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行業深度研究】復星「債務劫」,郭廣昌「偷師」王健林?

2025-02-21 06:31

中國旅遊市場迎來爆發之際,復星集團為何陷入困頓之中?

‌‌

近日,復星旅遊文化公告稱,已向聯交所申請撤銷股份上市地位,於2025年3月19日下午四時正后立即生效,並考慮分拆三亞亞特蘭蒂斯於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獨立REIT上市的可能性,這將是郭廣昌復星系的又一次大動作。去年11月底為私有化退市,復星旅遊文化還曾短暫停牌,但私有化消息被曝出后,其股價迎來暴漲,2024年11月27日停牌,至12月11日覆盤,股價由4港元飆升至7.21港元,漲幅達80.25%。

新任CEO上任僅10天,復星旅遊文化就被曝出私有化。在去年停牌的第三天,鮑將軍被委任為集團CEO,負責業務戰略規劃和整體管理。據私有化相關公告來看,私有化每股計劃股價為7.80港元,而在去年停牌時,復星旅遊文化的每股股價只有4港元,也就是説一旦私有化成功,將相比停牌前將溢價95%,整個私有化花費約21.22億港元。

郭廣昌將復星旅遊文化私有化和當年王健林將萬達私有化如出一轍,都是因為港股市值太低。以4港元/股的價格計算,復星旅文的市值也只有區區49.76億港元。即便是以7.8港元計算也不足百億港元,而僅僅是復星旅遊文化旗下的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就耗資110億元,2015年又斥資64億元收購Club Med,加上愛必儂、旅行社鼻祖Thomas Cook等。這些資產的價值遠超其港股市值。

上市的目的本身是爲了提高資產溢價,如今市值只有上市前的約1/5,郭廣昌要將其私有化也順理成章,尤其是在復星尚未完全擺脫「債務」危機的情況下。只是市場聯繫到復星旅遊文化的私有化和此前郭廣昌變賣資產,這位草根出身的超級富豪是否正在步王健林的后塵?

1

從草根到榮登中國富豪榜

歷屆中國富豪榜上榜的超級富豪真正草根出身的不多,郭廣昌則是其中一位。

1967年郭廣昌出生在浙江東陽橫店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是兩個姐姐,靠父親在建築工地打零工和母親種菜養活一家人。14歲時,父親在工地爆破中受傷,從此只能在村里一家集體企業當門衞,領取微薄的薪水度日,全家生活更加拮据。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郭廣昌從小就有改變命運的決心。

在東陽中學讀高中期間,因身材瘦小回家也幫不上忙,這三年郭廣昌很少回家,經常泡在學校圖書館里。憑藉超強毅力和堅持,郭廣昌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多年苦讀后,在1985年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遠超父母原先對其讀師範當老師的期望。

就讀復旦期間,郭廣昌因家境貧寒,生活異常節儉,爲了省錢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甚至有次爲了喝一罐從沒喝過的青島啤酒攢了很久的錢才如願。1989年畢業后郭廣昌留校任職,成為復旦大學哲學系團委老師。原本計劃去美國深造的他,先后通過託福和GRE考試,並向親戚借錢做好了出國準備,但在觀察到中國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后毅然決定投身創業。

1992年,25歲的郭廣昌正式從復旦大學辭職,與校友梁信軍一起創立上海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人共同出資38000元。當時國內同類諮詢公司總數不超過10家,作為行業排頭兵的廣信科技迅速佔領上海的諮詢市場,廣信在1993年中標進入上海市場的臺灣元祖食品的市場調研,中標后的郭廣昌經常騎着一輛28式的大橫樑自行車,頂着酷暑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之中,挨個給市民發調查問卷。由於調研工作被高度認可,元祖追加2萬元作為獎勵這一單開門紅讓廣信進賬30萬元。在這一年,廣信營收過百萬,這在90年代是了不起的成就。

也就是在1993年,隨着校友汪羣斌、範偉、談劍加入廣信,廣信改名為復星,寓意「復旦之星」,標誌着郭廣昌事業的正式起步。

胸懷大志的郭廣昌並沒有滿足,目光瞄準了生物醫藥和房地產兩大領域。學哲學的郭廣昌改行做醫藥和妻子談劍或有一些關係,談劍是「中國遺傳學之父」談家楨的獨孫女,提供了強大的科研背景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復星醫藥研發出國內第一款乙肝診斷試劑,迅速打開市場,獲得豐厚利潤。郭廣昌讓畢業於遺傳工程學的梁信軍、汪羣斌、範偉組織團隊進行製藥研發,纔有后來大名鼎鼎的復星醫藥。

郭廣昌眼光毒辣,看準了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中房產必然會成為未來中產階級的剛需,復星由此成為上海第一批房地產銷售公司之一,首個接手的樓盤是一個滯銷高檔樓盤。郭廣昌將買家定位為具有「海歸」背景的高收入羣體。為此,他找到相關簽證機構的老同學,拿到留學人員的詳細家庭住址,將廣告挨個送上門去,做起精準營銷。這一辦法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效拉動了滯銷樓盤的銷售。為樓盤代理所創造的營收,使復星在1994年年收入突破1000萬元。

復星醫藥也高速發展,1995年營收達1億元,成為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並在1998年成功上市,募集資金3.6億元,郭廣昌終成人生贏家。2000年上榜福布斯富豪榜,位列25位,2002年一舉進入該榜單前十,自此長期上榜。

2

如影隨形的高債務

在復星醫藥成功上市后郭廣昌的擴張步伐更加迅猛。2004年復地集團在香港上市,一下郭廣昌手握兩家上市公司,但郭廣昌的野心也不止於此,2007年郭廣昌又將生物醫藥、房地產等優質資產打包整合成復星國際在香港整體上市,融資達128億元。

郭廣昌通過「在行業低谷時期低價收購,通過整合和融資推動上市,從而實現資產的快速增值」的打法,實力不斷壯大。截至2024年初,郭廣昌成為7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

儘管復星集團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但過度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也讓集團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郭廣昌的擴張模式遭遇嚴峻挑戰,儘管他敏鋭地抓住危機中的機會,通過低價收購資產擴展了復星的海外市場,但高負債問題始終如影隨形。

2021年,復星國際總資產約8000億元,但總負債超過6000億元,近十年資產負債率最低的是2023年的74.20%。2021年末,復星國際總負債6031.58億元,資產負債率74.8%。流動負債3377.7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1052.27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862.58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而近期將要私有化的復星旅遊文化更是負債高企,截至2024年上半年,復星旅文資產負債率高達92.94%,儘管相較於2023年底的93.84%稍有下降,但仍處於高位「紅線」。

復星旅遊文化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淨虧損分別為25.74億元、27.19億元和5.449億元,儘管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扭虧為盈,淨利潤分別為3.072億元和3.218億元,2024年上半年現金流為33.8億元,然而一年內到期需要償還的各類債務總額卻高達140億元,資金缺口超過100億元。

金融分析師許藝表示,郭廣昌最初的激進擴張就伴隨着高債務,「大規模併購和多元化佈局基本都是高槓杆運營,容易受到全球經濟波動影響,尤其是口罩事件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導致復星債務高企。」

3

郭廣昌「斷舍離」

相比王健林甩賣資產的決絕,郭廣昌一直猶猶豫豫,處處透露着「不捨」。直到2022年8月知名機構穆迪將復星國際的企業家族評級調至B1,評級展望為負面,郭廣昌很難在資本市場融到錢,纔有了后來的大甩賣。

海南礦業、青島啤酒、金徽酒中山公用泰和科技等公司都被其擺上貨架,累計套現近600億元,同時郭廣昌還學到了王健林的輕資產轉型模式,積極推動旗下上市公司走輕資產之路。

此前在全球範圍內買買買的郭廣昌,為減輕債務壓力,也同樣把全球資產「賣賣賣」。

和王健林全面清空海外資產類似,郭廣昌也逐步變賣海外資產,2024年1月賣掉了葡萄牙商業銀行5.6%的股權,套現2.35億歐元,4月出售比利時保險公司8.19%的股份套現6.7億歐元,5月再度賣掉德國銀行HAL全部股權,套現6.7億歐元。此外,復星旅文還出售了旗下Club Med法國度假村cargese,回收了7800萬元資金,並將全資子公司持有的Thomas Cook Tourism(UK)公司100%股權出售給波蘭在線旅行社esky.pl.s.a.,售價爲3000萬英鎊‌。北海道的星野TOMAMU度假村以40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房地產投資公司YCH16……

據BT財經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複星累計出售了24項資產,交易規模超過666億元。持續的「賣賣賣」拉高了復星國際的財務費用。數據顯示,復星國際的財務費用從2018年上半年的32.89億元,一路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68.23億元。

投資人劉波表示現在的郭廣昌和王健林很像,但郭廣昌手中依然有幾家上市公司,且擁有一定的償債能力,只要郭廣昌能夠「捨得」,復星或不會走萬達的老路。

此時的郭廣昌也意識到,「全球挖礦」模式的不可持續。現在已經注重主業發展和現金流管理,放棄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思維。是步王健林后塵還是能夠走出屬於復星的「輕資產」模式,還要看郭廣昌的決心。

經歷這波債務危機,郭廣昌還能坐穩上海首富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