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中國氫能源產業供應鏈十大代表性企業:億華通、國鴻氫能、國氫科技、中石化、派瑞華氫……

2025-02-24 14:42

2025年中國氫能源產業供應鏈十大代表性企業:億華通、國鴻氫能、國氫科技、中石化、派瑞華氫……

趨勢速遞2025-02-24 14:42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氫能源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清潔能源,具有來源廣泛、燃燒熱值高、清潔無污染等顯著優點。它可以通過水電解、化石燃料重整、生物質氣化等多種方式製取,氫能源的能量密度極高,每千克氫氣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約為汽油的3倍,可為各類交通工具和工業設備等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氫能源的應用歷史,已逾200年之久。早在19世紀,氫能源應用在內燃機、燃料電池、氫氣球等領域。然而,真正激發人們對氫能源興趣的高潮卻多次與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緊密相連。從19世紀以來,人們對氫的興趣共經歷了四波高潮,每一次都伴隨着能源價格的波動、環境污染的加劇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價格衝擊、90年代對氣候變化的擔憂,以及21世紀初對石油峰值和氣候變化的重新關注,都極大地推動了氫能源的研究和發展。

隨着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嚴峻,氫能源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2015年,《巴黎協議》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氣候問題成為全球重要議題。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發佈氫能源發展規劃,氫能源進入快速發展期。

目前,中國成為全球第一產氫大國。從2012年至2023年,中國氫氣產量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年產量已達3550萬噸,為全球氫能源市場的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氫能源行業產業鏈來看,完整的氫能產業鏈涵蓋了從制氫到氫氣廣泛運用的全過程。產業鏈供應體系包括氫氣的生產與供應、氫氣儲運以及加氫站建造與運營等環節;而產業鏈應用體系則涉及燃料電池及氫氣在交通、工業能源、建築等多領域的應用。

從區域分佈情況來看,我國氫能源產業鏈代表企業主要分佈在發達地區,如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以及廣東省。此外,中部地區如河北、湖南等省份也積極佈局氫能源產業,形成了一定的企業集聚效應。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2025-2030年中國氫能源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整理得出,以下2025年中國氫能源行業十大代表性企業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億華通

根據企查貓資料顯示,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億華通)成立於2012年,法人代表為張國強,註冊資金為23,165.2081萬元。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億華通是中國燃料電池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的先行者,在我國氫燃料電池領域中少數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並實現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電堆批量化生產的企業之一。

億華通的主要產品包括M系列、G系列和T系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其零部件國產化率已達到100%,最高質量功率密度突破800W/kg,能夠廣泛應用於多種車型。此外,公司還推出了額定功率為2.5MW、峰值功率為3MW的熱電聯供系統,該系統具備併網和離網兩種工作模式。

在制氫領域,億華通自主研發了首款質子交換膜(PEM)制氫設備,具備更快的動態響應速度等優勢。

目前,億華通的燃料電池系統已成功搭載於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目錄中的93款車型,累計銷量超過2100套,產品安全行駛總里程突破8400萬公里。公司還與北汽福田、宇通客車等行業巨頭保持着深度合作關係。

2024年3月億華通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PEM 電解水制氫設備在新疆伊寧完成安裝調試,成功產出氫氣。這是億華通首套商業化示範的 PEM 電解水制氫設備,標誌其已打通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系統控制等整套流程。

2024年12月25日,億華通發佈最新一代30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M30+)。M30+發動機採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電堆,零部件國產化率高達100%,最高質量功率密度突破900W/kg。

國鴻氫能

國鴻氫能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鴻氫能」)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金為51,804.168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陳曉敏。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燃料電池電堆及動力系統、分佈式發電、制氫裝備等核心產品的高科技氫能裝備企業。主要業務涵蓋氫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功率範圍覆蓋50kW至240kW,廣泛應用於中重卡、冷鏈物流車、叉車、軌道交通、公交車等多種移動場景,以及備用電源、分佈式發電等固定場景。此外,公司還積極參與「風光氫儲能一體化」項目,推動氫能的多元化應用。

按氫燃料電池電堆出貨量計,自2017年至2022年,國鴻氫能已連續六年均排名市場第一。2023年12月5日,國鴻氫能(9663.HK)在港上市,成為國內第二家上市的氫能公司。

國鴻氫能在應用推廣方面,積極佈局多個領域,2016年就主導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範線路在佛山和雲浮投入運營,后續產品陸續應用於京東物流車、馬來西亞公交車等。在軌道交通領域,參研全球首輛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近期又有首列氫能源智軌成功下線;在船舶領域,參建全國首艘 64teu 氫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舶;在重卡領域,首批 136 輛搭載其燃料電池系統的東風柳汽重卡交付河北鑫達物流。

2024年12月5日,國鴻氫能成立全資氫能子公司上海鴻源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儲能技術服務等。

2025年2月,香港國鴻國際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與瑞熙國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簽署諒解備忘錄,將攜手開拓香港及海外氫能及儲能市場。

重塑集團

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重塑集團)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金為8,131.1372(萬人民幣),總部位於中國上海,是一家以市場化為導向並具備全球化視野的領先氫能科技企業,也是中國首家同時自主研發及量產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的企業。重塑能源的產品及服務組合涵蓋從上游制氫到下游氫能應用的多個環節,包括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的自主研發及量產。公司在長壽命、高可靠、環境適應性等商用車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3年已售氫燃料電池系統總輸出功率位居中國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第一。

國氫科技

企查貓資料顯示,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國氫科技)成立於2017年,法人代表是李連榮,註冊資金為29,237.156(萬人民幣)。

國氫科技是國家電投實施氫能產業科技創新的平臺,致力於打造氫能戰略性新興產業,定位為「兩商一平臺」,即氫能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服務商、氫燃料電池先進自主技術供應商、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孵化、投資與經營平臺‌。同時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務院國資委 「科改示範企業」 名錄中唯一從事氫能產業的央企二級單位、國家 「專精特新」 小巨人企業。

該公司業務廣泛,涵蓋氫能技術推廣服務、工程和技術研究與試驗發展、銷售氫燃料電池與機械設備以及電力供應等領域。在技術實力上,國氫科技攻克全鏈條核心技術,實現關鍵部件產品全部自主化,其 「氫騰」 燃料電池與 「氫湧」 PEM 制氫裝備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在產業佈局方面,已在全國多地建立產業基地,華東氫能產業基地、華中氫能產業基地、東北產業基地等。

中集安瑞科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集安瑞科)是一家國際化的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供應商,隸屬於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團)。公司成立於2004年,並於2006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中集安瑞科總部位於中國深圳,業務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集安瑞科專注於為能源、化工及食品行業提供關鍵裝備、工程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其主要業務包括天然氣、氫能、生物氣等清潔能源的儲存、運輸和加註設備。公司的ISO液體罐箱和高壓運輸車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在氫能領域,中集安瑞科自2006年起開展相關業務,產品覆蓋氫能的儲存、運輸和加註全產業鏈, ,提供從氫能生產設備到車載氫系統的核心裝備和解決方案。中集安瑞科生產的40英尺液氫罐箱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並已獲得海外客户關注。

2024年,中集安瑞科成功中標中國最大規模的綠氫制綠氨和綠醇示範項目——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將建設15箇中壓氫氣儲存球罐和8套壓縮機緩衝罐設備,標誌着中集安瑞科在大規模氫氣儲存和運輸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國富氫能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富氫能)成立於2016年,法人代表是鄔品芳,註冊資金為9,871.0557(萬人民幣),專注於氫能的全產業鏈核心裝備研發和製造,涵蓋制、儲、運、加、用各個環節。業務包括: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加氫站設備及相關產品、氫氣液化及液氫儲運設備、水電解制氫設備。國富氫能還是中國少有的同時擁有 ALK 和 PEM 技術用於水電解制氫設備的領先公司之一,參與起草 GB50156《汽車加油加氣加氫站技術標準》等三項液氫國家標準,自主開發的 10 噸 / 天氫液化裝置技術先進。2023 年國內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及車載高壓儲氫瓶的銷售額位列第一;2019-2023 年,加氫站設備市場份額連續五年全國第一;是國內首家開發大型民用氫氣液化裝備投資並擁有能力製造相關裝備的企業,成功交付了中國首套大規模民用氫氣液化設備。

中石化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中央企業,成立於1983年,註冊資金為32,654,722(萬人民幣),主營業務包括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採、儲運和銷售;石油煉製;石油化工、煤化工、化纖、化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石化是中國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產品供應商、世界第一大煉油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場中具有重要影響力。

中國石化作為國內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近年來積極佈局氫能產業,致力於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在制氫、儲運、加氫及氫能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取得了進展。

1. 綠氫項目推進

中國石化在綠氫製備領域成果豐碩。2023年8月,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全面建成投產,電解水制氫能力達2萬噸/年,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此外,內蒙古鄂爾多斯3萬噸/年風光制綠氫一體化項目和內蒙古烏蘭察布10萬噸/年風光制綠氫一體化項目也已啟動建設。

2. 技術創新突破

中國石化在電解水制氫技術方面取得多項突破。2022年12月,國產化兆瓦級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裝置在燕山石化成功開車。2024年,首個百千瓦固體氧化物(SOEC)電解水制氫側線裝置在中原油田示範運行,產品氫氣純度達99.999%,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3. 海水制氫探索

2024年12月,中國石化在青島煉化建成我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科研項目,採用海水直接制氫與綠電制綠氫結合的模式,為沿海地區綠氫生產提供了新路徑

截至2024年底,中國石化已建成140余座加氫站,成為全球最大加氫站運營企業,並初步打通了成渝萬、京津唐、滬嘉甬、濟青、漢宜和京滬等6條氫走廊。

派瑞華氫

北京派瑞華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派瑞華氫)成立於2013年,法人代表是王慶斌,註冊資金為2,200(萬人民幣)。隸屬於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在天津和邯鄲建有組裝製造基地,在成都設有售后維保中心‌‌。派瑞華氫主要從事氫能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業務範圍涵蓋制儲加一體化裝備、加氫站用設備、高壓儲供氫系統、關鍵零部件等產品,並提供綠電氫能轉化利用解決方案和綜合能源站解決方案‌。派瑞華氫的產品包括車載儲供氫系統、加氫模塊、儲氫模塊、供氫模塊以及控制模塊等,年生產能力達到5000套‌。公司在國內市場佔據約20%的市場份額,並已出口到歐盟、日本、俄羅斯、中東等海外市場‌。

‌派瑞華氫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豐富的項目經驗‌,承擔過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院所級氫能科研課題以及氫能裝備研製項目。公司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的氫能領域經驗,參與過多項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和省地級氫能科研項目‌‌。

隆基氫能

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隆基氫能)成立於2021年,法人代表是李振國,註冊資金為37,387(萬人民幣),公司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大型綠氫裝備與方案提供商,主要業務包括大型鹼性水電解制氫設備與綠電制綠氫解決方案‌。公司推出的LOWi ALK Hi1系列和LOWi ALK G系列產品在市場上表現出色,特別是在2023年成功中標全球最大的綠色合成氨項目,市場份額近四成‌。

隆基氫能公司的產品以高效、低電耗和高可靠性著稱,其大型鹼性水電解制氫系統具有高能效、高收益和高可靠性的特點,直流電耗低至4.0kWh/Nm³,電流密度高達2500~5000A/㎡,氫氣純度可達99.999%‌。公司在煤化工、石油化工、鋼鐵冶金、交通運輸、能源電力等領域提供理想的單位制氫成本解決方案‌。

陽光氫能

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陽光氫能)成立於2021年,註冊資金為40,383(萬人民幣),該公司專注於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研究,主要產品有制氫電源、鹼性水電解槽、PEM 電解槽、氣液分離與純化裝置、智慧氫能管理系統,提供 「高效、智慧、安全」 的柔性制氫系統及解決方案,匹配可再生能源快速波動特性,適配風、光、儲、網等多種能源融合及併網、離網等多種模式接入,適用於工業、交通、能源電力等多種應用場景。

陽光氫能擁有一支研發經驗豐富、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專業研發隊伍,申請了350余項專利、著作權證書,主持和參與起草了多項標準,牢牢掌握着柔性制氫系統、海上風電制氫等核心技術。建成了國內領先的20MW電解水制氫實證基地、產品研究中心、關鍵材料研究中心、德國氫能研究所,以及全球領先的3GW制氫裝備製造工廠。

2024年上半年,陽光氫能中標吉林、內蒙、西藏等多地風光制氫項目,中標規模(含未公開項目)行業排名第一。為湖北長江綠電綠氫示範項目中的 「三峽氫舟 1」 號提供加氫服務,還參與了深能北方鄂爾多斯上海廟經濟開發區光伏制氫項目、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範項目、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示範項目等多個大型項目,在綠氫規模化製取、工業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進行了成功驗證和實踐。

氫能源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氫能源製取方式多樣,包括電解水制氫、化石燃料重整制氫、生物制氫等,其中電解水制氫若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來進行,可實現綠色低碳生產。綜合公開披露與線下調研所得的信息統計,2023年1月至12月,中國電解水制氫新增產能約3.7萬噸/年,同比增長約181%;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國電解水制氫累計產能約達7.2萬噸/年,相較上年度同期實現100%的增長。

在電解水制氫設備市場方面,競爭格局也日益清晰。據能景研究統計,2023年全年,中國製氫電解槽市場中,獲取訂單量前三的廠商分別為陽光電源、派瑞氫能、隆基氫能。其中,前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均在20%以上,合計約佔市場的70%,與上年度前三家佔據的市場份額相近(約72%)。

隨着氫能源成為能源結構中重要的一環,氫氣生產規模將不斷擴大。到2030年,全球氫氣年產量將超過2億噸,其中70%由低碳氫方式生產;到2050年,全球氫氣年產量將超過5億噸。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氫儲能應用範圍廣泛,長周期儲能主要靠氫儲能,中國在氫能核心技術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但還需繼續優化升級,尤其是燃料電池的耐久性,預計 2030 年綠氫規模將達到 500-1000 萬噸,要以綠氫低成本為源頭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指出燃料電池車的產業化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要堅持自主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還強調需大幅度降低燃料電池發動機和氫氣的成本以及加氫站的建設費用,以實現無補貼的燃料電池車商業化。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氫能源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相關深度報告

2025-2030年全球氫能源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諮詢·服務

  • 研究報告

  • 產業規劃

  • 園區規劃

  • 產業招商

  • 可行性研究

  • 市場調研

  • 行業地位證明

  • IPO諮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