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再次舉牌銀行H股,中國平安為何爭當銀行股東?

2025-02-26 20:17

摘 要

險資近期頻繁增持銀行股,源於資產配置與業務發展的雙重考量,除低估值、高股息,縱深合作也是關鍵因素

文|丁艷

險資將目光投向了銀行股。今年以來,繼舉牌郵儲銀行H股、招商銀行H股后,中國平安再次舉牌農業銀行H股。

近日,中國平安旗下平安人壽披露,平安資管受託該公司資金,投資於農業銀行H股股票,於2月17日達到農業銀行H股股本的5%,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舉牌。同時,據港交所披露數據,2月14日,平安集團買入1.33億工商銀行H股后,持股比例升至18.08%。

除中國平安,新華保險、長城人壽、信泰人壽等均對銀行股有增持、舉牌。諸如,今年1月24日新華保險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收購澳洲聯邦銀行持有的杭州銀行3.3億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5.87%,構成舉牌。2024年長城人壽舉牌無錫銀行、信泰人壽增持北京銀行

為何險資近期頻繁增持銀行股?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基於資產配置和業務發展的雙重考量。隨着國債利率下滑,利差損風險當前,郵儲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等因低估值、高股息受險資青睞,未來仍有增長空間,增持性價比較高。從業務角度來看,國有大行是險企獲取高淨值客户的核心渠道,提升持股比例將助力險企與大行在銀保等各項業務的深度合作。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基於對銀行商業模型風險預期和增長預期的再定位,疊加2025年經濟和政策的情景分析,銀行板塊估值仍有確定性上行空間。

從政策層面來看,近期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為險資入市提供了支持,方案主要舉措包括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明確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可用於投資A股,國內險資權益配置規模有望擴容。

密集舉牌

據港交所股權披露數據顯示,中國平安旗下平安人壽在2月17日以每股4.5116港元的平均價,買入4772.3萬股農業銀行H股,買入金額合計約為2.15億港元,交易后持股比例為5%,觸發平安人壽舉牌。

此次舉牌為平安資管通過競價交易方式買入,資金來源於平安人壽的保險責任準備金。平安資管為平安人壽受託方,由同一控股股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控股。

2025年以來,中國平安聯合旗下平安人壽、平安資管等平臺頻繁增持農業銀行H股。2月13日,平安資管以每股均價4.4452港元增持農業銀行4536.4萬股,涉資約2.02億港元。增持后,平安資管的持股比例由6.94%上升至7.09%。

2月20日,中國平安買入農業銀行H股,每股均價為4.5706港元,買入股數為3269.9萬股,耗資1.49億港元,持股比例增至8.01%。

而在舉牌農業銀行H股之前,今年1月8日,平安人壽買入郵儲銀行H股716.8萬股,每股均價為4.5639港元,買入金額約3271.4萬港元。交易后持股達到郵儲銀行H股股本的5%,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平安人壽舉牌。

1月15日,港交所披露易顯示,中國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人壽於1月10日增持招商銀行H股,增持后合計持股比例達到5%。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舉牌。

去年12月20日,平安人壽買入工商銀行H股4500萬股,每股均價為4.8718港元,買入金額約2.19億港元,交易后達到工行H股股本的15%,根據中國香港市場規則,觸發公司舉牌。這是平安人壽自2019年舉牌中國金茂后,時隔五年首次公告舉牌。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據統計來看,截至2025年2月24日,上述中國平安三家子公司合計持有工商銀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達54.21%,合計持有招商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9.11%、19.14%,合計持有建設銀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為10.1%。

背后動因

為何中國平安密集佈局銀行H股?業內人士分析稱,這既是資產配置與業務協同的戰略選擇,也是對險資入市政策導向的積極響應。

首先,債券等固收類產品是險資配置壓艙石,國債利率下滑,利差損風險成為險企面臨的主要挑戰,為應對這一壓力,加大權益投資成為必然選擇,而因郵儲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等低估值、高股息,未來仍有增長空間,增持性價比較高。

民生證券研究團隊認為,保險「開門紅」正在進行中,有望為銀行板塊提供有力資金支撐。伴隨債市利率下行,高股息銀行股性價比凸顯。截至2025年1月17日,H股國有大行股息率普遍在5.5%左右,A股股份行和部分城商行仍有5.3%以上的股息率,或仍將繼續受到險資青睞。

中國人壽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劉暉認為,目前保險行業還存在一定資負久期缺口,利率變動賬面影響量級仍然較大。如果以防範后續可能出現的大規模利差損風險為首要目標,則需要繼續儘可能地縮小久期缺口乃至不保留久期缺口,以形成對利率變化的基本免疫。由於投資組合承受波動的空間受限,權益投資策略也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

其次,在實行新會計準則的大背景下,保險公司長期持有紅利股的分紅,可以以FVOCI計入報表,公允價值波動不影響當期淨利潤

另外,從業務發展角度來看,申萬宏源在研報中表示,銀保渠道「報行合一」落地后,銀保業務的推動邏輯及市場競爭發生根本性變化,大行是險企獲取高淨值客户的核心渠道,提升持股比例或將助力險企加強與大行在銀保等各項業務的深度合作,提升公司在合作中的話語權。

除中國平安,新華保險、長城人壽、信泰人壽等均對銀行股有增持甚至舉牌。諸如,今年1月24日新華保險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收購澳洲聯邦銀行持有的杭州銀行3.3億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5.87%,構成舉牌。

同時,2024年1月,長城人壽舉牌無錫銀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長城人壽對無錫銀行的持股比例已增至6.97%。信泰人壽亦增持北京銀行,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信泰人壽增持北京銀行3.56億股,持股比例上升1.68%至4.70%,躋身北京銀行第四大股東。

舉牌仍熱

險資增持銀行股延續了去年的舉牌熱潮。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數據顯示,2024年險資舉牌已達20次,舉牌次數和上市公司數量均創近四年來新高。從所屬行業類型來看,此輪舉牌集中在醫藥、環保、能源、交運、銀行、公用事業、電力設備等行業。

2025年開年,險資舉牌熱度不減,截至2月25日已累計舉牌6次。除中國平安持續加碼銀行股,新華保險受讓杭州銀行股份,長城人壽舉牌中國水務,陽光保險也佈局中國儒意。

為何近年險資舉牌升溫?據一位券商非銀分析師表示,2024年初至今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近60bp(基點),險資舉牌活躍預計是滿足資產負債表久期匹配需求,通過FVOCI資產拉長資產端久期;在利率下行以及資產荒背景下通過權益投資持續增厚收益,緩解投資收益率下行壓力。另外,通過FVOCI資產平滑權益市場波動對利潤表帶來的影響。

回顧險資舉牌近10年曆史來看,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熱潮主要集中在2015年、2020 年,以及2024年至今,其舉牌邏輯伴隨保險業發展進程有所差異。

分時間段來看,險資舉牌潮始於2015年,當年險資共計62次舉牌。據華創證券分析稱,此輪舉牌以萬能險助力中小險企為主。舉牌動因包括市場環境、萬能險擴張及償付能力考慮。

從被舉牌行業來看,2015年舉牌潮主要涉及商貿零售、房地產、銀行。從被舉牌標的來看,具有高ROE、高分紅、高股息屬性,且整體來看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體現這一時期險資舉牌對於爭奪控制權有一定訴求。

第二輪舉牌潮則為2020年,當年市場共驅下險資增配權益類資產,此輪舉牌為頭部險企驅動,舉牌標的向高股息切換。從被舉牌行業來看,2020 年舉牌潮主要涉及銀行、房地產、有色金屬。從被舉牌標的來看,切向高股息風格,港股策略凸顯。

從2024年至今本輪的舉牌熱潮來看,申萬宏源證券認為,從被舉牌企業行業分類來看,前五名分別為公用事業、銀行、交通運輸、環保、醫藥生物,被舉牌公司股息率高於3%的佔比達75%,最新財年平均ROE(淨資產收益率)(2023年)超過8%的佔比達75%。新會計準則下,險企股票投資的會計計量迎來新挑戰,舉牌並派駐董事后可使用權益法將其計入長期股權投資,降低利潤波動。

國泰君安近期研報指出,保險資金作為重要的中長期資金來源,預計在監管的明確指引以及新形勢下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增量,未來三年將分別產生約4000億增量入市資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