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27 07:01
改造后的漳州華誠輕工製品公司廠房
改造提升后的京東(漳州)智能產業園
工人在燦坤公司生產線上作業。
朝氣蓬勃的漳州臺商投資區
在農業上,通常用畝產量衡量農田的效益,漳州則將這個概念引入到工業上,以企業畝均效益開展評價,引導企業樹立「畝均論英雄」發展理念,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
漳州臺商投資區深入推進「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紮實開展「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增效年」活動和「三比一看」競賽,突出「畝均效益」,有序推進全區低效用地提質增效,進一步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城鄉高質量發展,助力產業發展提速增效。
激活閒置土地 釋放發展空間
新年伊始,1月2日,廈龍國際企業港(二期)項目正式簽約落户漳州臺商投資區。這個臺商投資區2025年的「第一簽」項目,是臺商區盤活低效工業用地的典型案例。
2023年初,臺商區在梳理未建成用地時發現,原喜夢寶公司用地容積率不足0.5,土地閒置情況突出。「2005年取得355.6畝土地后,僅開發242畝,剩余113畝長期閒置。」漳州臺商投資區自然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盧春江介紹。經調查,企業因傳統家俱製造業附加值低、市場需求萎縮,無力繼續開發,且存在資金鍊緊張問題。
2023年3月,自然資源局聯合經發局等區相關部門與企業召開協調會,協商有償收儲,隨后進行二次招商,引入上海裕廊東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規劃建設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園,將容積率提升至3.0,實現「騰籠換鳥」。
項目一期自去年3月實現拿地即開工后,就加足馬力穩步推進項目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7億元,目前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計劃今年6月份投產。此外,一期項目招商率達70%,招引優質企業18家,已成功落户園區16棟廠房,其中包括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
「此次簽約的二期項目擬用地面積約83畝,計劃總投資10億元,達產后預計年創產值5億元以上。」漳州臺商投資區經發局局長郭藝輝説。
這是臺商區盤活低效用地再開發的一個縮影。臺商區成立低效用地提質增效指揮部,在既定工作任務基礎上,結合實際、自加壓力,對土地利用開發全流程進行再梳理,從土地報批后的批而未供、供而少(未)動、建而未投、提質增效等四個環節着手,下設批而未供土地專班、供而少(未)動用地專班、建而未投項目專班、已投低效用地專班、物流園用地專班、幫扶保障工作專班6個專班,覆蓋投資建設全過程,實現全區域統籌、全流程監管、全方位幫扶、全要素保障,為項目提質增效構築優質温牀。
「2024年累計梳理出低效用地214宗,合計15557畝。」漳州市臺商投資區相關負責人説,在此基礎上,低效用地提質增效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匯總對已摸排的低效用地清單形成「一圖一宗一檔」工作臺賬,建立土地利用一本賬。同時制定完善工作機制、會議溝通機制、項目量化機制、工作協調機制、項目流轉機制、比學趕超機制、督察評價機制等,定期開展會商,及時跟蹤各專班工作進展,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喚醒「沉睡」資源 重塑產業生態
漳州臺商區現有6家物流園(含B型保税區),總佔地面積1083畝。這些企業以倉儲為主,佔地面積大,存在穩定性差、流動性強、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
為此,臺商區決定盤活全區物流園中的「沉睡」資源,在不改變企業用地性質的前提下,支持物流園企業轉變招商思路,鼓勵引導物流園招引加工製造業,從單一的招引倉儲物流企業向招引加工製造業轉變。
京東(漳州)智能產業園是一家於2024年5月建成並陸續投入運營的物流園,該物流園具有高大整潔、雙層結構、樓面荷載大且建築物消防等級高等先天優勢。
「立足於這些優勢,臺商區建設局通過與京東(漳州)智能產業園溝通對接,分析利弊后,園區定下了招引加工製造業,打造紙類加工產業集聚區的招商目標。」臺商區建設局局長胡勇欽説,該局還積極牽頭完善園區周邊道路建設、雨污管網改造、電力設施升級等市政配套設施,提升整體競爭力。
築巢引鳳來。很快,福建班班、福建旗揚、廈門鼎力等多家紙業製造上下游企業便入駐京東(漳州)智能產業園。
「入駐這個物流園,主要還是因為有產業鏈的優勢。」旗揚包裝公司制袋經理余崢説,公司被規劃的優越營商環境所吸引,從規劃到入駐可謂是一路綠燈,很快就實現了整體搬遷。如今,公司的主要材料供應商也入駐了京東(漳州)智能產業園,運輸成本的下降,使得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分類施策、整治盤活,原來的「貧瘠地」,正成為安居興業的「沃土」。物流園區衝破思維定式、打破路徑依賴,不僅破解了產業空間提升受限之難題,也成為臺商區大抓產業空間整備的又一次生動實踐。目前,6家物流園已有43家企業入駐,「沉睡」的土地正不斷被喚醒。
提升畝均產值 打造產業標杆
2月19日上午,漳州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謝宏坤帶隊深入龍池大型工業綜合體項目指揮部調研。龍池大型工業綜合體是該區提高土地畝產均值的重要代表。
龍池大型工業綜合體就是大家熟悉的燦坤廠房地塊。1988年,創建於臺南的燦坤集團在廈門湖里投資成立廈門燦坤電器公司。從2002年起,燦坤陸續將製造基地由廈門轉移至漳州龍池開發區(今為漳州臺商投資區),創辦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
「當年,總佔地面積160萬平方米的大型製造業項目,僅用248天的時間,就建起了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並試投產。其建設之快、效率之高,省內罕見,被人們譽為‘燦坤速度’。」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協理高建華對於公司的發展如數家珍。
落户漳州后,燦坤發展迅猛,各式各樣的精美智能煎烤器、咖啡機、電熨斗、果汁機、麪包機、烤箱、空氣炸鍋等小家電產品層出不窮,聚焦了眾人的視線,並遠銷歐美,被譽為全球小家電單廠最大的「世界工廠」,高峰時工人達2萬多名。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早期規劃建設的工業園在土地利用效率、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不足,已成為現階段制約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郭藝輝説,臺商區決定對該工業園區啟動改造,根據各地塊序時進度滾動開發,改造后總建築面積將從原來的65萬平方米增加到近300萬平方米,將打造成生產、生活、生態、生意「四生融合」的標準化產業社區。新增的面積一方面可滿足原企業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可招商引資,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提高畝均產值。
有效盤活低效用地的背后,離不開機制創新的推動。
2024年來,臺商區創新實施「三個先行、四種模式、五項保障」的「345」工作法,高效整合配置資源,高標準推進產業社區建設。臺商區以規劃先行、標準先行、招商先行為導向,編制《漳州臺商投資區產城人融合發展規劃》,調動政府部門「全面干」、國有企業「帶頭干」、民營企業「自主干」、資源要素「整合干」四種模式,整合周邊低效、停產工業用地、零散工業用地,採取政府收儲、國企收購等方式連片開發,不斷強化組織保障、資金保障、配套保障、服務保障、運營保障,充分挖掘土地潛能,推動園區標準化建設,釋放區域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