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53億美元入股全球最大未開發鐵礦,全球鐵礦石貿易背后的觸手再次襲來!

2025-02-21 20:05

2月19日,日本三井物產公司(Mitsui & Co)宣佈,以53.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羅德嶺Rhodes Ridge)鐵礦項目40%股權。此次收購將使三井物產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權益總計達到約1億噸/年,以其與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這全球三大礦商的合作關係為主軸,三井儼然成爲了全球鐵礦石市場背后的「觸手」。

據媒體報道,羅德嶺鐵礦石項目(Rhodes Ridge)位於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東部,距離珀斯1200多公里,該項目礦產資源儲量達68億噸,鐵礦石平均品位為61.6%,其中品位為62.2%的鐵礦石有53億噸,品位為63.9%的鐵礦石有6億噸。其儲量比中資在幾內亞西芒杜鐵礦(已探獲44.1億噸標準資源量)還要多近24億噸。羅德嶺鐵礦項目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品位最高的未開發的鐵礦石項目之一。

此次收購之前,力拓持有羅德嶺鐵礦石項目(Rhodes Ridge)50%的股份,剩余50%由萊特勘探公司(Wright Prospecting Pty Ltd)持股,雙方於1972年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Rhodes Ridge項目。萊特勘探公司(Wright Prospecting Pty Ltd)主要由澳洲貝內特(Bennett)和賴特(Wright)家族通過VOC Group Limited和AMB Holdings Pty Ltd各自持有。此次,三井物產收購該項目40%的股份,主要就是VOC Group Limited持有的25%權益以及AMB Holdings Pty Ltd持有的15%權益。

收購完成之后,力拓持有該項目50%的股份,日本三井物產持有40%,AMB Holdings Pty Ltd項目10%的股份。

2023年,力拓集團批准了一項7700萬美元的預可行性研究,用於推進羅德嶺項目的開發。該研究預計於2025年底前完成,隨后將開展可行性研究。預計2030年開始生產,初期年產能為4000萬噸,並計劃逐步提升至1億噸以上,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內支撐力拓的皮爾巴拉鐵礦石業務。

作為此次收購的收購方,三井物產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豐田、索尼、東芝、松下、資生堂等這些國際知名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三井物產跟這些知名企業都屬於三井集團旗下的產業。在1993年的時候,三井物產曾排在全球世界500強第1名,之后的十年,一直排在前10的位置,不過后來三井物產拆分成了很多個獨立覈算的公司,所以他的實力纔沒有那麼龐大而已。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二戰結束之后,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國內汽車、機械製造等工業發展對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長期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就是由新日鐵與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以及力拓等鐵礦巨頭談判制定的。

三井物產也通過化整為零,隱藏於大小各類企業的一套「行動邏輯」。使日本鋼鐵企業在國際鐵礦石定價上的話語權迅速形成,對於日本鋼鐵業崛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全球範圍內,三井通過股份投資聚集大量連帶企業,目前持股超過10%的連帶企業已達到 100 多家,這種持股方式儘管不能完全控制對方,但也使得三井物產可以參與到更多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去,從而利用自己在信息和網絡上的優勢來影響對方。

1965年,三井物產與力拓合作,投資開發澳大利亞的羅布河(Robe River)鐵礦山,目前持有聯合公司33%股份。1967 年,與必和必拓開發澳大利亞的紐曼(Newman)鐵礦山,目前持有合資企業7%股份。除此之外,三井還參股澳洲MAC 鐵礦、BHP-OB23 /25 鐵礦、BHP -Yandi 鐵礦、Goldsworthy 鐵礦、威爾巴克礦山(Mount Whaleback)等。目前,在澳大利亞 24 個主要鐵礦中,以三井物產的日本企業重點投資8家,參股 16 家。

在巴西,三井物產從1971年開始投資了該國第二大鐵礦企業MBR,1997年開始,又拿下了CMM公司40%的股權,2003又獲得了Valepar公司18.20%的股權(Valepar公司是巴西最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的母公司),在巴西22處鐵礦山當中,其中淡水河谷就佔了18個,如此一來,三井物產實際上擁有了巴西大多數鐵礦商的股份。

除了入股上游鐵礦石,三井也是全球最大的干散貨航運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鐵礦石海運商之一,中國很多大型鋼鐵企業的承運方都是商船三井。三井在下游也沒有閒着,三井物產擁有日本最大鋼鐵廠新日鐵20.1%的股權,與此同時三井物產還是新日鐵最大的鋼材代理貿易商。

三井物產目前已經滲入到了整個鋼鐵行業的各個領域當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全球鐵礦石的定價權非常高。資源、貿易、金融和信息,而且無論礦價高低,三井總能從整個產業鏈條中獲得最大收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