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製藥黃金賽道,誰將成為行業領頭羊?

2025-02-25 09:42

慧博投研近日發佈研究報告,對AI製藥行業進行深度點評,其主要內容包括:AI製藥行業的發展歷程、驅動因素、商業模式、產業鏈及相關公司的梳理。報告指出,AI製藥是將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製藥領域各個環節,優化新葯研發的效率和質量,降低臨牀失敗概率及研發成本。

一、AI製藥概述

1. 藥物開發的痛點

藥物開發面臨高風險、長周期和高成本的挑戰。藥物發現階段的全球整體成功率為51.0%,臨牀階段的成功率為12.9%。藥物發現過程通常耗時7至10年,涉及高達6億至8億美元的投資;臨牀試驗階段通常需要6至12年,涉及數十億美元支出。

2. AI製藥的優勢

AI製藥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參與藥物開發的各個環節,包括靶點發現、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篩選到患者招募、臨牀試驗設計等,有效解決傳統新葯研發痛點,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成功率,降低研發成本。例如,通過AI技術能將分子發現時間由傳統手段的2年降至11個月,總費用從4.14億美元降低至20萬美元。

3. AI製藥發展歷程

AI製藥行業經歷了基礎研究期(1990年-2021年)、初步拓展期(2013年-2017年)、技術提升期(2018年-2019年)和快速擴張期(2020年-至今)。2020年后,AI製藥行業進入突破期,AI藥企開始追求端到端的服務能力,同時開始自建管線並推動臨牀試驗完成。

二、AI製藥驅動因素及市場規模

1. 驅動因素

藥物研發的需求增加:藥企對藥物研發加速的需求日漸增加,推動AI製藥持續發展。

AI應用領域的拓展:AI技術的持續進步,加速其在新葯研發的應用落地。

配套政策的相關支持:歐美及國內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助力AI製藥行業的發展。

2. 市場規模預測

全球AI製藥市場規模從2021年的7.92億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7.58億美元,CAGR約為30.45%,預計2026年其市場規模將提升至29.94億美元。國內AI製藥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0.6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62億元,CAGR高達53.01%。

三、AI製藥商業模式及發展方向

1. 商業模式

目前AI製藥主要分為AISaaS、AICXO、AIBiotech三大商業模式。AISaaS主要為客户提供AI相關藥物研發平臺;AICXO主要藉助人工智能技術,為客户高效交付相關研發外包訂單;AIBiotech主要通過AI技術推進自身管線研發和實現藥物開發。

2. 發展方向

AI算法的可靠性和項目研發的成功率、商業模式的兑現度等均為過往限制AI製藥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因素。隨着AI主導的藥物研發項目的成功率提升、相關研發管線持續取得進展,AI製藥技術的進一步商業化應用值得期待。

四、AI製藥競爭格局

1. 全球競爭格局

美國在AI新葯研發的全球競爭格局中處於領跑地位,全球大部分的AI藥物研發公司、投資機構和CRO企業都分佈在美國。國際大型製藥公司逐漸主動進行技術轉型,積極尋求與AI科技公司的合作。

2. 國內競爭格局

國內AI製藥行業起步較晚,但追趕勢頭強勁。2021年是國內AI+新葯研發的創業高峰,截至2023年11月,中國AI製藥公司已超過90家,頭部企業包括英矽智能、晶泰科技、深勢科技、冰洲石生物等。

五、AI製藥產業鏈梳理

AI製藥上游包括軟硬件供應商,主要參與者是各類老牌互聯網和電子企業,其中有效的規模化數據來源是上游關鍵競爭壁壘。產業鏈中游是AI製藥主體,包括AI製藥初創企業、傳統藥企/CRO公司以及互聯網企業三大類。產業鏈下游是AI製藥需求方,包括藥企、CRO公司和科研機構等。

六、AI製藥相關公司

1. 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成立於2015年,總部在深圳,憑藉領先的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創新型研發平臺,為製藥及材料科學企業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2. 藥明康德(603259)

藥明康德於2000年12月成立,是行業中極少數在新葯研發全產業鏈均具備服務能力的開放式新葯研發服務平臺,以獨創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不斷降低研發門檻,助力客户提升研發效率。

3. 成都先導(688222)

成都先導為國內新葯研發CRO領域的領先企業,主要聚焦於DNA編碼庫(DEL)的構建,成功搭建DEL、FBDD/SBDD、STO、TPD四大核心技術平臺。

4. 泓博醫藥(301230)

泓博醫藥立足藥物發現,逐漸延伸產業鏈。目前業務涵蓋藥物發現、工藝研究與開發以及藥物關鍵中間體商業化生產。

(文章來源:財中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