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21 14:42
本期帶來2025年1月IPO報告,港主板募資金額最高,醫療健康IPO數量與金額同比大幅增長。
來源丨超越 J Curve
核心發現
2025年1月,共計30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美股成功IPO,合計募資135億元;
A股IPO發行平穩;港股上市備案企業持續儲備;港美兩地上市企業再添新章;
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50%。
第一部分
中國企業IPO分市場分析
2025年1月,共30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及美股成功IPO,募資總金額135億元;本月IPO募資金額TOP5企業依次為宜賓銀行、布魯可、興福電子、亞盛醫藥、海博思創;IPO集中行業為先進製造、電子信息、醫療健康、金融、文娛傳媒;IPO集中地域為浙江、上海、四川、江蘇、北京。
NCM上市數量最多 港主板募資金額最大
2025年1月,共計30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IPO數量同比上漲20%,環比上漲3.45%;IPO募資金額共計135億元,同比下降3.57% ,環比下降19.16%。
從IPO數量來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IPO共9家,數量最多;港交所主板IPO數量8家,排名第二。從IPO募資金額來看,港交所主板募資50.91億元,募資金額最多,科創板、創業板募資金額均超20億元,分列二、三位。
全球中企IPO首日破發率16.67%
2025年1月,共計30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其中5家企業首日破發,首日破發率為16.67%。
2025年1月,首日破發的企業全部在港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其中海螺材料科技首日跌幅47.67%,是本月首日跌幅最大的企業。本月共有12家企業首日漲幅超過1倍,佔全部上市中企的比例為40%。其中,星圖測控首日漲幅4.07倍,是本月首日漲幅最大的企業。
A股IPO平穩 推動長期資本入市政策加碼
2025年1月,共計12家中國企業在滬、深、北三市IPO,IPO數量同比下降14.29%,環比上漲9.09%;IPO募資金額共計71億元,同比下降39.83%,環比下降19.32%。2025年1月,滬、深兩市擬上市企業受理數為零,僅北交所有一家企業上市申請獲得受理。
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其中關於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投資規模和比例的措施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港股上市備案企業持續儲備
2025年1月,有8家中國企業在香港IPO,IPO數量同比上漲60%,環比下降20%;IPO募資金額共計51億元,同比上漲1.68倍,環比下降32.89%。本月,港股IPO募資金額最大的企業是宜賓銀行,完成募資16.46億元;布魯可募資13.45億元;其余6家企業募資金額均不足10億元。
本月共有12家企業完成港股上市備案,分別為元光科技集團、蜜雪冰城、滬上阿姨、訊眾通信、高龍海洋、深圳迅策、映恩生物、明基醫院、廈門吉宏、手回集團、覓瑞集團、香江電器。港股上市備案企業持續儲備。
港美兩地上市再添新章
2025年1月,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IPO的數量為10家,IPO數量同比上漲66.67%,環比上漲25%;IPO募資金額共計13.24億元,同比上漲3.44倍,環比上漲2.50倍。除此之外,啟坤科技(KBSX)、重慶灝瀚(GMHS)通過SPAC方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2025年1月,生物醫藥研發商亞盛醫藥(AAPG)募資9.06億元,是本月募資金額最高的美股上市中企,也是首家符合18A標準在港股上市且同時在港股與美股兩地掛牌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
第二部分
中國企業IPO退出分析
能源及礦業行業賬面退出回報最高
2025年1月,共15家俱有VC/PE背景的中企實現上市,獲得VC/PE機構支持的上市企業數量同比上漲25%,環比下降28.57%。本月VC/PE機構IPO賬面退出回報規模為59億元,同比下降59.31%,環比下降86.59%;平均賬面回報率為2.16倍,同比下降84.57%,環比下降32.92%。
從不同行業看,先進製造行業有4家企業獲VC/PE支持,數量最多;能源及礦業行業賬面退出回報為14.81億元,賬面退出回報最高;醫療健康行業賬面回報倍數為11.77倍,賬面回報倍數最高。
科創板賬面退出回報最高
從不同交易板塊看,上交所科創板賬面退出回報最高,為31.06億元。其中,海博思創(688411.SH)賬面退出回報14.81億元,位列第一。港交所主板賬面回報倍數最高,為4.84倍。其中,腦動極光(06681.HK)賬面回報倍數為17.68倍,位列第一。
2025年1月,VC/PE機構IPO滲透率為50%,機構滲透率同比上漲4.17%,環比下降30.56%。
1月VC/PE機構背景企業IPO一覽表
第三部分
中國企業IPO行業及地域分析
先進製造行業上市數量與募資金額最高
2025年1月,先進製造行業企業IPO募資金額最高,為29.70億元,佔全行業募資金額的22%;電子信息、醫療健康行業募資金額分別為23.63億元、19.48億元,分列二、三位。先進製造行業上市企業數量為8家,IPO數量最多;電子信息、醫療健康行業均有5家上市,IPO數量並列第二。
醫療健康IPO數量與募資金額同比大幅增長
從IPO數量來看,與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先進製造、醫療健康、建築建材、電子信息等行業IPO數量增長。IPO企業分佈行業由去年同期的12個縮小到了今年1月的10個。
從IPO募資金額來看,與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能源及礦業、傳統制造行業募資金額大幅減少,醫療健康、文娛傳媒、金融募資金額增長顯著。
香港IPO數量最多 浙江募資金額領先
2025年1月,香港中企IPO數量為5家,IPO數量居榜首,浙江有4家企業IPO,位列第二;浙江中企IPO募資金額達21.70億元,募資金額居首位,上海、四川分列二、三位。
2025年1月中企IPO數量及募資金額地區分佈
廣東IPO募資金額同比降幅最大
與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香港、安徽、吉林地區IPO數量增長最多,四川地區IPO募資金額增幅最大。香港、安徽、上海等多數地區IPO數量與募資金額實現同步增長。
與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IPO數量大於等於3家的地區由4家增加到6家,IPO募資金額超過20億元的地區由3個減少到1個,廣東地區IPO募資金額同比降幅最大。
第四部分
中國企業IPO重點案例
中企IPO規模及當日市值TOP10
2025年1月,IPO募資金額前十企業中有3家超10億元;科創板佔三席;電子信息、先進製造各佔兩席。IPO當日市值前十企業中有7家市值超百億,布魯可以189.63億元居首位。
重點案例:腦動極光
第五部分
政策熱點回顧
1月22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主要舉措包括:
1、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在現有基礎上,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對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覈。抓緊推動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后續逐步擴大參與機構範圍與資金規模。
2、優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制。穩步提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推動有條件地區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規模。細化明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三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覈機制,支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充分發揮專業投資優勢。
3、提高企(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職)業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覈指導意見。逐步擴大企業年金覆蓋範圍。支持具備條件的用人單位探索放開企業年金個人投資選擇。鼓勵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開展差異化投資。
4、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佔比。強化分類監管評價約束,優化產品註冊機制,引導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穩步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佔比。推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規則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
5、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引導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力度,落實一年多次分紅政策。推動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的運用。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進一步擴大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