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誰沒有參加座談會?

2025-02-17 19:06

  來源:數據研究局

  沒有參加的大概率可能是沒有被邀請,應該不是不方便。

  最令人振奮的是馬雲參加了,最令人疑惑的字節跳動(抖音)張一鳴沒有參加。和騰訊、阿里同作為互聯網第一梯隊的三巨頭之一,而且現在是中美博弈的一張王牌,沒有出現。

  互聯網第一梯隊三巨頭目前的市值按美元算,騰訊5800億,阿里3000億,字節目前資本市場的估值也是3000億美金。不過,阿里如果把支付寶並進來,市值應該也超過了5000億美金。目前3000億美金是中國互聯網第一梯隊的門檻吧。

  互聯網第二梯隊,拼多多黃崢沒有參加,美團王興、小米雷軍參加了,但是待遇不同。王興被安排坐到了第二排,看新聞視頻他坐到了任正非后面。雷軍坐到了第一排,還發言了。

  雷軍獲此殊榮可以理解,為什麼比小米造車更早而且十年前就開始研發自動駕駛的百度,沒有拿到造車資質而小米拿到了?包括現代在內的車企紛紛遷出首都時,小米還在首都拿地建立生產基地?因為小米有望補齊首都高端製造業的這塊短板。

  互聯網第二梯隊的門檻,可以理解為市值千億美金,目前這拼多多、美團、小米的市值都差不多,都在1500億美金左右.拼多多曾一度匹敵阿里,不過現在又被阿里遠遠甩掉了。

  而互聯網第三梯隊的企業,沒有一人蔘加,京東劉強東、百度李彥宏、滴滴程維都沒來。他們都沒來可以理解,創始人在輿論層面和公眾形象總是起伏不定,企業前景目前也都不明朗,都在穩重下滑的趨勢中。

  第三梯隊的市值目前算500億美金吧,老牌互聯網企業網易也在這個梯隊,但這兩年一直沒有太出色的產品和亮點,雖然目前市值超過了百度、京東,但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是百度和京東太不爭氣了。

  另外,和抖音旗下TikTok、拼多多旗下temu、阿里旗下express(速賣通)齊名,被譽為出海四小龍之一的希音創始人許仰天沒有參加。

  為什麼希音是絕對巨頭?兩個數據對比下就會明白,希音2025年的目標GMV是800億美金,抖音海外版TikTok目前纔不過400億美金;希音今年目標收入585億美元(超過4000億人民幣),而小米的營收去年才3000億人民幣。

  四大出海電商每年將大量中國商品賣到世界各地,一年上萬億,於中國經濟的支持不可小覷。

  總之,中國互聯網巨頭和美國的科技巨頭差距還很大,美國資本市場上,他們第一梯隊的門檻是3萬億美元(蘋果、微軟),第二梯隊是兩萬億美元,谷歌、亞馬遜、meta(曾經的Facebook)。第三梯隊的門檻則是萬億美金,目前是特斯拉。連英特爾、高通都已歸為 other 了。

  另外有個大佬沒參加也挺讓人意外,無人機巨頭,大疆科技創始人汪滔。無人機領域無論技術還是營收絕對是世界巨頭,這個領域目前和AI、機器人可以説並列中美科技交鋒的三大領域。

  有的巨頭沒有參加讓人意外,有的巨頭沒有參加則不讓人意外,比如聯想楊元慶。pc領域巨頭,不僅是中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2023年營收就超過了4000億人民幣,遠在小米3000億之上。

  聯想沒有參加也可以理解,同樣是巨頭,含金量差別太大了。還有聯想楊元慶的身份,並不是企業創始人。

  就像美的方洪波、格力董明珠雖然也被稱為企業家,雖然也跟着他們所在的企業一起長大(變老),但是不是企業創始人,只是職業經理人。就像余承東名氣再大再牛 x ,也是個打工的,這種場合永遠無法和雷軍平起平坐。

  汽車領域,三大民企造車巨頭,除比亞迪王傳福外,吉利汽車李書福、長城汽車奇瑞尹同躍也沒有參加。三大造車新勢力,蔚來李斌、理想李想、小鵬何小鵬沒有一人蔘加。這個也可以理解,三大造車新勢力這兩三年是個坎。

  汽車行業參照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汽車產業發展史和目前的格局,中國造乘用車的企業還是太多了。

  目前是三大國企——一汽、上汽、廣汽,三小國企——二汽、長安、北汽,前兩者在合併。四大民企比亞迪、吉利、長城、奇瑞,還有一堆地方企業,比如江淮、江鈴,包括蔚小理在內的十來家新能源,隨着競爭內卷,大概率會至少消失一半品牌。而且外資巨頭紛紛獨立建廠,特斯拉、大眾、豐田等等,作為國際巨頭他們正式投產后不應低估重新改變行業格局的潛力。

  新能源汽車汽車產業於中國經濟轉型,於中國製造在世界汽車產業發展中帶來的榮譽,功不可沒。

  這次座談會傳統企業里面,農業方向的新希望、製造業方向的正泰、食品方向的飛鶴參加了,但中國鞋服巨頭安踏創始人丁世忠沒有參加。安踏是目前最有望超越阿迪達斯、耐克成為成為世界第一運動品牌的企業。

責任編輯:王若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