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世界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發佈,朱光耀、屠光紹、李稻葵、魯政委、趙偉等共話全球經濟增長

2025-02-21 17:28

CFIC導讀

2025年2月19日,「第八屆世界金融論壇年會暨2025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會議期間,世界金融論壇聯合浦發銀行重磅發佈了《2025年世界經濟金融展望報告》。

2025年2月19日,「第八屆世界金融論壇年會暨2025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隆重舉行。該會議由世界金融論壇、金磚智庫、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主辦,浦發銀行聯合主辦,中保投資協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戰略合作,上海市徐匯區商務委員會特別支持。

本次會議以「在危機、動盪、變革的世界中,尋求和平、穩定和增長之錨」為主題,匯聚全球200多位經濟金融界領袖、金融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代表,深入剖析2025世界經濟金融的發展路徑和方向,研判關税與保護主義、AI與金融大模型、跨境支付與數字貨幣、全球南方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等關乎全球經濟金融未來走向的關鍵問題和重要議題。會議由世界金融論壇祕書長、金磚智庫主任馮興科主持。

世界金融大咖共話經濟金融新趨勢

在開幕大會上,世界金融論壇和金磚智庫首席顧問、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主旨演講中表示,2025年伊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面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影響和衝擊,特別是美國政府的政策變化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影響。中國是世界大變局中的最大穩定器。關税戰、貿易戰、科技戰違背歷史潮流和經濟規律,不會有贏家。中方重視同美方的政策溝通,拓展合作,管控分歧,發展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的中美關係,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世界金融論壇和金磚智庫首席顧問、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

世界金融論壇和金磚智庫首席顧問、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

奧緯諮詢全球高級顧問、德意志聯邦銀行執委會原成員安德烈亞斯·東佈雷特(Andreas Dombret)在主旨演講中表示,貿易保護主義和高關税政策無益於解決全球化矛盾,反而可能放大不確定性。各國應該回歸多邊框架,需在複雜局勢中承擔共同責任,依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加強政策協調,以對話取代對抗,為不確定的未來築牢基石,避免歷史危機重演。

奧緯諮詢全球高級顧問、德意志聯邦銀行執委會原成員安德烈亞斯·東佈雷特(Andreas Dombret)

奧緯諮詢全球高級顧問、德意志聯邦銀行執委會原成員安德烈亞斯·東佈雷特(Andreas Dombret)

世界金融論壇和金磚智庫高級顧問、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創院理事長屠光紹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我國金融強國戰略目標體系的重要抓手。金融「五篇大文章」將更好地為中國金融發展開闢新的路徑和新的空間。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金融強國戰略,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歷史的新進程,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展提供新機遇。

世界金融論壇和金磚智庫高級顧問、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創院理事長屠光紹

世界金融論壇和金磚智庫高級顧問、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創院理事長屠光紹

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執行董事馬克·烏贊表示,目前,我們的世界正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歷史時期。在過去幾十年,全球化一直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現在受到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正出現碎片化的轉變,全球經濟也隨之出現衰退和下滑。全球需要加強合作和協調,推動全球治理的提升,以應對這些挑戰和困難。

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執行董事馬克·烏贊

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執行董事馬克·烏贊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張為忠在主旨演講表示,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地緣政治動盪、氣候危機以及技術革命的三重變局衝擊。在此背景下,金融業必須回答如何讓金融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燃料而非壁壘。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是危機中的穩定器和變革中的推進器,必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張為忠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張為忠

上海市徐匯區領導高天在大會演講中表示,徐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地、海派文化發源地,一直領開放風氣之先,這里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徐匯區熱烈歡迎各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來此投資興業,我們將為所有落户徐匯的金融機構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全面的支持,共同開創金融事業的新篇章。

上海市徐匯區領導高天

上海市徐匯區領導高天

世界金融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和聯合國原副祕書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Mark Malloch Brown在會上就「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博弈」展開對話。

世界金融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聯合國原副祕書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Mark Malloch Brown對話

李稻葵表示,特朗普2.0政府與1.0相比呈現出顯著特點,表現出極端的治理風格,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國際範圍內更關注美國短期利益而非長期利益,體現逆全球化趨勢。

Mark Malloch Brown在對話中指出,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將各方力量整合,推行基於交易性的政策,並在政府重構過程中可能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重塑西方政府服務模式,這是前所未有的變革。

《2025年世界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發佈

會議期間,世界金融論壇聯合浦發銀行重磅發佈了《2025年世界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浦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浦發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薛宏立與世界金融論壇祕書長、金磚智庫主任馮興科共同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報告核心內容。

該報告指出,回顧2024年,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美聯儲重啟降息周期,地緣政治衝突延續,「超級選舉之年」增加市場不確定性,多國債務水平過高增加財政風險。展望2025年,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或將重塑世界經貿格局,全球經濟將在中低軌道上曲折前行,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延續,亟待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進行深入研判。

薛宏立表示,在當前世界變亂交織的背景下,2025年伊始全球金融市場已感受到「龍蛇之變」,全球經濟金融格局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世界衝突和貿易保護主義等不確定性的因素仍然演進,全球經濟仍將面臨諸多挑戰。在人民幣債券伴隨全球經濟低增長而進入低收益的情況下,增強資產的價值,提升全球投資的影響力、吸引力,關鍵是要推動人民幣債券充當國際衍生品交易擔保品的基石作用。

浦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浦發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薛宏立

浦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浦發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薛宏立

馮興科解讀道,報告從五大方面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進行了全面分析:一是全球經濟步入持續低增長時代,新興經濟體成為主要力量;二是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美元指數保持強勢;三是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各國政策更聚焦解決本國問題;四是美國債務、日元套息交易與人工智能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等熱點問題分析;五是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研判與策略,預計2025年中國GDP增速為5%左右。

世界金融論壇祕書長、金磚智庫主任馮興科

世界金融論壇祕書長、金磚智庫主任馮興科

專題論壇聚焦金融熱點議題

在「關税與貨幣戰爭:如何防止‘以鄰為壑’政策的負面效應」專題論壇上,奧緯諮詢高級顧問安德烈亞斯·東佈雷特明確指出,貿易戰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強調關鍵在於控制損失規模;崑山杜克大學常務副校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約翰·奎爾奇分析,特朗普1.0貿易政策反促使中企提升效率,許多中國公司通過投資越南、墨西哥等地成功規避關税壁壘,使得美方政策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同時他強調中美供應鏈高度複雜交織,關税難以改變全球貿易格局,且美國缺乏足夠勞動力支撐全面再工業化;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薩法爾·帕爾韋茲則估測關税僅對中美GDP產生0.3%和0.7%的有限影響,同時強調亞行致力於通過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促進互聯互通,維持亞太地區貿易流動性,他特別提到亞行在大湄公河區域及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計劃中與各國共同推進貿易便利化,助力區域供應鏈韌性建設;上海科創銀行行長陸珏從創新企業角度強調,新一代創業者憑藉技術適應力、決策靈活性和全球化思維更好應對挑戰;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質疑關税政策的有效性,強調中國製造業規模優勢仍在持續增強,呼籲通過多邊對話化解分歧,避免以關税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關税與貨幣戰爭:如何防止‘以鄰為壑’政策的負面效應」專題論壇

在「跨境支付的飛躍和數字貨幣的崛起」專題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及副院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揭示貨幣作為監管媒介和資產定價基礎的新功能,警示中美貨幣力量失衡風險;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鄒傳偉提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構想;恆幣科技董事長、樂信集團高級副總裁黃健斌分析了全球穩定幣流通趨勢;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余晨分享了穩定幣在跨境貿易中的實際應用及AI與Web3結合的革命性前景;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趙可強調,跨境支付創新技術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弱勢羣體的賦能與教育;滴灌通首席投資官林暾則介紹了利用數字技術構建中小企業收入證券化平臺的創新實踐。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執行董事馬克·烏贊總結呼籲構建互聯互通的跨境支付基礎設施,以應對全球金融碎片化挑戰。

「跨境支付的飛躍和數字貨幣的崛起」專題論壇

「跨境支付的飛躍和數字貨幣的崛起」專題論壇

在「AI與大模型」專題論壇上,阿里雲智能集團副總裁、新金融行業總經理張翅分析,大模型已從助手型躍升爲專家型,深度思考能力與Agent結合將重塑金融行業深度應用;Kyligence聯合創始人韓卿展示了AI如何通過數據標準化、指標化和知識庫整合實現企業智能體落地;華大集團副總裁李斌則從健康資產角度闡釋基因技術應用的戰略價值,指出其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圓桌討論中,MiniMax副總裁薛子釗透露,中國在多模態AI領域與全球領先者差距已縮小至6個月;申萬宏源研究所總經理助理屠亦婷分析,大模型將改寫行業競爭格局,但金融領域需平衡效率與風險;熵簡科技聯合創始人劉佳琪分享了AI在投研領域的場景落地經驗;弘暉基金倪錚則從人才視角強調中國AI人才實力與支持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AI與大模型」專題論壇

「AI與大模型」專題論壇

在「氣候變化下的碳達峰、碳中和與可持續金融」專題論壇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投資管理局局長方可指出,實現零碳經濟面臨巨大資金缺口,亞投行將繼續踐行四大原則,推動氣候投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副總經理呂彤軒強調,作為「耐心資本」應統籌綜合效應、堅持長期主義,將基金着力於氫能、儲能等卡脖子技術;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資產總裁李然分享了「範圍3+」方法學創新,通過賦能減排和帶動減排雙路徑推動生態參與者融入ESG體系;杜克大學教授張俊傑認為,中國ESG投資更側重價值投資而非價值觀投資;德國羅德事務所中國區主管Thilo Ketterer對比了歐盟嚴格監管與中國政策引導的差異;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綠色金融正從虛向實發展,並從碳足跡方法學加速推進、ESG投資與轉型金融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湖州銀行行長謝耀霆分享了地方銀行綠色金融創新實踐;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則呼籲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尋求合作,發揮美國在碳捕捉與中國在光伏、風電方面的互補優勢。

「氣候變化下的碳達峰、碳中和與可持續金融」專題論壇

「氣候變化下的碳達峰、碳中和與可持續金融」專題論壇

如何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以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與合作,推進全球宏觀政策協調和國際金融規則制定?如何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競爭力,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推動滬港金融合作?在世界金融論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之夜暨閉幕會上,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中國經濟呈「大寫N型」走勢,指出中國產品價格優勢凸顯且出口結構優化,有效緩衝外部衝擊;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謝茂松認為全球貨幣體系正從美元單極轉向多極,中國不會取代美元而是採取「滴水穿石」策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建議上海發揮長三角科創優勢、建立數據跨境流動機制、爭取BIS創新中心落户及構建全球南方國家數據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肖耿則提出滬港「雙總部」合作模式,使上海和香港優勢互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投資管理局局長方可分享新加坡私人資本投資平臺經驗,呼籲保持「海派文化」創新精神;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功潤建議提升CIPS系統競爭力;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祕書長喬依德強調發展離岸金融是上海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泰國開泰銀行首席經濟官、開泰遠景基金負責人肖蕾指出中國海外離岸經濟規模已達10萬億美元,需要強大金融支持。

會議評選並授予了世界金融論壇科技創新領軍者企業、ESG「領航燈塔」企業、綠色銀行創新獎及地方政府ESG創新獎等多個獎項,進一步彰顯了世界金融論壇對推動可持續金融和科技創新的支持。

本屆論壇作為2025年開年重要的國際金融盛會,通過深入探討全球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為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以及上海如何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智慧和方案,展現了中國在促進世界經濟復甦、推動國際金融治理體系變革中的積極作用。論壇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凸顯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也為全球金融界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

(轉自: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