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9 12:35
財聯社2月19日訊(記者 趙昕睿)春節過后,港股市場迅速回暖,恆生指數一路攀升,重回關鍵點位上方。其中,科技板塊表現尤為突出,在這輪反彈浪潮里漲勢如虹。港股下一步怎麼走?反彈行情下的上漲趨勢又能否持續?
在機構看來,DeepSeek帶動整個人工智能產業將成為今年A股及港股的主線,中國科技股或迎來價值重估的行情。此外,伴隨港股活躍度上升,市場結構正逐步從紅利向科技板塊切換。在AI變革大背景下,港股科技公司有望在產業生命周期迎來「第二春」,其估值體系也將面臨重新定價。
多因素共振,驅動港股強勢上揚
港股此次強勢上漲,背后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春節期間,DeepSeek 橫空出世,春晚宇樹機器人的精彩表演也讓科技概念熱度飆升,二者共同點燃了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熱情,「中國科技資產價值重估」 的敍事備受矚目,為港股上漲奠定了基礎。
港股為何上漲?這一強勢行情將持續多久?其長期 「走牛」 又需要哪些條件?對此,各機構迅速針對港股行情作出一系列解讀和研判。綜合來看,市場對港股強勢行情背后解讀為,一方面,在DeepSeek重鑄了中國AI敍事這一背景下,帶動了AI產業鏈的行情上漲,港股「AI」含量高且相關科技類資產較A股更具「辨識度」。
其次,資金流向數據也為港股上漲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內方面,M1的顯著回升導致資金「外溢」,推動南向資金大量流入港股,形成的增量資金正反饋不斷推動港股走高。Wind數據顯示,2025年1月,南向資金淨流入高達1255.92億港元,創2021年2月以來的單月最高值。國際層面,由於海外壓力階段性緩和,推動了外資小幅迴流,進一步充實了港股的資金池。
值得一提的是,內外資均對港股市場的科技資產表現出強烈偏好,這無疑為整體上漲行情再添一把火。
美債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國泰君安研究部解讀,由於美債價格的波動上升以及一些內在的因素,美債收益率作為傳統資產定價錨的約束作用下降,對港股分母端的影響效果減弱,這或導致權益風險溢價指標的參考意義下降。若恆指估值修復到新興市場股指的估值歷史分位,則其仍有15%以上高的上漲空間。
也有機構分析到,南向資金雖流入增加,但流入不穩定,市場對反彈行情的持續性或仍存在分歧。從資金機構來看,目前推動港股反彈的資金主要來於交易型和被動型資金,長期主動資金仍保持謹慎態度,尚未重新進入市場。本輪上漲更多是由短期市場情緒的修復推動,而非基礎面改善所帶來的長期趨勢。但市場漲勢往往需要長線資金的配合才得以持續。
港股上漲行情行至何處?
港股市場后市如何演繹,上漲行情是否達到頂部受到投資者高度關注。多數機構對港股后市依然較為樂觀。一是具備更強的流動性,其次,低估值作為港股的優勢之一,使得港股市場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及較大的上漲空間。此外,機構認為,特別是在政策支持和資金流入的背景下,港股在春季行情中往往具有較好的表現。
申萬宏源表示,結合港股的基本面和產業趨勢,主動和被動資金流入港股均有向上空間。中期來看,AI和機器人后續可能仍有多輪行情發酵, 港股互聯網平臺公司不僅是AI時代技術革命的核心參與者,更是A股投資者填補AI+數據資產+應用場景空白的稀缺資產。
短期內,國金證券判斷港股「躁動行情」將延續,以情緒擴張(有透支但並未極端)和增量流動性為主導。今年下半年,港股或邁入「牛市」,先決條件一是分子端對內地基本面修復更加敏感;二是分母端更加受益於外資重新迴流人民幣資產。可能觸發港股市場波動因素也有兩點,一是國內基本面退坡(PMI、M1等),二是海外分母端擾動重新升溫。
中信建投研究指出,特朗普交易導致資金流出全球市場,港股受影響大,加劇港股與A股走勢分化,AH溢價大幅回升。港股企業的盈利提前開始修復,體現出盈利周期上的優勢。
國泰君安研究部分析,短期來看,3月重要會議政策預期的支撐與海外關税政策預期的改善令港股市場上漲,DeepSeek在AI領域的突破成為本輪行情啟動的重要導火索。從中期來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託底經濟基本面和防範化解風險,港股底部有支撐,產業主線或逐步明朗,並將逐漸逆轉悲觀謹慎的態度。海外方面,海外利率逐步下降仍然是確定的趨勢,壓制港股市場的力量將逐漸緩解。
長江證券指出,在「AI+」產業鏈爆發的背景下,港股正從「紅利牛」邁向「AI牛」。過去3年,港股科技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受到了宏觀環境的較大影響。隨着AI格局改變,擁有較多AI應用和底層技術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來產業生命周期的「第二春」,從價值股重新蜕變為成長股,業績兑現或許需要一些時間,但估值的重構已經出現。
整體來看,短期波動難免,但港股后續走勢或顯韌性,市場有望在宏觀經濟復甦、政策支持和資金流入的推動下延續估值修復與盈利增長的態勢。同時,也需注意國內及國外市場擾動因素,以及長期資金的配合。
在DeepSeek概念持續發酵下,AI+領域行情也受到輻射。在配置策略上,AI+垂直領域應用如AI+醫療、AI+教育、AI+金融、無人駕駛等在科技板塊上漲行情下關注度有所提高。中信建投研究團隊認為,除一致預期的AI+主線方向外,海外再通脹、國內政策預期有望作為兩條結構輔線輪動演繹。富國基金展望后市,隨着DeepSeek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港股AI概念板塊有望成為中長期值得關注的重點方向之一。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