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杭州六小龍」羣核科技衝刺港股IPO,基本盤和挑戰是什麼?

2025-02-18 18:30

「杭州六小龍」迎來第一家IPO(首次公開募股)。2月14日,羣核科技(開曼羣島註冊主體Manycore Tech Inc.)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羣核科技是「杭州六小龍」之一。這個概念指杭州近年興起的六家創業科技公司——DeepSeek(大模型創業公司深度求索)、遊戲科學(遊戲《黑神話:悟空》製作公司)、宇樹科技(機器人公司)、雲深處科技(機器人公司)、強腦科技(腦機接口公司)、羣核科技(空間智能公司, 下稱「羣核」)。

羣核2011年在杭州成立。羣核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曉煌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碩士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10年-2021年在英偉達擔任軟件工程師。他過往研究重點是雲計算和技術工程。黃曉煌回國創辦羣核后先后獲得八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順為資本、高瓴資本、雲啟資本、線性資本、紀源資本等。

這是羣核第二次嘗試IPO。羣核2021年6月曾向赴美上市,2023年2月計劃終止。背景是,2021年滴滴赴美上市半年旋即宣佈退市,此后中企赴美上市受到中美監管機構嚴格審查。羣核在此次招股書解釋,鑑於關鍵事件市場狀況及投資者情緒,已終止美國上市申請。

2023年終止赴美上市后兩年,羣覈收入穩步增長,虧損逐漸收窄。招股書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營收5.5億元,同比增長13.8%;營業利潤-1.3億元,營業利潤率-23.9%,環比提升20個百分點。

目前,羣核自身定位是「空間智能企業」,業務有三塊:酷家樂(3D雲設計平臺,面向中國市場)、Coohom(3D雲設計平臺,面向國際市場)、羣核空間智能平臺(3D虛擬空間訓練生成平臺)。

僅看現在的商業模式、客户結構,羣核目前收入主要來自家裝行業。它最被外界熟知的產品是酷家樂這款家居設計軟件,客户有索菲亞顧家家居等家裝公司。家裝公司、設計師訂閲酷家樂,設計裝修方案、對接定製生產。酷家樂貢獻了羣核80%以上的收入。

不過,羣核自身定位是「空間智能企業」。黃曉煌曾公開表示,用家居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可譯為應用軟件)形容羣核,是最大誤解。

《財經》瞭解到,羣核創始團隊出自英偉達、谷歌、亞馬遜等公司,均有軟件工程和計算科學背景。羣核創業初原想做一家高性能計算公司,切入點是用GPU(圖形處理器)做3D渲染模擬,但誤打誤撞進入家裝行業。

羣核並非一家典型的軟件公司。軟件公司通常會採取輕資產運營策略,業務邊界清晰。羣核的模式重得多。2023年大模型浪潮來臨前,羣核自建了GPU集羣,如今又在訓練3D空間模型。

一位羣核人士曾對《財經》介紹,藉助3D實時渲染設計能力,羣核業務範圍拓展到廣告設計、電商棚拍、機器人空間訓練等領域。這些業務已有一批國內外客户,收入快速增長。

羣核的理想和現實仍有一段距離。迴歸這家公司的基本面,本文將討論兩個問題。

其一,羣核是否是一家健康的軟件公司?

其二,羣核為何仍在虧損,挑戰是什麼?

是不是一家健康的軟件公司?

羣核在主營賽道——家居設計軟件市場有穩定的市場份額。它的現金流直接來自家居設計軟件酷家樂,這是它的第一曲線,也是它目前的基本盤。

羣核在家居設計軟件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手是三維家。目前尚無公開報告披露羣核和三維家的市場份額。《財經》多方瞭解到,三維家、酷家樂在家居設計軟件市場分列前兩名。三維家市場份額略大於酷家樂。

不過,羣核在招股書中並未把三維家視為直接競爭對手,也沒有將自身定位到家居設計軟件市場,而是將自身定位到了空間設計市場。它希望在第二、第三曲線取得突破。

羣核招股書中引用了國際商業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數據顯示,以收入規模計算,2023年中國空間設計軟件行業三家公司共佔據60.5%的份額。其中羣核份額22.2%位居首位,另外兩家公司A和B份額分別是21.9%、16.4%。

這份報告並未公佈另外兩家公司的名稱以及對應的市場份額。但從報告中披露的僅有信息來看。公司A可能是美國軟件公司Autodesk旗下的3ds Max,該公司1982年成立。公司B可能是中望軟件,該公司1993年成立,旗下中望CAD是知名的三維設計軟件。

羣核是過去四五年間中國SaaS軟件市場跑出1億美元營收規模的少數創業公司之一。

羣核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5.5億元,同比增長13.8%。《財經》按羣核招股書披露的往年收入及增速計算,2024年收入超過7.5億元。也就是説,羣核ARR(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譯為年度經常性收入,或軟件訂閲收入)超1億美元。

高成投資董事總經理郭宇翔2024年11月曾對《財經》表示,中國市場2020年營收超1億美元的SaaS企業不到5家,2024年約為20家-30家。其中包括釘釘、飛書、金山辦公、金蝶等大型軟件公司。

從收入指標來看,該公司收入質量較高,幾乎全部是軟件訂閲收入。招股書披露,羣核軟件訂閲中,85%來自企業訂閲,15%來自個人訂閲。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的毛利率高達80.4%,超過大部分軟件公司。

從利潤指標來看,羣核仍在虧損,但虧損持續收窄。其他關鍵業務指標相對健康。

SaaS軟件商業模式是,客户按年/季/月訂閲付費。一家健康的SaaS企業可參考訂閲收入佔比、人效(年營收/總人數)、收入留存率(期末增購收入/期初原有收入)、客户留存率(續費客户/付費客户)等關鍵指標。

一家健康的軟件公司,人效至少在50萬元以上。羣核僱員1388人,2025年人均產值約為54萬元(7.5億元/1388人)。這一數據剛剛達標。

軟件企業健康的收入留存率為100%-120%。這表明客户在不斷增購訂閲,軟件收入會不斷增長。截至2024年三季度,羣核4.6萬家企業客户訂閲淨留存率104.2%,368家大客户訂閲淨留存率114.1%,均在健康區間。羣核41萬個人客户(個人設計師等)訂閲淨留存率96.0%。這低於健康範圍。但個人訂閲收入規模有限,對大盤影響不大。

客户留存率指,有多少客户續費。SaaS軟件客户留存在90%-100%是正常的。羣核未披露這一數據,但披露了客户數量。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的企業客户、大客户、個人客户數量均穩定增長,增速分別是10.7%、4.2%、5.6%。

軟件是否有競爭壁壘,也體現在能否不斷和企業的上下游業務環節融合。最終的結果是,軟件切換成本很高,軟件公司會擁有更強的定價能力,客户也願意接受合理漲價。

羣覈收入結構依賴大客户(年訂閲大於20萬元的企業)。其中,368家大客户貢獻了41%的收入,前五大客户貢獻了9.4%的收入。但它對大客户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

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大客户平均訂閲收入從64.4萬元漲到了81.9萬元,增長了27.1%。同期收入留存從127.6%下滑到了114.1%。《財經》瞭解到,羣核大客户平均訂閲收入大漲背后有兩種可能。一是,羣核正在從家裝設計環節進入對接定製生產的環節,企業能根據裝修設計圖直接生產裝修材料;二是,羣核針對大客户進行了產品提價。

即使訂閲成本越來越高,羣核大客户數量仍在增長。近兩年,羣核大客户數量從316家漲到了368家。

不過,羣核不夠健康的指標是,沒有在增長和盈利之間保持平衡。

國際軟件市場,「Rule of 40」是評價一家SaaS企業是否健康的重要法則。它指,一家健康的軟件公司,營收增速+營業利潤率應超過40%。

簡單説,企業必須在增長和利潤之間找到動態平衡。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營收增速13.8%,營業利潤率-23.9%。它的營收增速相對穩定,但虧損幅度偏高。

為何仍在虧損?高強度研發、算力投入

羣核第一曲線的基本盤相對穩固。那麼,為什麼它仍在虧損?

理由是,它在進行高強度的研發、算力投入。這給羣核帶來的挑戰是,它需要在當下的現實和未來的理想之間維持平衡。

只做家裝設計軟件,羣核很快就能盈利。但羣核並不是一家典型的軟件公司。和三維家專注家裝設計軟件市場不同,羣核更關注3D設計渲染技術的在不同行業的應用。

這兩種選擇和兩家公司的團隊背景不同有很大關係。三維家的創始團隊大多是來自家裝行業20年的老人,希望藉助技術改造家裝行業。換句話説,至少在短期內,三維家仍然將聚焦在家裝行業。

羣核創始團隊來自英偉達、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公司。羣核的工程師文化更重,他們希望把技術應用在家裝等不同行業。因此,羣核為技術創新投入了大量成本。

結合這個定位和目標,羣核科技自建算力集羣、自己訓練模型。這讓這家公司的研發成本、資本支出強度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大量成本被投到了面向未來的技術和行業。

羣核的研發支出率遠高於40%。羣核近三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支出率分別是73.3%、59.1%、47.3%。通常情況下,成熟期的軟件公司研發支出率通常低於20%,成長期的軟件公司研發支出率纔會高於40%。

一種合理解釋是,羣核仍在保持創業狀態,通過高強度研發的方式開拓新領域。羣核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研發團隊615人,佔員工總數的44.3%。軟件公司考慮到成本,一般不會訓練自己的大模型。但羣核在2024年仍訓練了百億參數的多模態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大模型。

羣核的資本支出率甚至高於很多大型科技公司的平均水平。羣核近三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資本支出率分別是36.7%、47.0%、49.1%。大型科技公司資本支出通常被用於採購服務器等固定資產,資本支出率通常低於30%。

原因是,羣核選擇了重資產模式——這家公司2022年之前就在自建GPU算力集羣,如今已擁有萬卡GPU算力集羣。這需要高昂的資本支出才能持續投入。

軟件原本是典型的輕資產行業,一般不會自建數據中心,而是租賃雲服務,因此資本支出率低於10%。比如,羣核的競爭對手三維家就沒有采用重資產策略,而是把軟件部署在華為雲上。三維家不是上市公司,沒有披露自己的雲成本。但理論上説,租賃雲服務的成本通常大幅低於自建算力中心。

羣核招股書解釋,強大的基礎設施可以支持AI(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和生成。一位羣核人士曾向《財經》解釋,長期來看,自建算力集羣能最大程度優化GPU利用率,保證軟件的高性能,同時保持有競爭力的成本。

算力資產折舊是影響羣核利潤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服務器等算力設備採購后會成為固定資產。羣核招股書中披露的折舊周期是三年,也就是算力資本支出會攤銷到未來三年,影響當期利潤水平。羣核招股書顯示,近三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服務器等設備資產總額分別是1.1億元、1.2億元、1.4億元,包括服務器在內的固定資產折舊成本分別是1.1億元、1.2億元、1.3億元。

高強度的研發成本、資本支出讓羣核沉澱下了兩項核心技術能力:一是基於GPU萬卡集羣的3D渲染能力;二是空間智能,空間訓練、推理、生成能力。

羣核在各個行業的多元化探索,都是圍繞這兩項核心技術展開的。

黃曉煌的創業思路受到英偉達影響。在英偉達的發展歷史中,不變的是芯片和計算技術,變化的是它覆蓋的行業不斷擴展。英偉達的芯片早期只能用於遊戲場景。因此,英偉達一度被視為遊戲芯片公司。隨着技術發展,英偉達的芯片逐漸被用於數據中心中的AI訓練、推理,它逐漸又被視為AI芯片公司。

《財經》瞭解到,黃曉煌創業之初原本想做一家高性能計算公司,切入點是用GPU做物理世界正確的渲染模擬。但最終誤打誤撞進入了家裝行業。

羣核希望像英偉達一樣,讓3D渲染和計算技術在不同行業應用。黃曉煌曾解釋,羣核最初開發出利用雲端GPU進行3D渲染的能力,然后拿着錘子找釘子。嘗試機器人、家裝、電影等領域后,發現家裝行業反響最好,願意買單。羣核創業初期,中國家裝行業正好又在爆發期,所以選擇先做好家裝場景。

羣核至今仍不斷在各個行業找場景。黃曉煌認為,羣核今天不再是家居公司。這跟技術發展有關,生成式AI興起,讓3D渲染能模擬更復雜的事物。因此公司正在拓展其他行業。

一位羣核人士對《財經》表示,隨着公司AI技術發展,公司的收費模式正在積極從SaaS模式轉向AI Agent(人工智能助理),即通過算力收費。

軟件公司究竟應該多元化探索,還是堅守主營業務,這並沒有標準答案。

在中國市場,SaaS軟件難做大、難盈利是事實,這也導致SaaS軟件企業在資本市場並不是好故事。很多從業者一直在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

一位軟件行業投資人曾對《財經》表示,很多SaaS企業虧損,仔細拆解原因發現是盲目多元化導致過度研發。產品A還沒有做得特別成熟,就開始上馬產品B、C、D。盲目擴張有時不會找到藍海,反而會導致軟件公司進入「Boiling Ocean」,也就是「燃燒的大海」。

但軟件市場的另一個現實是,拿着舊地圖,同樣無法發現新大陸——繼續沿着SaaS軟件這條十年前的老路繼續走,大概率會成為一家缺乏想象力的公司。

另一位二級市場SaaS行業投資人今年2月對《財經》直言,大模型的算力成本正在快速下降,SaaS軟件行業模式會快速變化,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羣核仍在虧損,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不是一家好公司。它願意為技術創新進行高強度投入。「杭州六小龍」一大共同特徵也是,願意打破常規。

羣核正在探索的「AI+算力」新故事有想象空間。但它的故事能不能講好,取決於家裝設計主業能否有更強的造血能力,以及能否快速找到其他增長曲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