騰挪。截至公告披露日,贛鋒鋰業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持有深圳易儲90%股權,石姣女士持有深圳易儲10%股權。但在2024年10月,贛鋒鋰業公告,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王曉申,董事沈海博,以及贛鋒鋰業掌舵人李良彬之子李承霖等高管計劃向深圳易儲增資擴股。

增資擴股事項完成后,原股東贛鋒鋰電和石姣的股權被稀釋,分別持股71.352%和3.568%;贛鋒鋰業的員工持股平臺深圳聚能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7.278%;李良彬之子李承霖持股3.924%,成為第三大股東。

這也意味着,通過增資擴股,贛鋒鋰業實際自贛鋒鋰電受讓取得深圳易儲 71.352%股權,收購完成后,深圳易儲將變為贛鋒鋰業直接控股子公司。

此次收購前,贛鋒鋰業雖已在儲能領域有所佈局,但業務協同與資源整合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間。與此同時,贛鋒面臨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01211)等巨頭的競爭。寧德時代2024年儲能電池出貨量超70GWh,佔全球市場的40%以上。贛鋒通過收購深圳易儲,意在快速切入儲能應用市場,避免在這一高增長領域被邊緣化。

相比寧德時代的強勢電池業務,贛鋒鋰業的優勢在於上游鋰資源供應穩定,使其儲能項目在成本和供應鏈整合上更具競爭力。

而深圳易儲自2024年5月成立后,迅速在儲能項目拓展方面嶄露頭角,先后在河北威縣、廣東和平縣、山西榆社縣等地啟動多個獨立共享儲能電站項目。這些項目的總投資額超過36億元。此外,深圳易儲在山西榆社的16億元儲能項目中,採用了先進的儲能系統設計,預計年產值達2億元,年税收超過1000萬元。而贛鋒鋰業通過直接控股深圳易儲,可借深圳易儲的基礎優勢,助力其在儲能領域的快速擴張。

多維度考量,驅動收購決策

據公告,贛鋒鋰電的資產總額截至2024年9月30日為166.62億元,負債總額為93.96億元,淨資產為72.67億元。贛鋒鋰電在2024年1-9月的營業收入為26.09億元,利潤總額為-5294萬元。深圳易儲在2024年9月30日的資產總額為2.5億元,負債總額為1.52億元,淨資產為9791萬元,營業收入為零,利潤總額為-210萬元。

贛鋒鋰業現有業務涵蓋鋰礦開採、電池製造等多個環節。在鋰礦資源方面,贛鋒鋰業更是擁有全球範圍內的鋰礦佈局,業務範圍涵蓋阿根廷、馬里等地區。

從成本角度看,自有的鋰礦資源降低了原材料採購成本,使儲能項目在成本上更具競爭力;從產品性能角度,穩定的鋰資源供應保證了電池生產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有助於提升儲能電池的性能和使用壽命,進而提升儲能項目的整體運營效率和收益。通過整合深圳易儲的資源,贛鋒鋰業有望打通 「鋰礦開採 - 電池製造 - 儲能電站」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在儲能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從行業角度來看,此次收購同樣也迎合了市場發展趨勢。隨着各國綠色能源轉型推進,新能源發電佔比持續提升背景下,預計全球儲能裝機仍將保持較高增速。國際能源署(IEA)也預測,全球儲能市場到2027年將達1.2萬億美元,年均增長超25%。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下,贛鋒鋰業的收購也是搶佔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

政策方面,也可謂「恰逢其時」。就在上周一,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發佈《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支持儲能行業的併購重組,培育全球儲能龍頭企業,並提供税收優惠和資金支持。贛鋒鋰業收購深圳易儲完全契合這一政策導向,旨在通過整合資源打造儲能領域的「國家隊」標杆。

優勢互補,前景可期

贛鋒鋰業此次收購深圳易儲,是其儲能戰略佈局的重要一步。收購完成后,贛鋒鋰業能夠將自身的資源優勢,與深圳易儲的儲能項目資源緊密結合,進一步擴大儲能市場。

而深圳易儲的能量管理系統(EMS)和儲能集成技術有助於提升儲能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與贛鋒鋰業的電池業務形成互補。深圳易儲正探索「儲能+虛擬電廠」模式,未來可能與贛鋒鋰業的全球資源網絡形成協同效應。同時,通過此次增資擴股和被收購獲得贛鋒鋰業的資金支持,可進一步在儲能市場站穩腳跟。

隨着全球儲能市場的高速增長,贛鋒鋰業此舉不僅有助於提升自身競爭力,也將推動儲能行業向更高效、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文章來源:財中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