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24 22:06
2月24日,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歐成華,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居帥,中國十九冶深圳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萍,中國十九冶深圳公司執行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維,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管理部副部長楊敏,中國十九冶深圳公司副總經理、總經濟師羅長江一行訪問協會。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祕書長唐長江等領導熱情接待了歐成華董事長一行。
在唐長江祕書長的陪同下,歐成華董事長一行參觀了協會辦公室及展廳。
唐長江祕書長表示,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成立於2019年8月,目前已擁有1000多家會員單位,電池行業95%的龍頭企業均已加入協會;2024年會員單位總產值已超過4.5萬億元。
協會核心會員單位包括:比亞迪(弗迪電池)、天能股份、贛鋒鋰業、ATL(NVT)、億緯鋰能、欣旺達、德賽電池、珠海冠宇、蜂巢能源、豪鵬科技、騰訊、曼恩斯特、泰和新材、南孚電池、虎頭電池、鵬輝能源、博力威、飛毛腿、恩捷股份、新宙邦、湘潭電化、盟固利、星源材質、貝特瑞、光華科技、海目星、利元亨、久森新能源、漢格能源、冠業新材料、諾德股份、德方納米、科恆股份、新益昌、台鈴集團、信宇人等;涵蓋電芯、PACK、材料、設備以及電池回收利用全產業鏈。
歐成華董事長對協會的高速發展予以高度評價;他認為,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各項制度完善、凝聚力強、影響力大,為中國電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雙方在會議室進行深度座談。
唐長江祕書長對歐成華董事長一行的到來致以熱烈的歡迎。
他表示,近年來,在雙碳戰略和汽車電動化浪潮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2024年,中國鋰電池產銷量均突破1TWh,總產值已突破1.6萬億元;據統計,2024年,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新增投資擴產項目超340個,公佈投資金額近1萬億元。
隨着新能源電池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預計到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需求量將突破3TWH,儲能電池需求量將超過1TWH;在鋰電池確定性的增長需求下,鋰電池行業未來幾年或將進行新一輪的產能擴張。
歐成華董事長以「三個走出」深入闡述了十九冶的發展歷程,六十年來,十九冶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完成了「出山入海,北上東進」的改革創舉,實現了「走出冶金、走出大山、走出國門」的華麗蜕變,建設了數千項國內外重大工程。全力構建冶金、交通、市政、房建、能源環保、地下空間六大業務體系,足跡遍佈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他表示,作為中國五礦骨干子企業,十九冶擁有冶金、建築、市政公用、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為核心的「四特八甲」資質體系,以及對外承包工程資格;主營工程總承包和裝備建造等業務,涵蓋諮詢、勘察、設計、投資、融資、建設、管理、運營等工程建設全過程體系;因此,十九冶有信心做好鋰電池項目建設服務工作。
他希望雙方能以本次交流為契機,進一步健全交流及合作機制,開展更深入、更具體的合作。同時,他也希望藉助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的平臺優勢,與協會優秀會員單位相互溝通、相互學習,實現互利共贏。
他還誠摯的邀請唐長江祕書長到十九冶去參觀考察,交流互動。
唐長江祕書長對歐成華董事長的邀請表示感謝,並認為十九冶集團實力雄厚,為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還誠摯的邀請十九冶加入協會擔任常務副會長單位,共同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賦能。
他還表示,協會秉承「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已促成上百家會員單位合作,合作金額超1000億元,也希望十九冶能充分發揮自身在工程建設方面的優勢,藉助協會平臺,為會員單位的產能擴張和工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雙方就行業的發展與合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十九冶)成立於1966年,是中國五礦骨干子企業、全國唯一獨立承擔過冶金工程全流程施工的綜合型建築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冶金、建築、市政公用、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為核心的「四特八甲」資質體系,以及對外承包工程資格。主營工程總承包和裝備建造等業務,涵蓋諮詢、勘察、設計、投資、融資、建設、管理、運營等工程建設全過程體系。公司註冊資本金39.1億元,企業主體信用評級「AA+」,銀行信用等級「AAA」級,銀行授信額度近600億元。
中國十九冶獲評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國先進施工企業、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全國工程質量信得過企業、全國用户滿意施工企業、質量安全達標示範企業、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企業文化建設全國示範單位等榮譽。累計榮獲國家、省部級優質工程獎300余項,其中國家級獎超30項;形成了有效專利近2000項,其中發明專利400余項;主編(參編)國家、行業、地方標準3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以上工法200余項,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科研成果200余項。建成四川省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中冶橋樑與隧道工程技術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平臺3個,企業級科研平臺5個,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個。
中國十九冶現有員工5000余人,其中結構工程師、岩土工程師、建造師等各類註冊執業資格人員120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高級管理專家、技術專家、技能專家、世界技能大賽冠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等近300人;建有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各1個,國家、省、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7個。
中國十九冶作為三線企業,是為完成黨和國家交付的特殊使命而成長起來的企業,在出色完成攀枝花鋼鐵基地的建設后,成功走出大山、走出冶金、走出國門,建設了數千項國內外重大工程。典型業績包括:攀鋼、武鋼、寶鋼、越南河靜鋼鐵等冶金工程;成都二環路改造、瀘州空港路、重慶「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等市政工程;雲南永勐高速、重慶江龍高速、貴州遵綏高速等交通工程;深圳光啟未來中心、中冶天府大廈、天府科創園等民用建築工程;防城港藝術中心、濱海文化藝術中心、海南陵水「五館一中心」等場館工程;東汽災后異地重建、成都沃爾沃汽車廠房、雲南美科單晶拉棒等工業建築工程;涼山州風電、蘭州永登光伏發電、深圳江碧污水處理廠、成都市環城生態修復等能源環保工程;沈陽鐵西新城管廊、中山翠亨新區管廊、德陽天府旌城管廊等地下空間工程;足跡遍佈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鍛造了中國十九冶鋼鐵般的履約品質,贏得了業主和社會各界高度認同,被譽為「西部鐵軍」。
築夢未來,秉承「創新開放、結伴而行、互利共贏、行穩致遠」的經營理念,中國十九冶全面踐行國家區域戰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一核兩高兩帶八點」的市場區域佈局優勢,加快構建「1+5」區域融合發展新格局,着力實施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為引領,以建築產業化為平臺,以建築業綠色化、智能化為支撐的發展戰略,全力構建冶金、交通、市政、房建、能源環保、地下空間六大業務體系,不斷提升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能力,傾力打造完整的工程產品服務鏈和價值鏈,用大國匠心鑄造精品工程,以央企擔當提供優質服務,攜手社會各界朝着高質量發展目標砥礪前行。
(轉自:廣東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