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智能車ETF泰康更名背后:行業趨勢與投資機遇

2025-02-24 09:44

今日(2025年2月24日),智能電車ETF泰康(159720.SZ)將正式更名為智能車ETF泰康(159720.SZ)。此次更名不僅反映了基金管理方對智能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也體現了其對市場趨勢的敏鋭洞察。近期,受益於AI和智駕技術升級、政策預期、需求釋放三重Beta催化,智能車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龍頭代表性強,覆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

智能車ETF泰康追蹤的是中證智能電動汽車指數,選取主營業務涉及智能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通訊系統、整車生產等50家公司。

前十大重倉股佔比63.34%,第一大重倉股是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市值1.19萬億,佔比14.94%;第二代重倉股是乘用車龍頭比亞迪市值1.04萬億,佔比14.48%。前兩大萬億市值成分股合計佔比29.42%!目前A股萬億市值上市公司僅12家,這其中僅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為民營企業!

其他前十大公司還包括匯川技術、韋爾股份、長城汽車等,顯示出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多元化佈局。除了兩家萬億市值的民營龍頭企業,也有部分中小市值的高成長性公司。市值500億元以下公司共34家,權重佔比27.2%。

該指數不僅涵蓋電池、整車製造等核心環節,還包含智能座艙、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汽車電子等智能化領域。與其他新能源車指數相比,該指數表徵的是龍頭企業引領下的完整智能車產業鏈佈局,在保留電氣化上游龍頭的基礎上,更多覆蓋了智能化領域的龍頭標的。當傳統車企比亞迪扛起智駕平權大旗時,已無電動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之分,整個汽車產業鏈都已步入智能化浪潮中。顯然,以智能車產業鏈僅有的萬億市值龍頭企業為前兩大權重的指數,更能反映智能汽車及產業鏈的未來發展趨勢。

表1:前十大重倉股

image

比亞迪市值重回萬億,智駕平權引領產業變革

2025年2月14日,比亞迪重回萬億市值,成為A股第12家萬億市值公司。與此同時,寧德時代作為全球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市值也穩定在萬億以上。這兩家公司不僅是中證智能電動汽車指數的前兩大成分股,合計權重接近30%,更是智能汽車產業鏈的核心驅動力。

2025年1月末,DeepSeek發佈的R1模型憑藉其高性能與極低的算力成本,開創了「算力平權」新時代,重構了全球投資者對於中國科技企業的認知。2025年2月,比亞迪「智駕平權」的概念成為行業熱點,比亞迪股票2月漲幅已超30%。2025年2月10日,比亞迪發佈「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並宣佈全系10萬元以上車型標配該系統,海鷗智駕版起售價僅為6.98萬元。這一系統將L2+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推向大眾市場,首批搭載該系統的車型達21款,終結了汽車市場「智能駕駛等於高價」的格局。

比亞迪在智能化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降低智能駕駛的使用門檻,推動智能駕駛體驗的廣泛普及。而且,比亞迪擁有超過400萬輛L2及以上級別車輛的數據基座,以及強大的研發實力,支持其在智能化領域的持續迭代和進化。

隨着智駕平權,整個汽車行業都將迎來鉅變。隨着開源模型的成熟,比亞迪將發揮智駕領域的「鮎魚效應」帶動更多車企進入到智駕平權階段,推廣平價車的智駕。平價車大面積智駕應用,也將帶動算法、芯片、域控、連接器、雷達、線控底盤等一系列供應鏈企業的崛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將從領先的三電佈局走向領先的智能化產業佈局。

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寧德與比亞迪參會發言

2025年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京召開。時隔6年3個月,中央再度專門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此次座談會聚焦新能源、科技創新和農業等關鍵領域,體現未來中國經濟戰略佈局。參會企業家包括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等。

座談會的召開為智能汽車產業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民營經濟的代表,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在民營企業座談會的發言,不僅展現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也凸顯了智能汽車產業鏈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兩家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推動了智能駕駛和電池技術的普及,提升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此外,隨着「智駕平權」概念的興起,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速度加快,市場對智能汽車產業鏈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座談會的召開傳遞了國家對民營經濟和新能源產業的持續支持信號。會議強調,民營經濟的發展政策「不能變,也不會變」,這為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等民營企業提供了穩定的政策環境和發展信心。此外,座談會還強調了民營經濟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堅定了企業的發展信心。座談會核心議題聚焦新能源與科技創新,政府明確表態將「優化政策支持,推動技術突破與產業鏈協同」。

政策與市場雙重利好,智能駕駛加速普及

市場空間廣闊。2024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連續16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747.7萬輛和2756.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2%和5.8%;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同比增長6.7%。

隨着智能駕駛技術成本不斷降低,消費者接受度越來越高,智駕已成為汽車購買的關鍵影響因素。2024年L2級別自動駕駛滲透率達55.7% ,2025年汽車智能化將快速發展,預計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將達到65%。分級別來看,L1-L2+級別智駕已較為成熟,預計2025年L3滲透率快速提升。

政策支持力度更強,推動L3商業化落地。各國加速自動駕駛相關法規制定,全球已有17個國家制定或修訂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法律法規,典型國家如德國、日本和美國。國內正逐步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法規,明確支持L3商業化應用。北京市通過了《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成為國內首部專門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的地方性法規,計劃於2025年4月施行。深圳發佈《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方案》,提出6個方面22項具體舉措;上海發放了首批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許可,即「完全無人載人車牌照」;武漢市作為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運營服務區,也通過了《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促進條例》,為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測試和商業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

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在技術創新、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多重推動下,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龍頭企業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憑藉其在智能化和電氣化領域的突破,引領行業變革,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和產業鏈的升級。隨着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智能車ETF泰康(159720.SZ)所追蹤的中證智能電動汽車指數將成為投資者捕捉智能汽車產業鏈未來增長潛力的重要工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