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政策驅動儲能行業長期發展,超過半數公司業績實現同比增長

2025-02-21 16:50

文丨承承

在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期的儲能概念股中,超過半數公司業績實現了增長,而這其中在近期獲得機構調研的公司也不在少數。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要實現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顯著,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達成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隨着新政策的發佈,A股市場儲能概念股在2月18日也出現了異動,昆工科技星雲股份華自科技科陸電子等公司實現漲停,天宏鋰電中能電氣西典新能等漲幅領先。機構認為,新政策為我國儲能產業鏈發展指明方向,看好我國逐步形成儲能行業的健康生態,龍頭企業有望主導生態。

儲能行業迎來新政策利好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實施《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六大專項行動,明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3至5家,產業主體集中、區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來,在政策不斷鼓勵下,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快速發展並取得積極進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體系加速完備,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龍頭企業培育成效顯現,全球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CESA)數據,僅2024年,中國儲能企業在海外市場就拿下了超過146個訂單,總規模超過165.47GWh,其中儲能電池訂單規模最大,達81.11 GWh,其次是儲能系統(含直流側系統)訂單數量最多,超過97單,規模達72.98 GWh,PCS(儲能變流器)出海訂單10.87 GW。

另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

對於此次政策的影響,華泰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行動方案》為未來我國儲能產業鏈發展積極定調,從競爭格局、產品力、應用領域、多元化技術、國際化等多方面為儲能產業鏈指出發力方向,「看好我國逐步形成儲能行業的健康生態,龍頭企業有望主導生態。」

31家公司業績增長預期超過100%

就在此次《行動方案》發佈前,有多家儲能概念股在春節前密集發佈了2024年業績預告,超過半數公司實現了業績同比增長。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在披露2024年度業績預期的170家公司中,實現業績同比增長的公司達87家,佔比51.18%。業績增長預期超過100%的公司有31家,包括西子潔能世嘉科技震裕科技蔚藍鋰芯金發科技等。其中,西子潔能、世嘉科技、震裕科技的業績增長最高,增長預期分別達816%、780.76%、554.68%。

對於業績的大幅增長,西子潔能在公告中解釋稱:「(1)公司訂單質量明顯改善,銷售毛利率較好增長;(2)公司加強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管控,三項費用支出較上年同期下降;(3)公司預期信用損失及資產減值計提較上年同期減少;(4)2024年度公司轉讓參股公司股權等確認的投資收益增加。」

西子潔能是一家清潔能源裝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擁有熔鹽儲能業務,示範項目主要包括青海德令哈塔式熔鹽50MW光熱電站項目、紹興綠電用户側熔鹽儲能項目、國能河北龍山火電機組「抽汽蓄能」熔鹽儲熱靈活性調峰科技示範項目。對於儲能方面建設,公司在投資者問答中表示:「公司也在進行熔鹽儲熱與壓縮儲能方面的研究開發,努力嘗試其中熔鹽儲能技術的應用機會。」

世嘉科技是一家深耕金屬製造行業,尤其是精密金屬製造的企業,其之所以有儲能概念,是因為公司具有生產儲能櫃業務。對於2024年業績增長的預期,公司解釋的原因是「投資收益增加和毛利率的提升」。

相較上述業績的大幅增長,目前儲能概念股中市值最大的寧德時代(最新市值為1.19萬億元)預期2024年業績同比增長11.06%–20.12%,盈利490億元–530億元。此外,最新市值達1276億元的上海電氣也預期盈利6.8億元至8.1億元,同比增加138%到184%。

就寧德時代而言,公司雖然實現了業績的同比增長,但營收卻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20%–8.71%。對此,公司表示,「由於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降,公司產品價格相應調整,導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上海電氣對於自己的業績增長的原因解釋為:「1、報告期內,公司夯實基礎,聚焦主業,毛利額及毛利率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2、報告期內,公司優化債務結構、壓降有息負債規模,經營性現金流進一步改善,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業績增長公司,機構關注度也在明顯提升,譬如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對其中部分公司進行了增倉。以基金2024年四季報和三季報持倉數據對比,可發現寧德時代、萬潤新能龍淨環保咸亨國際、震裕科技等10家公司在去年四季度獲得了基金增倉。其中,萬潤新能、龍淨環保的增倉幅度最大,基金對萬潤新能持倉佔比從三季度末的0.07%提升至四季度末的2.31%,對龍淨環保的持倉由三季度末的4.17%提升至四季度末的5.87%(見表1)。

表1   預期業績同比增長的儲能股中獲得基金增倉的公司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上述10家公司中,萬潤新能、咸亨國際、震裕科技、孚能科技在今年還獲得機構調研。以扣非后歸母淨利潤增長2174.05%–2742.56%的震裕科技為例,其在今年1月6日和15日獲得了機構2次調研,涉及機構有平安基金、東方證券、中銀基金等12家機構。調研中,機構關心的問題除了業績變化外,機器人業務和鋰電池結構性業務的盈利情況涉及較多,比如「機器人零部件的產線建設進展?」 「鋰電池結構件盈利能力改善情況?」「電機鐵芯有什麼優勢?」等。

僅從機構調研情況看,今年以來機構調研了47只儲能概念股,調研次數最多的是匯川技術比亞迪、西子潔能、三維化學中瑞股份等,年內被調研次數均在3次以上(見表2),其中,2024年四季度末持股基金家數超過百家的儲能概念股有匯川技術和比亞迪,截至2月18日,兩家公司年內分別上漲了13.91%和26.02%。

表2  2025年以來基金調研的儲能概念股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近半數儲能概念股業績出現下滑

相較上述業績增長公司,在2024年儲能項目增長明顯的大環境下,披露2024年年度業績預期的170家儲能概念股中,仍有83家公司業績出現了同比下滑,佔比48.8%。

其中,業績下滑幅度達100%以上的公司有40家,下滑幅度在1000%以上的則包括南都電源、昆工科技、小崧股份珈偉新能等10家公司。目前來看,南都電源業績下滑幅度是最高的,下滑幅度達3435.55%。

據南都電源業績預告,公司預期2024年歸母淨利潤為虧損120000萬元–156000萬元,而在2023年末,公司盈利3597.60萬元。南都電源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地方獎補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影響了第四季度鉛回收業務的盈利能力,此外下半年新型電力儲能出貨量大幅下降,也讓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降幅尤為明顯。

在預期業績下滑的儲能概念股中,預期虧損金額高達10億元以上的公司達11家,包括榮盛發展北汽藍谷天合光能東方日升贛鋒鋰業等知名公司,其中榮盛發展、北汽藍谷的虧損金額預期最大值分別達到72億元和65億元。而需要指出的是,榮盛發展、北汽藍谷雖然具有儲能概念,但兩者主業卻分別是房地產開發和新能源汽車,據2024年中報數據,其在各自業務中佔比達91.3%和75.25%。

對於年度業績的大幅預虧,榮盛發展認為「主要是2024年度結轉的開發項目利潤率下降,從而導致毛利潤同比出現減少。」而北汽藍谷則指出,「1,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態勢愈發激烈,價格戰持續升級,擠壓利潤空間;2,公司通過多渠道、多維度的營銷策略,積極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同時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力度的投入,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3,規模經濟尚未完全體現,產品成本持續承壓。」

剔除主業不是儲能業務的榮盛發展、北汽藍谷,目前來看,天合光能是儲能行業中預期虧損最大的公司,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為-38億元到-32億元。對此,天合光能指出:「報告期內公司受光伏組件價格持續下降的影響,組件業務盈利能力下滑,導致全年經營業績出現虧損。」

作為儲能產業鏈的上游公司,贛鋒鋰業業績預虧金額也達14億元以上。對此,贛鋒鋰業解釋為受鋰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公司所持有金融資產的價格在報告期內受到明顯衝擊,較期初呈現下滑態勢。

如今,隨着《行動方案》的印發,儲能產業鏈相關公司的市場經營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儲能概念股基本面也有望獲得進一步修正。正如開源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所述,在國內新能源發電佔比提升、電價政策改革以及強制配儲取消的背景下,《行動方案》有望指引國內儲能裝機的中長期驅動因素,儲能行業有望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頭部具備技術、市場優勢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