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21 00:42
近日,海爾對工業機器人企業新時達的收購案備受矚目。若此次交易成功,新時達將成為海爾集團旗下的又一家上市公司。在當下家電主業增長漸趨飽和的大背景下,眾多家電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機器人領域,試圖從中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趨勢正深刻地改變着家電行業與機器人產業的格局。
新時達股價應聲上漲
2月16日下午,工業機器人企業新時達發佈公告,其控股股東將由紀德法變更為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也將從紀德法、劉麗萍及紀翌轉變為海爾集團。2月17日,新時達股票開盤即漲停。昨日,新時達股價繼續上漲,截至9時30分觸及漲停,報14.87元/股,創近1年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新時達創立於1995年,201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是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業務涵蓋智慧電梯、伺服驅動、變頻調速、機器人和工業控制器等產品,形成了控制與驅動產品及系統、機器人產品及系統、電梯控制產品及系統三大業務板塊。
交易完成后,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擁有表決權的股份數量合計爲1.9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24%,成為控股股東。
業內認為,儘管財務表現不佳,但新時達在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上的積累被海爾看重。公開資料顯示,新時達的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頗為可觀:2020~2023年,新時達旗下SCARA機器人出貨量處於國產第二、全球第四位置。技術方面,新時達是國內首家完成驅控一體產品的研發並用於機器人控制的公司,目前控制系統已經迭代到第四代,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算法。
海爾熱衷機器人賽道
實際上,海爾在機器人賽道早有佈局。在1999年,海爾智家就設立了機器人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建研究中心,並與意大利、日本等國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成功推出多款機器人產品。
2018年,海爾智家發佈服務機器人戰略1.0,正式進軍該領域,還與軟銀機器人合作引入人形機器人「Pepper」進入中國市場。2022年,海爾智家全資子公司以1.25億元收購青島塔波爾機器人100%股權,強化了家庭清潔類服務機器人的競爭力,並推出了海爾掃地機器人小白V30和大白H13Pro等創新產品。
今年1月3日,海爾兄弟機器人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由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經營範圍廣泛,涵蓋智能機器人銷售、工業機器人制造等多個領域。
隨着海爾拿下新時達的控制權,海爾集團的工業機器人佈局有了支點,可以在機器人領域做進一步延伸。
家電巨頭爭當機器人企業
據瞭解,海爾並非唯一熱衷投資機器人領域的家電巨頭。幾乎所有家電企業都在爭當機器人企業。早在2017年,美的集團就通過收購庫卡進軍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如今,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業務營收已突破300億元,擁有多個知名品牌,實現了從核心部件到整體方案、從硬件設備到智能系統的全覆蓋,成為全球前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
美的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位於佛山順德的智能製造科技園,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累計生產交付工業機器人超8萬台,還誕生了廣東首條「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全自動生產線,該生產線由美的機器人組成,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30分鍾就能下線一臺機器人,樹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製造的標杆。
格力電器則選擇通過自研的方式佈局工業機器人領域。格力電器2024年中財報顯示,包括機器人、數控機牀等業務在內的智能裝備板塊收入為2.6億元,雖佔比不大,但持續增長。目前,格力電器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運動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技術領域深入鑽研,已實現機器人產品負載從1千克~600千克全系列覆蓋,可廣泛應用於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加工、家電製造、3C等場景。
人形機器人產業增長迅猛
近日,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發佈《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價值圖譜》研究報告。
摩根士丹利分析認為,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73%的參與企業位於亞洲,其中56%來自中國。其中,深圳優必選是當前全球範圍內「接近純正人形機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之一。
報告預測,隨着供應鏈成熟與規模化生產,人形機器人平均售價(ASP)將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核心物料成本(BOM)降幅達11%。因此,報告對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給予高度樂觀預期,預計至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120億元人民幣,2050年突破6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30%。
(文章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