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買騰訊的都沒啥投資能力?段永平怒懟:閉嘴吧你

2025-02-25 12:22

2月24日下午,一件事刷屏社區網絡,有關注段永平的雪球球友發佈動態:大部分買騰訊的人,其實沒有投資能力。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説,因為沒有投資能力,所以只能買騰訊。

但是,知名投資人,有着「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段永平卻在4分鍾后開到該博文,且火力全開:你閉嘴吧!説得你比我還有錢似的。

后來該球友刪帖,有粉絲問大道為何罵人?段永平還不忘挖苦一下:只是反懟而已,他刪帖是他不對,你瞎摻和是你沒腦子。

本來我以為是在段永平帖子下面留言,其實並不是,而是該球友發了一個觀點,段永平看到直接踢館。這火爆脾氣,有被笑到。而且金石在段永平的雪球動態中也沒有找到與這位粉絲的互動。看樣純屬路見不平一聲吼。

對此,有反對段永平此舉的球友表示,大道也脫離不了有錢就是大爺的這種奴性思維,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也沒用,去歐洲可能更好一些。對此,有球友反懟:你閉嘴吧!説的你比我還有素質似的。

刪帖之后,原博當事人澄清:我是老段粉絲。我原話説是説投資騰訊的人大部分沒有投資能力,因為沒有投資能力所以只敢買騰訊(抄作業)。這話邏輯我認為沒有問題。但是這話你要站在段總的角度上看,實在是。。

按這位博主的意思就是:大部分的散户家人們沒啥投資能力,所以買港股只知道買騰訊,也只敢買騰訊,很多都是在抄大道作業。

但是如果站在經常看好蘋果、拼多多、茅臺、騰訊的段永平來説,這話就無法接受了:我賺那麼多錢,是沒投資能力?有球友也表示:如果站在大道角度,你這話意思就很難聽了。

段永平這個人,可能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坊間一直被譽為「真正的隱形富豪」,資產成迷,有「中國巴菲特」之稱,更為形象的稱為「段菲特」,段永平被認為是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價值投資者。

1961年,段永平出生江西南昌,后就讀於浙大和人大,1989年進入日華電子廠,后來公司創立了遊戲品牌小霸王,1995年段永平離開小霸王創立了步步高,OPPO的陳明永,VIVO的沈煒、與步步高教育的金志江都是團隊成員。

2001年,40歲的段永平功成身退,開始涉足投資領域。正值當時網易上市遭遇互聯網泡沫破裂,網易股價一度暴跌超95%,當時,納斯達克更是宣佈暫停網易股票交易。

2002年初,丁磊告訴師兄段永平,網易正準備全力做網絡遊戲,段永平判斷,網易的股價明顯與網易的內在價值不匹配,網易的股票被嚴重低估了。於是,段永平決定大筆投資網易。2002年4月,段永平夫婦在公開市場花200萬美元買入了152萬股網易股票,佔網易總股本5.05%。段永平分批建倉,最開始的買入價低於1美元,更是成爲了網易第二大股東,隨后網易股價飆升,兩年時間,段永平實現了近100倍的回報,書寫了「段菲特」神話。

2006年,段永平用62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成為第一個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中國人,還帶上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

2011年,段永平抄底蘋果,當時蘋果市值3千億美元,如今市值3.7萬億美元。他表示,蘋果最厲害的是生態系統,蘋果每次大跌的時候我都會加碼,每一次!他曾經分享了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我有個朋友賣了一萬多股蘋果買了一套房子(分股前,已經賺了很多)。我當時説,最好不要這樣想,不然你會覺得房子很貴的。后來他告訴我,當時沒明白,后來發現房子確實很貴。

不僅網易和蘋果,段永平還對茅臺、騰訊等非常看好。2017年,茅臺股價不斷創出新高,有人問一直堅定看好茅臺的段永平,有沒有發現什麼新標的,他表示,「享受公司成長遠好過心隨股動」,對於茅臺他總是不吝讚美之詞,「茅臺還是茅臺,生意模式剛剛的,10年后人們還是會説10年前那個價格真不貴。」

「三年后賣出騰訊(港股)還是現在賣出會更合算?我其實不知道答案,但概率上我覺得三年后賣出可能會划算一些。」這句被股民津津樂道的話正是出自段永平。此外,段永平還買過亞馬遜和特斯拉。

當然了,段永平同樣有過翻車,2022年段永平曾至少4次抄底騰訊,但從當年時間來看,騰訊先是遊戲遇到監管,后是南非報業持續減持,加上市場行情不好,騰訊股價跌跌不休。

彼時,由於段永平過去多年一直在雪球上向粉絲灌輸茅臺和騰訊的投資價值,導致很多散户跟風抄底,虧損慘重。有雪球網友稱,對於質疑其抄底邏輯的不同意見者,段永平採用了簡單粗暴的拉黑策略。

其實,段永平近期還買入了阿里,可謂再創一代抄底神話。2024年第四季度,段永平旗下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進入新晉股東名單,入手了4360.66萬股,涉資4.62億美元。目前,這筆投資價值7.25億美元,淨賺19億人民幣。高點時一度賺約25億人民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