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市后從未分紅,融信服務主動退市遭質疑,物管行業整合有望提速

2025-02-19 09:00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繼華發物業服務之后,融信服務(02207.HK)也選擇主動退市。

2月17日,融信服務公佈,於2025年2月14日,私有化建議已獲法院會議及股東特別大會批准。待計劃生效后,預期將於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下午四時正起撤銷股份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關於退市原因時,則是因為股票流動性低、無法融資等。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擬要約的1.33億股計算,歐宗洪家族私有化所需付出的總代價僅為0.798億港元。與之相對應的是,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信服務未動用的IPO募資淨額還有約4.826億港元,並持有現金及銀行結余約6.74億元,無任何借款。上市3年間,融信服務也未進行過任何分紅。

歐宗洪家族涉嫌「財富轉移」?退市之后,融信服務是否會給中小投資者作出經濟上的補償?對於這些問題,《華夏時報》記者數次撥打融信服務總部及投資者關係聯繫電話,但截至發稿未能成功聯絡。

近年來,隨着地產行業的深度調整,物管行業也難以獨善其身。不過,克而瑞物管研究總監馬燕嬌向記者樂觀表示,儘管當前行業面臨挑戰,但物管行業的長期發展前景依然被看好:「隨着房地產行業逐步企穩,物企的服務能力和增值服務潛力有望得到更多認可。此外,政策層面對物業管理的規範化和標準化要求也在提升,這可能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方向發展。」

融信服務退市進入倒計時

2月14日收盤后,融信服務與融心一品有限公司(下稱「融心一品」)發佈聯合公告,宣佈法院會議及股東特別大會結果,以及建議撤銷上市地位的相關事宜。

資料顯示,融心一品及福美國際(一致行動人)均為英屬處女羣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自上市以來一直為融信服務的控股股東之一。兩家公司各自由Rongan Juxiang全資擁有,而Rongan Juxiang為由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作為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持有的特殊目的控股有限公司;歐宗洪為家族信託的財產授予人和保護人。於法院會議日期,要約人實益擁有、控制或指示300,00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約59.04%,福美國際擁有、控制75,00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約14.76%。

根據公告內容,計劃股東批准了涉及融信服務的私有化計劃及撤銷上市地位的相關決議。其中,在法院會議上,出席股東的投票結果顯示,約1.1億股股份中,佔比98.60%(1.08億股)贊成該計劃,反對票約佔比1.40%(153.70萬股)。

融信服務的退市計劃已醖釀數月:2024年11月22日,融信服務及要約人融心一品發佈聯合公告,宣佈提出公司私有化建議;今年1月13日,雙方再度發佈聯合公告,正式提出私有化及撤銷上市地位的建議。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融信服務的退市選擇,市場不乏質疑的聲音。

據此前公告,要約人計劃以每股0.6港元的價格回購1.33億股股份,總金額為7986萬港元。這個價格較截至2025年1月20日的收市價0.56港元溢價約7.14%,同時較最后交易日(2月14日)的收市價0.58港元溢價約3.44%。相較於2023年12月31日的每股資產淨值折讓約61.04%,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每股資產淨值1.18元(約1.29港元)折讓約53.49%。

股權結構顯示,歐宗洪家族持股佔比73.80%的股權,外部獨立股東僅持有26.20%的股份。按照擬要約的1.33億股計算,歐宗洪家族私有化所需付出的總代價僅為0.798億港元。

與此同時,2021年7月正式上市時,融創服務的每股發行價為4.88港元。經扣除就全球發售應付的包銷費用、佣金及估計開支后,加上部分行使超額配股權,其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6.285億港元。而上市至今,公司未進行任何派息操作。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信服務未動用的IPO募資淨額還有約4.826億港元。由於募集資金屬於股權資金並非債券,因此並不會被退回。

此外,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儘管截至2024年6月30日,融信服務期內虧損達1.14億元,首度由盈轉虧。但截至2024年中期,融信服務持有現金及銀行結余約6.74億元,無任何借款。這也意味着,成功退市后,歐宗洪家族將獲得融信服務的當前現金、剩余IPO募集資金和未來利潤。

近九成上市物企日均換手率低於1%

融信服務並非首家主動謀求退市的物企:2024年9月底,華發物業的私有化完成,是行業內第一家主動退市的物業公司。

談及退市原因,華發物業表示,近年來,股份交易流通量長期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同時,自2017年以來,股份交易價格在過去幾年呈下降趨勢,因此未開展任何股權籌資活動,而開展股權籌資活動為擁有上市地位的主要優勢。「在此等情況下,本公司無法充分利用其目前的上市平臺作為其長期增長的資金來源。」華發物業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股份繼續上市可能不會帶來任何有意義的裨益。

融信服務所面臨的壓力與其類似。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11月18日停牌,融信服務的股價跌至0.52港元/股,市值也大幅縮水至約2.64億港元。同時,根據融信服務於1月17日披露的數據,於截至最后交易日(包括該日)止約一個月期間、三個月期間及十二個月期間,股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量分別為每個交易日約225,217股、228,806股及226,936股,分別僅佔於公告日期已發行508,104,000股股份約0.04%、0.05%及0.04%。

「股份的交易流動性偏低,可能令計劃股東難以在不會對股份價格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於市場上進行重大出售或在發生對股份價格造成不利影響的事件時出售大量股權。股份交易流動性低亦影響本公司自股票市場集資的能力,使本公司目前的上市平臺不再是本公司業務及未來發展的有效集資平臺。」融信服務也表示。

事實上,上市物企股票活躍度低、買賣流通性差也是物管行業的普遍現象。據克而瑞物管統計,近九成上市物企日均換手率低於1%。2024年,66家上市物企中59家企業日均換手率低於1%,佔比高達89.4%。

億翰物研分析師王瑞傑向記者直言,相比前幾年物企赴港上市熱潮,近兩年資本市場對於物企的吸引力已不如以往,整體物管股面臨估值壓力,市場對其價值重估仍在進行,不僅上市作為融資窗口的功能受限,物企要上市的難度也增加,反倒出現了退市的案例。

克而瑞物管研究總監馬燕嬌則分析指出,近年來,房企的資金鍊緊張和項目開發放緩直接影響了物企的業績增長和估值。據克而瑞物管統計,2024年上半年,上市物企的營收增速回落至4.7%,創下近年新低;同期,上市物企淨利潤均值約1.4億元,同比下降超三成;其中,超六成的上市物企淨利潤同比下滑,更有7家上市物企陷入了虧損的狀態。

馬燕嬌認為,這種情況下,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如合規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等)可能超過其帶來的融資和品牌效應,促使企業選擇退市。同時,部分物企可能認為當前市場估值未能反映其真實價值,選擇退市以進行戰略調整或私有化,避免短期市場波動對長期發展的干擾。如果資本市場對物企的估值持續低迷,且行業調整期延長,可能會有更多物企選擇退市,尤其是那些市值較小、流動性較差的企業。

「退市可能是部分尾部企業的選擇,但不會是主流趨勢。」王瑞傑強調,在少數企業宣佈要退市的同時,仍有國資物企(如泓盈城市服務、經發物業、深業物業等)上市或計劃上市。行業呈現「有進有退」的分化格局,尾部企業因流動性差可能退市,而頭部企業仍將繼續擴張。

王瑞傑認為,對行業發展而言,退市案例促使物企反思上市初衷,推動行業從依賴資本擴張轉向提升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長期來看,退市壓力也是在倒逼物企的創新和多元化。物企正積極地探索非住宅業態和創新模式(如「物業+團餐」等),來增強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