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8 17:42
近期,多家鋰鹽上市企業發佈了2024年業績預告,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祕書處對9家企業發佈的業績預告進行梳理統計。
9家鋰鹽企業均未公佈營收,僅公佈了2024年淨利潤範圍,部分企業還公佈了同比增長企業。整體來看,9家企業有5家企業實現盈利,4家企業出現虧損。
從盈利的企業來看,永興材料等5家企業盈利總和的上限是26.76億元,其中永興材料盈利上限最高,達到12.3億元;5家企業盈利的下限是22.74億元,永杉鋰業盈利下限最低,但也有0.24億元。5家企業的盈利平均數在4.55億元-5.35億元之間。
從虧損的企業來看,天齊鋰業等4家企業最低虧損總和可達92.48億元,其中威領股份虧損最少為1.98億元;4家企業最高虧損總和可達113.84億元,天齊鋰業或將虧損82億元,在4家企業中最高。4家企業的虧損平均數在23.12億元-28.46億元之間。
從淨利潤同比變化情況來看,僅雅化集團實現了淨利潤的同比增長,錄得596.26%-720.6%的高速增長;永杉鋰業則實現了扭虧為盈,永興材料、中礦資源、融捷股份3家企業雖然仍處於盈利狀態,但較上年同期均有35%以上的降幅;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盛新鋰能等3家企業均處於虧損狀態,且均有100%以上的降幅;威領股份則虧損進一步加大。
總體來看,行業仍處於虧損狀態;尤其是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2大龍頭24年合計虧損或將超過100億元。
關於業績的變化:
天齊鋰業
天齊鋰業認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
1、鋰精礦定價機制與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定價機制存在時間周期的錯配;因此,2024年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產銷量雖然同比增長,但因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導致本報告期公司毛利率和經營業績出現階段性虧損。
2、截至本業績預告公告日,公司重要的聯營公司「SQM」尚未公告其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公司全面考慮所能獲取的可靠信息,沿用一貫方式,預計SQM2024年度業績將同比大幅下降,因此公司在本報告期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較2023年度大幅下降。
3、基於謹慎性原則,預計公司本報告期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較2023年度增加。
4、2024年以來美元持續走強,本報告期內澳元及人民幣兑美元的匯率變動導致匯兌損失金額較2023年度增加。
贛鋒鋰業
贛鋒鋰業認為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1、受鋰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公司所持有金融資產的價格在報告期內受到明顯衝擊,較期初呈現下滑態勢。導致公司產生了較大規模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約16.40億元。但公司積極運用領式期權策略來平衡PLS股價波動帶來的風險敞口,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PLS股價大幅下降對公司造成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2、本報告期內,雖然鋰產品出貨量同比增加,但產品售價下跌,導致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同時,公司根據會計準則對存貨等相關資產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故公司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永興材料
永興材料認為業績變動主要是:2024年,公司特種鋼業務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盈利能力穩定;但受鋰電新能源業務因碳酸鋰價格大幅下降及技改項目資產減值等因素影響,2024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
雅化集團
雅化集團認為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鋰鹽產品銷量大幅增加,優質頭部客户訂單穩定,公司加強生產運營各環節管控,加強礦、產、銷平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公司全年經營業績回升向好,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盛新鋰能
盛新鋰能認為業績變動主要系:報告期內受鋰電新能源行業市場環境影響,鋰鹽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盛新鋰能
中礦資源認為業績變動主要系:
1、報告期內,公司鋰化合物產品產銷量同比大幅增長;但受鋰電新能源行業市場波動影響,鋰化合物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導致公司鋰電新能源業務毛利率下滑。
2、公司全面實施降本增效措施,通過光伏發電改善礦山能源供應結構,優化工藝技術提升產品回收率,採取多元化的運輸策略和銷售策略等措施持續降低鋰電新能源業務的綜合成本,積極應對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3、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夯實稀有輕金屬(銫、銣)業務的核心競爭優勢,隨着下游應用領域的加速拓展,市場規模的不斷提高,公司銫銣鹽業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持續增長。
4、實施多金屬平臺發展戰略,專注2-3種大宗金屬、新能源金屬,做強做優幾種稀有關鍵小金屬的差異化發展戰略,加速佈局銅、鍺、鎵等優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融捷股份
融捷股份認為業績變動主要是:受新能源鋰電池材料行業市場環境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鋰精礦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導致公司利潤同比減少。
威領股份
威領股份認為業績變動主要原因包括:
1、2024年受碳酸鋰行業周期影響,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售價大幅下降。
2、2024年公司擬確認的減值損失金額較大。
永杉鋰業
永杉鋰業認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
1、2024年鋰鹽業務產銷量雙增長,一方面公司提高產能利用率,產生規模效應,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另一方面公司執行「高周轉、保交付」戰略,加快存貨周轉效率,有效控制存貨跌價風險。
2、公司本期非經常性損益預計8200萬元至12200萬元。主要系報告期公司符合先進製造業增值税加計抵減政策確認收益所致;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為政府補助、理財收益、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支等。
(轉自:廣東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