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概新股因立夫暴漲350%!Meta宣佈入局,機器人量產躁動行情打響!

2025-02-17 20:04

機器人的含金量繼續上升!

近日,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因立夫以三個交易日累計漲超350%的上升勢頭,為大眾所關注。尤其是,2月14日,其股價最大漲幅超113%,最高價突破21美元。

因立夫的大漲,一方面是基於DeepSeek火爆全球后,全球市場對中國AI資產的重估;另一方面則與機器人產業消息面的催化不無關聯。

2月16日,Meta宣佈計劃在人工智能驅動的人形機器人領域進行重大投資。這是「美股七姐妹」中,繼特斯拉、英偉達正面宣佈入局AI機器人賽道后的又一家巨頭。據悉蘋果公司雖然還沒正式宣佈,但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曾稱蘋果正積極研發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目前處於內部的概念驗證階段。

而中國市場方面,春晚「機器紅人」背后的宇樹科技近日也再次宣佈升級算法,並表示「任意舞蹈任意學」。

因立夫的暴漲是全球資產對機器人產業未來前景的看好,更是對中國最新「製造業」價值的認可與重估,機器人的商業化最可能率先在國內市場實現。

繼英偉達后,

Meta也宣佈入局!

當人形機器人以進廠 「打螺絲」、街頭漫步、登上春晚扭秧歌等形式出現在大眾眼前時,市場越發相信,這個新產業的 「量產元年」 或許就始於 2025 年。

其實,從產業資本的動向便能察覺到這一趨勢。在 AI 浪潮中,去年開始,包括華為、寧德時代、英偉達等海內外科技巨頭都先后宣佈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進入 2025 年后,Meta 也加入其中。

這些企業在全球軟硬科技研發、製造領域擁有極其雄厚的實力和強大的產業影響力,它們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人形機器人產業在未來的可行性有了極高保障。

據悉,Meta 正考慮開發一款消費類家用機器人,旨在協助完成疊衣服、洗碗等家務。Meta 宣佈將在其 Reality Labs 內成立一個新部門,專注為人形機器人開發軟件和人工智能模型。為推進該計劃,Meta 已聘請前 Cruise 首席執行官馬克・惠滕擔任機器人技術副總裁。

Meta 首席技術官安德魯・博斯沃思表示,公司已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以推動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他還稱:「我們相信,擴大在這一領域的投資組合會為 Meta AI 以及我們的混合現實和增強現實項目帶來價值。」

后續,Meta 將為人形機器人開發軟件、傳感器和人工智能,並提供給宇樹科技、Figure AI 等不同公司進行生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科技巨頭的集體動向是產業的風向標 。

事實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針對Optimus也明確對外釋放了清晰的量產規劃:2025年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接近1萬台,未來每一年出貨都將是數量級式提升。

中信證券預計,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超萬台,到2030年,預計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達到500萬台左右,市場需求會升至約7500億元。另有報告數據分析,預計2045年后,當人形機器人達到全面智能實現階段(Lv5)時,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

當下,人形機器人已經可以實現小規模商業化。

機器人產業量產前躁動

中概新股因立夫成新亮點

這個過程中,中國市場以及中國產業的優勢非常鮮明。

從產品表現來看,成果令人驚歎。在蛇年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宇樹科技旗下的機器人表演秧歌舞,這一節目瞬間成為熱門話題。在靈動鮮活的舞臺展示之后,宇樹科技迅速在京東官方旗艦店上架了兩款人形機器人產品,分別是 Unitree H1 和 G1。

其中,G1 人形機器人起售價僅為 9.9 萬元,極具性價比,首批銷售訂單一上線便迅速售罄,足見市場對其的熱烈追捧。

技術迭代方面,國內科技企業也在持續高速推進。宇樹科技官方不久前發佈了一則配文為「算法升級,任意舞蹈任意學」的最新視頻。從視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該款機器人的舞蹈表演流暢自然,無論是拍手、扭腰等簡單動作,還是跟隨複雜音樂節奏的舞動,都能輕松駕馭、遊刃有余。

同時,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佈了名為 「HoST」(Humanoid Stand-up Control)的強化學習框架。藉助這一框架,人形機器人能夠在各類真實場景以及任意地形中,從無到有地學會以不同姿勢迅速站立,極大地提升了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中的適應性。

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同樣十分突出。早在 2023 年 10 月,工信部就印發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積極鼓勵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紛紛響應,各自建立了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近日,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5 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啟動佈局人形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隨着機器人產品逐步邁向量產階段,這將對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產生重大影響,國內的整機制造以及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有望從中顯著受益。

在產業即將進入初步量產化的前夕,相關板塊也迎來了活躍的市場行情。中概新股因立夫,便是一家典型的中國機器人供應鏈企業,且其對外業務佔不少,在行業中嶄露頭角。

8年沉澱后

因立夫首發上市暴漲3.5倍

通過天眼查APP穿透公司股權結構可知,因立夫的國內運營實體為2016年9月28日成立的伊瓦特機器人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伊瓦特」),至今伊瓦特已在機械臂領域深耕8年有余。

公司主要經營自動化機械手及注塑機配套自動化設備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2017年成功註冊了其核心品牌「因立夫」,致力於創造塑膠製品車間無人自動化生產。

2020年,這家來自福建泉州的伊瓦特以因立夫品牌,先后在越南、江蘇設立了分公司,同時兼顧海內外發展。

2022年,其產值成功破億,並榮獲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榮譽。此時,因立夫已位居國內注塑機械臂市場第八,併成爲了海爾、康佳等行業龍頭企業戰略伙伴。

公告顯示,因立夫在2022年、2023年分別實現營收665萬美元、1261萬;對應淨利潤分別為54萬美元、135萬美元,呈現出加速增收創利的良好態勢。

在業務構成方面,近八成收入來源於機械臂的安裝及保養服務等。因立夫自主開發並生產大量注塑機專用機械臂產品,涵蓋橫向單軸和雙軸機械臂、橫向和縱向多軸機械臂,以及大型牛頭多軸機械臂。

其余收入則來自注塑機專用機械臂配件的銷售,如傳送帶、焊接底座、減速機安裝板等;注塑機專用機械臂原材料及邊角料的銷售;以及向通過第三方供應商採購經營實體注塑機專用機械臂的客户提供安裝服務等業務。

達到一定規模后,為加速向外發展,伊瓦特開始謀求赴美上市之路。

2023年11月6日,伊瓦特以核心品牌因立夫的名義在美國SEC祕密遞表,2024年5月21日正式公開披露其招股書。最終在今年1月2日,因立夫(INLF.US)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IPO上市。

首日開盤,因立夫每股收報4.4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1.25%,表現中規中矩。直到近日,次新股因立夫才迎來了爆發式上漲。美東時間2025年2月14日15:12:48,因立夫(INLF.US)一度觸發停牌機制。截至目前,其總市值2.37億美元。

結語

當前DeepSeek主題行情圍繞着「對標腦力勞動者」(雲服務、各類ToB軟件以及服務這些軟件的基礎設施)和「對標體力勞動者」(機器人、智駕)兩大邏輯展開。這是天風證券對近期關於機器人和AI應用兩條主線先后異動大漲的解讀。

該行認為,這兩大邏輯分別對應「投資渠道平臺」和「投資製造業」,前者的關鍵是增收,例如雲平臺的主要邏輯是「AI模型便宜了會有更多人來用」;而后者的關鍵則是降本——機器人進階產業趨勢主要癥結可能是成本較高,距離成為類似汽車的家庭大件消費品的設想還差很遠。雖然,兩者最終的產業化進度不一。但不可否認,未來都將是不容小覷的向陽產業。

此外,高盛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DeepSeek R1 以及其他中國人工智能模型憑藉其全球競爭力和成本效益,改變了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態勢。隨着增長前景的改善以及可能帶來的信心提升,中國股票的公允價值有望提高 15%-20%,預計還會吸引超過 2000 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2025 年不僅是全球 AI 發展故事持續書寫的一年,更是中國 AI 產業在全球資本舞臺上進一步嶄露頭角的一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