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萬家基金的「雙灶」策略:AI與煤炭冰火兩重天

2025-02-20 19:13

  如果説AI的確定性已經在2024年得到市場的確認,那麼,進入2025年之后,Deepseek的橫空出世已經讓這種確定性成為共識。

  不過,對已經錯失AI行情的普通投資者來説,切入AI賽道可能需要合適的時機,以及更多的勇氣。畢竟,這個賽道的估值水平已經不低。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終端,截至2月19日,中證人工智能及科創AI指數過去一年漲幅分別達到62.06%和93.09%,2025年以來漲幅分別為15.72%和18.18%,PE(TTM)分別為52倍和182倍。

  但對基金經理來説,需要考慮的因素可能更多,比如體現其投資風格的標籤,及其作為基金管理公司一份子的業務安排。下面以萬家基金黃海為例。

  《財中社》梳理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業務數據時發現,黃海管理的萬家精選(519185)今年以來(截至2月19日)回報率為-9.83%,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一,與排名第一的鵬華碳中和主題(016530)相差逾70個百分點,后者同期漲幅61.78%。

  從最新持倉來看,2024年四季度末,萬家精選10大重倉股中有8只是煤炭標的,分別是淮北礦業山煤國際新集能源晉控煤業潞安環能陝西煤業中煤能源華陽股份,剩下的2只分別是第六大重倉股中遠海控和第八大重倉股廣匯能源,分屬交通運輸及石油化工行業(申萬一級行業分類)。

  正因為如此,對近期回報不滿的投資者將黃海稱作「煤的代理人」,其他過激言論也不在少數。

  從歷史數據看,黃海對煤炭行業頗有研究,在資產配置上對該行業也頗多偏愛。

  熟悉最近幾年公募基金表現的投資者可能都還記得,2022年,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519212)及萬家新利(519181)分別以48.55%及43.65%的回報率包攬權益類基金的年度冠亞軍,萬家精選位列第四。

  給黃海帶來上述榮譽的,正是其重倉持有的煤炭標的。定期報告顯示,2022年,上述幾隻產品重倉持有的標的幾乎始終是煤炭標的。下面是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2022年四個季度的十大重倉股名單。

東方財富Choice終端顯示,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2022年只有2個上漲,分別是申萬煤炭指數及申萬綜合指數,漲幅分別為10.95%和10.57%,當年申萬電子、申萬傳媒及申萬計算機行業指數漲幅分別為-36.54%、-26.06%及-25.47%,分列倒數第一、倒數第三及倒數第四位。

  然而,世異時移,最令投資者感到不解的地方也在這里。儘管在過去一年中人工智能成為最火爆的賽道,黃海卻不為所動,依然像幾年前一樣,幾乎將所有倉位都留給煤炭標的。

  不過,如果站在第三方立場來看,投資者在責怪黃海對煤炭行業過於偏執的同時,可能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對黃海過於執着。

  站在黃海的角度看,行情有周期,堅守煤炭板塊,靜待風來,對他來説可能是最優解。

  正如他在2024年四季報中所言,展望一季度,未來宏觀政策核心指向一定是擴內需,穩資產,政策面上整體趨暖;同時隨着無風險利率的持續下降,國內優質的權益資產吸引力越發凸顯,「特別是那些具有壟斷性的業務模式、穩定的經營現金流和穩健的財務槓桿等特徵的企業,其估值還處於顯著折價的狀態,我們將持續挖掘此類公司,堅定持有,以實現淨值的穩健增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黃海並不是一位普通的基金經理,他還是萬家基金的投資總監、首席投資官,同時還是公司權益投決會副主任。

  但是,黃海的持倉與萬家基金的整體持倉卻表現出某種「撕裂感」。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終端,2024年四季度末,萬家基金的十大重倉股是科大訊飛海光信息寒武紀、新易勝、天孚通信金山辦公中際旭創深信服中芯國際聖邦股份。這些標的都屬於人工智能概念股。

  那麼,為何黃海的十大重倉股與萬家基金的十大重倉股完全不同?為何會有這種撕裂感?

  其實,站在基金公司的角度看,這種安排可能非常合理。

  如果説人工智能是「熱灶」,煤炭行業是「冷灶」,那麼,在基金公司中,可能既需要有人燒「熱灶」,也需要有人燒「冷灶」。因為「灶」燒得好不好,算總賬的時候才能揭曉。在燒「灶」的市場競爭中,燒兩個「灶」比一個「灶」終究贏面更大一些。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終端,截至2月19日,黃興亮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161903)2025年以來回報率為32.19%,在偏股型基金中排在第11位。2024年四季報顯示,這隻產品的十大重倉股幾乎都是人工智能標的。據《財中社》瞭解,黃興亮也是公司權益投決委員會成員。

(文章來源:財中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