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財經分析】螞蟻等科技巨頭加速佈局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被「點燃」

2025-02-19 16:49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北京2月19日電(王媛媛 丁晶) 受「螞蟻進軍人形機器人」等利好因素影響,今日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一馬當先」,領漲A股和港股市場。截至發稿,人形機器人概念板塊主力淨流入近80億元,杭齒前進新時達盛通股份金發科技長盛軸承等個股批量漲停。

分析認為,近年來,人形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正在從概念走向現實應用。人形機器人成為未來最為確定的方向之一,隨着AI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面向未來的黃金賽道。

科技巨頭加速佈局

今日,市場媒體消息稱,某招聘平臺信息顯示,螞蟻集團開放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系統和應用等崗位,年薪高達百萬元。螞蟻方面表示,螞蟻集團去年註冊成立了上海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術和產品研發。未來,螞蟻集團將持續佈局和加大AI投入。

市場分析認為,螞蟻的入局不僅為行業注入資金和技術,更釋放了科技巨頭競逐人形機器人的強烈信號。此前,特斯拉、英偉達以及比亞迪賽力斯、小鵬、上汽等一眾車企均已切入這一賽道。此外,蘋果、華為、百度、vivo、富士康、小米等巨頭正加速入場。

以近期為例,蘋果公司日前在其招聘頁面上發佈了一系列與家用機器人研發相關的職位,涵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背景的專業人才。知名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在新發布的《PowerOn》專欄中給出更多細節,並稱「蘋果在家庭機器人項目上的開發正在加速」。

特斯拉計劃年內生產1萬台Optimus,並於2026年實現萬台/月的量產目標。

2月12日,宇樹科技旗下Unitree H1與G1兩款人形機器人上架京東平臺,其中G1在較短時間內全部預定完畢,當前兩款產品主要面向企業用户的開發、研究等需求。

2月15日,據彭博報道,Meta公司正大力投資於基於AI驅動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其遠期目標是開發用於機器人制造的AI、傳感器和軟件,並將其銷售給第三方公司,以便這些公司能夠開發自己的機器人。Meta的目標是成為機器人行業的「安卓」,定義整個平臺。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批量漲停

截至今日收盤,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批量漲停,概念板塊大漲超8%。個股方面,駿創科技萬達軸承三豐智能平治信息雙林股份豐立智能漢威科技等多股漲停,多隻個股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新高。

其中,杭齒前進走出6連板,該股2月以來累漲超81%;新時代3連板,泰豪科技六天3板;長盛軸承三天2板。

人形機器人概念個股漲停板情況 人形機器人概念個股漲停板情況

此外,人形機器人相關主題ETF也普遍大漲,機器人ETF基金(562360)漲超7%,機器人ETF(562500)、機器人100ETF(159559)、機器人產業ETF(159551)等均漲超6%。

梳理發現,自去年9月中旬起,人形機器人概念「一路狂飆」,至今累計漲約130%。機器人產業ETF(159551)累計漲幅超70%。

機構:2025年或將迎來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

2025年被業界視為人形機器人量產的關鍵節點。綜合目前業內人士以及機構的觀點來看,對於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普遍呈看好態度。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日前表示,人形機器人進化速度已超出其預期。「我認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國金證券預計,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可總結為2大關鍵詞:一是量產,二是DeepSeek。科技巨頭量產臨近+不斷進步的軟件模型,人形機器人已從主題投資往景氣投資風格切換,投資具有板塊性效應。建議關注價值量高、產能為王的絲槓(線性執行器)環節,機器人運動控制環節,國產機器人鏈本體(總成)代工環節。報告指出,2024年是全球人形機器人原型機發布元年,2025年則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到2026年將迎來商業化應用爆發。

上海證券研報指出,近期國內外產業端迎來密集催化,產業潮起入局者明顯增多,DeepSeek等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現推動通用機器人大模型的發展,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階段,目前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場景,已經成為國內外確定性較高的應用趨勢,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可期,建議關注受益的國內零部件廠商,后續建議關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事件催化:Optimus的最新進展更新、人形機器人國內外廠商的成果發佈等。

華龍證券認為,宇樹科技產品京東開售,人形機器人行業逐步開啟量產進程;全球大廠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產業鏈0—1過程中,上游高壁壘零部件廠商和垂直整合能力強的整機企業有望優先受益。建議圍繞「高確定性+增量技術」主線,緊密跟蹤:一是特斯拉Optimus量產進度及國產供應鏈訂單釋放;二是華為、宇樹鏈等新進展,把握2025年產業擴張期的確定性紅利。

編輯:胡晨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