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杭州六小龍,迎來第一個IPO

2025-02-17 14:56

資本市場終於盼來了"杭州六小龍"的投資機會。2月14日,杭州羣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羣核科技)的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繼DeepSeek攪動全球科技產業,宇樹機器人上春晚之后,杭州以"中國硅谷"的姿態,再次站上世界科技的舞臺。

隨着羣核科技此次交表,中國新一代高科技公司發展的路徑和底色也被一併揭開。

招股書顯示,羣核科技目前主要的營收模式是家居設計軟件(酷家樂)的訂閲服務。基本財務情況顯示,羣核科技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九個月的營收分別為6.01、6.64和5.53億元。以2024年前九個月的營收計,公司對應營收增長為13.8%,不算很快,但在穩定增長中。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羣核科技仍處於投入期。公司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個月虧損分別為7.04、6.46和4.22億元,整體呈現虧損收窄態勢。最亮眼的數據是毛利率,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九個月,公司毛利率分別為72.7%、76.8%和80.4%,遠超中國SaaS行業平均(申萬三級行業:橫向通用軟件,50%左右)毛利率水平。

超高的毛利率但較低的營收增長率,暴露出羣核科技的業務邏輯。

以軟件公司的角度看,能長期維持的高毛利率代表羣核科技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是運營成本跟隨業務開展而不斷攤薄的結果。但從科技公司角度看,羣核科技不到20%的營收增長率又有點低。這顯示出羣核科技主營的家居設計軟件賽道天花板或將見頂。

"如果用家居SaaS來形容羣核科技,是對羣核科技最大的誤解"。

展望公司未來,羣核科技董事長黃曉煌認為空間設計並不是公司最主要的發展邏輯。

2011年,羣核科技在杭州註冊成立。在過去數年的發展中,依靠一套能在室內空間渲染設計並能直接輸出用於生產數據的軟件,羣核科技在國內取得空間設計軟件龍頭地位。按照2023年的收入計,羣核科技以22.2%的市場份額佔據中國空間設計軟件提供商第一的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羣核科技積攢的設備和經驗,恰好迎上了AI進化的機遇。

爲了以低成本完成高效率渲染,羣核科技創立至今,它將擁有的GPU基礎設施結合雲基礎設施,通過優化算力分配,進一步支撐其核心業務完成複雜的大模型訓練和渲染質量提升。

而在十幾年的合作中,羣核科技通過和B端、C端的合作,在自家平臺上積累了超過3.6億個3D模型訓練數據,而這些基於真實家居需求而得到的數據符合真實世界物理規律。

從AI三大要素——算力、數據和算法來看,羣核科技佔到了兩個核心要素。

羣核科技想做"空間智能第一股",新定位能否成為助力這家公司衝擊IPO的關鍵?

軟件訂閲是主業,但羣核科技想做AI訓練平臺

空間設計和可視化,是羣核科技最主要的業務。從產品角度拆解,羣核科技的營收來源於空間設計軟件酷家樂、海外版產品Coohom,以及一個面向室內環境AI開發的羣核科技空間智能平臺(SpatialVerse)。

酷家樂作為羣核科技的主打產品,主要用於室內空間設計及渲染。目前廣泛應用於設計住宅、辦公樓、零售連鎖店等商業項目。其軟件特色在於,可以將設計圖紙自動轉換成用於生產的指令。這意味着,酷家樂允許設計者直接與裝修材料(或家居)廠對接,完成從設計到下單的定製流程。

Coohom相當於是海外版的酷家樂,主要目標市場為美國、韓國、日本及東南亞。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羣核科技海外收入佔比為7.4%。可見,海外市場並不是羣核科技目前主要經營的市場。

羣核空間智能平臺的概念稍微有點抽象。其誕生背景是羣核科技在經營空間設計軟件的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現實存在的物理模型。爲了讓這些物理模型能像"搭積木"一樣在虛擬空間中擺放,羣核科技在空間智能平臺中提供了一系列工具鏈,讓用户可以直接調用模型數據,也可以利用AIGC生成虛擬空間環境。

除了用於室內設計,羣核科技認為空間智能平臺還可以用於支撐具身智能、AR/VR系統的空間認知能力訓練。具體方式,是羣核科技在高保真RTX(光線追蹤)渲染的基礎上,將OpenUSD(一種3D場景描述技術,空間三維建模)與NVIDIA Isaac Sim(英偉達機器人仿真訓練平臺)對接。從而讓具身智能可以在空間智能平臺上,利用模型數據進行仿真訓練,進而降低具身智能的訓練成本。

不過,從營收模式的角度上看,羣核空間智能平臺的商業化還處於相當早期的階段。

招股書提到,羣核科技的營收主要來源於提供軟件訂閲服務。其中,酷家樂和Coohom分為高級版和企業版,分別向個人和企業用户提供服務。羣核空間智能平臺則是提供定製解決方案,按照用户數、計算耗時、算力等條件計費。對應收入模式佔比,截止2024年9月30日,訂閲模式為羣核科技貢獻了98.3%的收入,而包含模型服務、技術配置服務及客户培訓在內的專項服務收入僅佔總營收的1.7%。

就羣核科技的家居設計業務而言,以SaaS行業的標準審視公司財務數據,羣核科技發展得還算不錯。

一般而言,人效指標能夠反映SaaS公司軟件的通用性,高人效代表着軟件不依賴人來運營。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羣核科技擁有1388名人員的團隊。以2023年同期比例估算,2024羣核科技ARR(客户當年訂閲收入)約為7.4億元,對應人效為53.4萬。

以辦公軟件賽道作為對比。飛書2024年裁員前,約5000人團隊,2億美元ARR,對應人效約為29萬。金山辦公在2023年報披露,訂閲收入36.1億,4558人,平均訂閲人效約為79萬。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家居設計軟件市場空間遠低於辦公軟件,羣核科技的人效數據實際"含金量"可能不低於金山辦公。

從營收的可持續性來看,羣核科技未來的營收也比較樂觀。

客户數量層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羣核科技共計擁有45.94萬名客户(企業+個人),九個月間增長2.78萬名客户。由於羣核科技並未直接給出客户留存率,只給了淨收入留存率(計算方式:固定12個月為周期,客户分類項總訂閲收入的比值)。結合客户數量和平均客户訂閲收入的變化,可以看到羣核科技的收入正在向大客户(年付費超過20萬元)羣體集中。不過,集中的客户羣體並未削減羣核科技的議價權。對比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數據,羣核科技的毛利率從76.5%上升至80.4%,羣核科技的業務正在"越賺越多"。

作為一家空間設計軟件公司,羣核科技為何要在發展非常順暢的階段,要着重強調空間智能平臺對具身智能訓練的價值?

或許是因為,羣核科技要打開收入上限。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空間設計軟件的行業成長潛力有限。預計到2028年,中國空間設計軟件市場CAGR5(複合增長率)為17.7%,對應68億元的市場空間。全球市場,行業空間預計將從2023年的180億增長至369億元,對應CAGR5為15.5%。

誠然,羣核科技在2023年做到了國內行業市佔率第一。但結合市場CR3已經超過60%的情況看,國內空間設計軟件已經呈現寡頭競爭格局。至於海外市場,羣核科技的海外業務營收佔比實在是太低了。

"羣核科技就是這些所有機器人訓練的‘道場’"。

誠如黃曉煌在IF 2025大會上的發言。在主營業務的基礎上,羣核科技正在思考一條公司未來發展的新"出路"。

擁抱AIGC,空間智能盤活IPO?

頂着"杭州六小龍"的頭銜,羣核科技是這六家公司中最早向IPO衝擊的一家。

早在2021年,羣核科技就已經向美國證監會提交招股書,但並未成功上市。彼時,聚焦於家居行業的空間設計業務和美股的環境,沒辦法讓羣核科技撐起一個上市的夢。

但乘上AIGC的東風,通過升級技術能力,羣核科技邁了一個新臺階,在圖像渲染速度、逼真性等指標上有了實質突破。

以關鍵的圖像處理速度為例,想要處理一張典型2K圖像,兩年前,它需要53秒,而當時間來到AIGC突飛猛進的兩年后,於2024年,羣核科技將它的處理速度提升到了單張1.2秒以內,遠快於行業內平均水平。對比業內,商湯秒畫生成一張分辨率2K的圖片需要10秒。

羣核科技"啟真"引擎渲染速度提升效果

除了空間設計業務深度融入AI能力,羣核科技通過在家居SaaS中積累十幾年的數據和產品能力也找到了"第二曲線"——用符合物理世界規律的數據集,支撐具身智能的訓練。

正如同英偉達在AI時代憑藉GPU成爲了算力硬通貨的供應商,羣核科技也在這一波AI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發展可能性。

步入通向AGI的快車道,羣核科技對自己的定義關鍵詞有二:GPU算力集羣+物理世界模擬器。

為什麼一家空間設計公司在GPU基礎設施上做了大量儲備?這和羣核科技的創業故事密切相關。其創始人之一、羣核科技董事長黃曉煌,曾經在英偉達負責CUDA語言開發。

離開英偉達后,黃曉煌和他的兩位校友一起創立羣核科技,研究起了GPU高性能計算的問題,通過將雲端GPU的快速渲染能力應用到家居行業,纔有了主營業務產品酷家樂。所以,做算力優化確實是這家公司的優勢之一。

"物理世界模擬器"是羣核科技打出的另外一張牌。深耕家居空間設計多年,羣核科技積攢了大量包含真實物理規律的、大規模的高質量合成數據,這給了黃曉煌笑言"找不到第二家公司"的底氣。

在具身智能的訓練中,數據集來源可分為兩類:仿真數據和真實數據,前者可應用於泛化場景中的快速學習,后者則更適用於機器人在細分場景中學習。

在採訪中,黃曉煌曾經表示,由於在純物理環境中訓練成本昂貴,機器人公司訓練一定需要用到合成數據,其區別只在於用到的多與少。"有的公司可能99%都是合成數據,有的公司可能80%、50%。"

而羣核科技提供的就是符合物理規律的合成數據,由於家居設計中對物理規律的要求更高,基於過往十幾年的客户數據和平臺引擎搭建,羣核科技能夠為具身智能提供其訓練所需的合成數據。

基於此,羣核科技推出了羣核空間智能平臺(SpatialVerse),其通過利用龐大的物理正確數據集庫,支持虛擬環境中的AI生成內容(AIGC)模型訓練和智能機器人、AR/VR系統的認知能力提升。

NVIDIA Isaac Sim仿真項目

但在羣核科技披露的客户合作故事中,目前只查詢到了其和智元機器人達成合作,而目前市場上多家俱身智能的訓練數據確實來自於合成數據,但這些數據的來源多來自於公司通過合成數據自主訓練對應大模型,再基於模型生成源源不斷的數據。

杭州六小龍之一的宇樹科技也在最近開源了一眾訓練信息,其中就包括訓練的場景數據集。在具身智能通往AGI的前路上,羣核科技提供的合成數據能否具備如此稀缺的市場價值?

在做好主營業務之外,如何抓住AI風口上衍生的新機遇,將其變成公司業務的護城河?這是羣核科技接下來要回答的問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