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8 04:09
「春節期間,被DeepSeek刷屏了,他們非常了不起,我們都非常欽佩。」在元宵節直播活動中,雷軍如此稱讚最近一段時間大火的DeepSeek。
然而公開盛讚DeepSeek的雷軍旗下的公司,截至目前都沒有實質性行動,旗下AI助手小愛同學至今仍未接入DeepSeek-R1模型。要知道,國內手機廠商華為、榮耀、OPPO、vivo、中興、魅族等,均已宣佈將DeepSeek-R1接入了AI助手,以提升用户的AI功能使用體驗。
(圖源:微博截圖)
一邊大力誇讚,一邊迟迟不接入DeepSeek-R1,小米冷靜異常。但對照小米手機所能提供的AI服務和小米在AI領域的佈局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理解小米的決策。
不與DeepSeek合作,不等於不重視AI,事實上小米對待AI的態度十分積極,2016年便組建了AI團隊。2024年小米發佈的澎湃OS2系統,底層架構已融入了AI,並在端側和雲側全局部署了小米大模型矩陣。
基於自研的AI架構,澎湃OS2可實現AI寫作、AI字幕、AI作圖、AI搜圖、AI翻譯、AI壁紙、AI消除等諸多功能,其中寫作、作圖、翻譯等功能,可以幫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AI字幕功能則可以提高休閒娛樂體驗,例如觀看外語視頻時,可通過AI字幕+實時翻譯,幫助我們理解視頻的內容,AI壁紙則能夠為我們拍攝的照片增加景深效果,甚至讓其活動起來,增加拍攝功能的可玩性。
(圖源:雷科技攝製)
曾被稱為「最懂用户」的語音助手小愛同學,同樣得到了AI技術的加持,升級為超級小愛,對於語音指令的識別能力顯著提升,還能通過語音指令進行查詢文件、記錄內容、填寫信息、執行操作。
超級小愛可根據用户的習慣進行學習,例如用户睡着后自動關燈、關電視,早上起牀時自動拉開電動窗簾等,做到越用越好用。其他利用AI實現的跨端智聯、AI桌面、應用生態融合,以及跨生態兼容等眾多功能,更是不勝枚舉。
前段時間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還宣佈,小愛同學已通過大模型備案,未來將提供更廣泛的功能體驗。小米大模型團隊的兩篇論文也入選NAACL 2025,並被收錄為主會長文,更證明了小米在AI領域的積累和實力。
除了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科技產品,小米還將AI技術應用在機器人領域。早在2022年,小米就推出了全尺寸人形機器人CyberOne。基於AI算法,該機器人具備完整的三維空間感知能力,能夠識別人類的身份、手勢、表情等。CyberOne短期內難以實現量產落地,但小米沒有忽視提前佈局的重要性,接連投資了全志科技、小雨智造、坤維科技等機器人上下游企業。
(圖源:小米)
2024年NVIDIA CEO黃仁勛表示,未來只有三類機器人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即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小米提前兩年推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可見對於AI、機器人行業的敏感性。
在AI領域,小米已擁有不菲的技術積累,除了短期內在C端市場沒有太高商用價值的機器人,其他功能和體驗主要圍繞手機,以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為核心,打造「人車家」智能生態。也正因如此,包括小米在內的手機廠商開發的AI助手,討論度普遍沒有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等AI工具高。
DeepSeek-R1在文字生成、數學推理等方面表現優異,本質上仍屬於大語言模型,手機的AI助手卻需要處理多模態信息。接入DeepSeek-R1,只能一定程度提高AI助手的能力,無法完全取代手機廠商開發的多模態AI大模型。
小米未接入DeepSeek-R1,原因或許在於小米自己開發了AI大模型,併爲手機加入了大量AI功能。在小雷的實測中,面對數學推理問題時,小愛同學的能力與DeepSeek-R1雖有差距,但沒有給小雷落后很大的感覺。AI技術實力不弱的小米,接入DeepSeek-R1的意義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大。
更何況小米堅持技術自研,即將投入鉅額研發資金補齊AI領域的短板,未來超級小愛的能力未必會落后於DeepSeek、豆包等國內第一梯隊AI工具。
2024年底,小米在AI領域爆出了兩條重磅消息,一條是開出千萬年薪招攬AI天才少女羅福莉,另一條是投入巨資打造GPU萬卡集羣。
在阿里達摩院期間,羅福莉曾負責AliceMind開源項目,主導開發了多語言預訓練模型VECO。進入DeepSeek之后,羅福莉又參與了DeepSeek-V2模型的開發工作。DeepSeek開發的AI大模型能夠在全球範圍引發轟動,不僅因能力突出,更關鍵的是成本極低。
小米在行業也以「性價比研發」聞名,例如進軍汽車行業后,僅投入大約130億元便開發出銷售火爆的SU7車型(加上渠道建設、人員成本等,總成本約為300億元),羅福莉與小米集團的屬性十分契合。然而羅福莉的高中班主任在李波接受採訪時表示,羅福莉還沒有決定加入小米。目前羅福莉的知乎平臺認證依然是深度求索-DeepSeek,看來她並未被千萬年薪打動。
(圖源:知乎截圖)
OpenAI帶火AI行業后,AI技術人才的身價也跟着水漲船高,如羅福莉一般參與過多個重磅項目開發工作的頂級AI人才,自然不缺公司願意出高價招攬。R1模型爆火后,DeepSeek估計也會開出天價薪酬避免人才流失。
至於萬卡集羣,界面新聞報道稱,2023年4月小米組建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之時,就已擁有了6500張GPU,如今積極搭建萬卡集羣,增加數據中心的算力規模,為未來可能需要的訓練任務和推理任務夯實算力基礎。
儘管DeepSeek-R1證明了無需高昂算力成本,就能訓練出媲美OpenAI o1模型的AI大模型,但服務用户時推理任務仍需要龐大的算力規模。近期小雷在使用DeepSeek官方提供的服務時,頻頻遇到「服務器繁忙」情況,一天下來DeepSeek也回答不了幾個問題,體驗有些糟糕。
(圖源:豆包AI生成)
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蘋果也曾考慮與DeepSeek合作,為中國iPhone用户開發AI功能,但考慮到對方沒有為大型企業服務的經驗與能力,最終選擇放棄。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僅中國大陸地區,小米手機月活用户就達到了1.6億,推理任務所需的算力規模可想而知。不只是小米,任何頭部手機廠商都需要打造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或者與大型雲服務企業合作,避免在AI時代身陷算力不足的尷尬境況。
免費的DeepSeek-R1固然很香,但強者向來應當依靠自己。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不會因DeepSeek的強大,就放棄自研AI大模型。小米同樣如此,可以借鑑DeepSeek訓練V3、R1等模型時所使用的知識蒸餾技術,以降低大模型訓練成本,但不能照搬DeepSeek-R1,導致喪失自研能力。
其他手機廠商為AI助手接入DeepSeek-R1,一方面是爲了補齊自研AI大模型推理能力的短板,另一方面可能是爲了蹭DeepSeek的熱度。最近一段時間,幾乎各行各業都在蹭DeepSeek的熱度,手機、電視、汽車、電腦等領域,均有大量企業宣佈接入DeepSeek-R1。本身影響力足夠強大,不需要吃這份流量的小米,自然也不用蹭DeepSeek的熱度。
受限於手機廠商的屬性,小米開發的AI大模型,除了部分佈局未來,用在了機器人領域,其他大多數功能特性集中於優化手機體驗和豐富手機的功能,從而提高手機的可玩性,純粹的邏輯推理並非小米AI大模型的強項。
但正如雷軍所言,「AI事實上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AI工具,AI會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讓生活更便利。」AI正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而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手機,必然是AI技術的重要載體。
全方位提升AI的能力,打造可以實現輸入任何模態信息、輸出任何模態信息的通用大模型,是AI大模型領域的趨勢,也是所有手機廠商、AI公司衝刺的目標。
(圖源:雷科技攝製)
千萬年薪招攬羅福莉和構建萬卡集羣兩則消息,證明了小米對於AI技術的重視,以及不惜成本研發AI技術的決心。超級小愛現階段的表現不算亮眼,但只要肯投入資源研發AI技術,小米AI技術自然能夠進步。
DeepSeek-R1的成功,證明了低成本開發高水準AI大模型的可能性,小米或將效仿DeepSeek,通過知識蒸餾技術縮短AI大模型的訓練時間、降低AI大模型的訓練成本,最終打造出行業第一梯隊的AI大模型。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