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開發者生態培育,看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長期主義

2025-02-23 18:22

穩步推進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上海既關注階段性突破,更致力於構建資源、人才、資本、國際化等全方位優勢,打造出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長周期、全過程創新生態,擔當起中國向世界展示創新實力與開展國際競合的重要窗口。

2月21日至23日,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lobal Developer Conference,簡稱GDC)在上海徐匯舉辦。作為全球首個定位於服務所有開發者的大會,本次GDC以「模塑全球 無限可能」為主題,匯聚了全球頂尖開發者、企業領袖、技術專家和國際開源社區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產業應用及未來趨勢。

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以「模塑全球 無限可能」為主題

至今,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已成功舉辦三屆。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介紹,今年GDC吸引的海內外開發者社區從首屆的20家增至逾百家。「上海將開發者視為主角,為這一羣體全力提供資源、政策與氛圍支持,努力培育繁榮的開發者生態。」

據悉,本次大會集聚了超過50家來自上海的科創企業,這些企業覆蓋整個創新鏈,其中包括不少在行業中深耕十余年。憑藉高效的商業策略和服務模式,這些企業在全球AI領域持續領先,成為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樣本」。

打造人工智能開發者培育高地,推動行業「獨角獸」企業的誕生與成長,一直是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長期戰略。GDC不僅是一個技術展示平臺,更是一個資源對接的樞紐。通過「開發者,找找找」系列活動,助力更多開發者實現從技術到商業的跨越,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在「5+6」核心場景的深度應用,促進城市數智化發展。

努力終將得到回報。去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500億元,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目標。同時,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累計完成60款生成式AI大模型備案,位列目前國內基礎大模型綜合能力的第一梯隊。

根據《關於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到今年底,要構築起一個覆蓋算力、語料、模型、應用等層面,「四梁八柱」齊全且堅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向世界舞臺傳遞中國技術最強音。

從大會亮點,看上海AI樣本

堅持基礎大模型創新技術攻關,從2023年首屆GDC至今一年以來,上海以「開源+商用」雙輪驅動,位居現階段國內基礎大模型綜合能力的第一梯隊,其中已上線4個基礎大模型,分別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MiniMax、階躍星辰、商湯發佈。

作為上海AI重要參與者之一,商湯科技在2025GDC上發佈了代碼小浣熊2.0版本,推出LazyLLM開發框架,支持快速應用開發。此外,商湯還舉辦了「商湯大模型生產力」講壇,旨在推動大模型技術走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為行業生態注入新活力。

成立已逾十年,商湯科技深知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的爆發源於長期積累與醖釀,而如今科技生態里的主角,不僅僅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商湯科技正加快AI在產業的落地應用,為自身及醫療、金融、教育、工業等多個行業帶來更多機會,並致力於發展一個創新穩固的生態系統。

同爲GDC重要參與者之一,成立於2021年的上海稀宇科技(MiniMax),是AI科創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截至2月上旬,MiniMax以每日生成數百萬條視頻佔據全球第一,每日生成語音量位居國內前二,文本處理量也位居國內前列。

在本屆GDC上,MiniMax舉辦了技術交流論壇,與學界、業界專家以及全球開發者社區代表、AI創作者代表等共同探討AI前沿技術、應用場景與未來趨勢。「通用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流量變化,而是計算範式的顛覆式創新,將會引領生產力、社會分工以及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革。」上海稀宇科技(MiniMax)創始人閆俊傑説。

GDC呈現了 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完整路徑

GDC讓我們看到了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完整路徑,也為全球AI發展提供了可借鑑的「上海樣本」。在底層芯片領域,燧原科技、芯原股份等企業在AI芯片設計和製造上具備競爭力;在基礎技術方面,上海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核心領域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儲備;在應用層面,AI已廣泛應用於金融、醫療、製造、交通等行業,並取得了顯著成果。

最大化產業集聚效應,上海擁有生態利好

集結生態優勢,以場景為舞臺,GDC為各行各業打開了AI技術破局的新可能,吸引眾多領軍企業和新興力量匯聚上海。

大會期間, 「模速空間載體升級計劃」正式啟動,計劃投入超過10萬平方米空間,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之一。如今,上海徐匯區「模速空間」及周邊已聚集255家模型企業和34個備案大模型,吸引了階躍星辰、稀宇科技等大量人工智能企業入駐,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和生態優勢。

「模速空間」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之一。

2月18日,AI大模型獨角獸企業階躍星辰與吉利聯合宣佈將雙方合作的視頻生成模型Step-Video-T2V與語音交互大模型Step-Audio向全球開發者開源。階躍星辰在成立不足2年的時間內接連推出11款大模型,成功躋身「AI六小虎」之列,還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DeepSeek之外值得關注的四家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聯影智能、得帆科技等多家業內知名企業,都是階躍星辰的「鄰居」。這種「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環境,讓階躍星辰能快速找到合作方、對接資源和獲取服務。

「階躍星辰作為一家初創型民營企業,發展如此迅猛,離不開上海對算力、數據等基礎設施資源的投入和開放。」階躍星辰副總裁李璟表示,上海早在2017年就確立了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願景,2018年舉辦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這些舉措遠遠早於本輪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

要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算力、系統、數據和算法缺一不可。2023年,上海超前提出了10萬卡以上超大規模智算算力投入。而據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實施方案,今年上海市智算規模力爭突破10萬P。

其中,上海儀電集團、上海電信、上海聯通、上海移動等合力提供超過5000P的公共普惠算力和智算雲服務,為垂類創新應用提供了低成本的算力。上海魔搭科技也將聯合上海市共同發放價值1億元的算力、語料專項補貼券,鼓勵培育自主開發者生態。

作為本次GDC期間的重磅發佈,全國首個算力生態平臺——「模速空間算力生態超市」正式揭曉,旨在通過無縫對接算力需求方與供給方,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算力管理與共享模式,破解大模型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算力瓶頸問題。

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是上海AI生態的核心優勢。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西有徐匯模速空間、東有浦東模力社區的發展格局。第四範式華東區域總部、AI Hacker House先后落地漕河涇,進一步增強了產業集聚效應。

在原始創新能力積累方面,上海財力支持到位。「模塑申城」場景開放計劃,將召集全球頂尖獨立開發者,共同角逐百萬現金獎勵和億級平臺流量扶持,挖掘培育出眾多「現象級」應用和AI項目。據悉,上海相繼成立人工智能母基金、人工智能國家大基金、人工智能生態基金,總規模近千億元。

滬上「頂流」之一小紅書也積極響應,召集全球頂尖獨立開發者共同角逐獎勵和扶持,致力於挖掘和培育更多優秀的AI項目。

作為技術與產業的集羣地,上海也是創新人才與智慧的匯聚地。據悉,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千崗直招活動共採集了84家典型企業的需求樣本,涉及1964個崗位。其中,人工智能各領域共篩選獲得27個重點緊缺崗位。

本次GDC期間,全球科學智能開發者社區正式啟動,進一步推動上海在A14S領域的深入發展,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創智學院、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等組建的開發者社區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科研機構及頂尖高校的代表,形成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

當AI照進現實:中國智慧,模塑全球

身處上海這個開放前沿的城市,MiniMax公司服務全球用户。其面向個人用戶的Talkie產品率先出海,短短几年已擁有數千萬用户。MiniMax也因此成為行業內出海最早、海外覆蓋率最高的公司。公司創始人閆俊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事,不是看當前做得怎麼樣,而是要看技術進化的速度。」

上海系統性的創新能力和開源開放的生態定位,不僅向人們展示了未來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也為全球AI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人形機器人成為大會「主角」。

人形機器人被視為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關鍵技術,2025年將成為其量產元年。本次GDC,全球首個採用新型複合材料全身包裹的人形機器人MATRIX-1、傲鯊人形機器人「啟元TR1」、商用人形機器人「遠征A2」等齊齊亮相,34個智能機器人標杆企業與應用場景的徵集和形成,展示出上海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強大實力。

1月21日,在張江科學城模力社區,全國首個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啟用,併發布了全國首臺全尺寸開源人形機器人公版機「青龍」。同時,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OpenLoong」的成立,為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支持,有力推動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

「在大模型時代,開源並沒有像以往那麼多、那麼快」,在22日大會開幕式上,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相信,「通過上海的努力,我相信開源這件事情會越做越好。中國的團隊、上海的團隊一定會引領開源潮流。」

22日大會期間,上海市「模塑申城」開源創新生態建設行動正式啟動。該行動包含開源應用支持計劃、創業基金支持計劃、語料支持計劃、創新創業大賽,旨在挖掘培育「現象級」應用和AI項目,鼓勵培育自主開發者生態。

相信隨着「生態圈」開源日益完善,技術迭代必升級加速,進一步夯實上海乃至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基礎。

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方面,上海的人工智能技術遍地開花。通過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的推動作用,上海先后徵集了超過200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涵蓋金融、教育、醫療、製造、文旅、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

此外,上海還積極探索元宇宙新領域,徵集並形成了15個元宇宙解決方案,主要涉及工業、文旅、教育、醫療等重點行業,拓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範圍。

海納百川,模塑全球。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源於世界人工智能大會。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的成功舉辦,推動了全球工業人工智能聯盟卓越中心的建設,以及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的深化合作。國際合作項目的落地,助力上海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的樞紐,促進了國際技術合作和產業對接,使上海人工智能的發展藍圖看得更高,更遠。

DeepSeek的驚艷亮相,再次點燃了人工智能發展的熱潮。在這一歷史時刻,許多身處風口的人依然保持着難得的清醒。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説:「很多競爭都是階段性的,過於糾結於短期競爭,反而容易迷失方向。」

上海加快建設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高地。

AI的突破絕非一日之功,只有堅持長期主義,才能按下創新的快進鍵。風物長宜放眼量,上海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羣,推動大模型產業攀登新高峰,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當創新生態日趨完善,當技術突破不斷涌現,當應用場景遍地開花時,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將自然水到渠成。而這也是堅持長期主義所帶來的必然回報。

澎湃新聞記者 茅雯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