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800億! 「瘦身」后阿里出狠拳,重押雲和AI基礎設施

2025-02-24 16:00

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佈,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

作為參考,阿里巴巴最新發布的第三財季財報顯示,阿里巴巴該季度總營收為2801.5億元,阿里雲該季度營收317億。這項投入金額達到了阿里雲季度營收的近12倍。

儘管阿里巴巴在2023年確定電商和雲計算為核心業務,定下「用户為先,AI驅動」的發展戰略,但進入2025年,阿里巴巴對AI與雲計算的投入正變得「激進」得多,未來三年,阿里巴巴集團在雲和AI的基礎設施投入,預期將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

此外,吳泳銘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將加大投入三大AI領域:AI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AI基礎模型平臺以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3800億的投入計劃並不包括后兩個領域的開支。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AI浪潮下,阿里巴巴正在全面重構投資版圖,集中力量加速AI部署。

從2023年9月起,阿里開始對既有業務進行戰略優先級梳理,明確對核心業務保持長期專注和高強度投入,淡化非核心業務。一年多的時間里,阿里巴巴相繼減持快狗打車、B站、陌陌、網易雲音樂等,轉讓上海麗人麗粧化粧品股份、出售銀泰百貨、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等,對阿里巴巴在實體零售以及非核心業務上的投資進行了大量出清。

外部投資版圖的調整中,阿里巴巴的大多數錢也都流向了AI。天翼智庫數據顯示,2023年前,人工智能領域在阿里投資領域金額佔比為4%,2023年后,這個數字躍升至50%。目前,阿里參與投資的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已包括智譜AI、零一萬物、百川智能、MiniMax和月之暗面等,全面覆蓋國內「大模型五虎」。無論是對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還是對AI大模型初創公司的投資,部分投資以算力的形式支付,要求被投企業使用阿里雲的算力,阿里巴巴實際上都在進行對AI技術領先的「重押」以及力求成為AI算力基礎設施的關鍵角色。

隨着3800億投入計劃的公佈,阿里巴巴集團歷史上雲建設周期最大、最集中的周期正到來,吳泳銘表示,「這個集中的建設周期的資本支出會對硬件攤銷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但鑑於當前用户需求的強勁以及對行業未來的預判,集團相信這些投入的基礎設施將很快被內外部客户的所需求消化。」阿里巴巴的未來正押注於這個關鍵判斷。

2月24日,阿里巴巴港股早盤短線拉漲,最高報140.90港元/股,隨后股價回落,截至發稿,阿里港股報135.5港元/股,下跌2.17%。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