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7 07: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報告導讀】
1. 宏觀:金融數據背后的供給與需求——2025年1月金融數據解讀
2. 策略:把握科技浪潮,佈局未來核心資產
3. 策略:科技資產估值重塑引領本輪春季躁動行情-A股投資策略周觀察(20250216)
4. 固收:生產需求回升,收益率曲線走平——經濟數據與利率市場表現追蹤(20250210-0216)
5. 2025年2月月中科技金股投資組合報告:預期發力,風險偏好提升
6. 計算機:全球科技動態追蹤:DeepSeek火爆全球,AI即將迎來新一輪繁榮期
7. 金工:ETF市場及配置策略跟蹤月報:大宗商品迎開門紅,科技板塊淨流入明顯
銀河觀點
宏觀:金融數據背后的供給與需求——2025年1月金融數據解讀
張迪(金麒麟分析師)丨宏觀首席分析師
S0130524060001
詹璐丨宏觀經濟分析師
S0130522110001
一、核心觀點
2025年2月14日,央行發佈2025年1月金融數據,1月M1(新口徑)同比0.4%(前值1.2%),M2同比7.0%(前值7.3%)。新增社融7.06萬億元,同比多增5866億元,社融增速8.0%(前值8.0%)。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5.13萬億元,同比多增2100億元,貸款增速7.5%(前值7.6%)。新增信貸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企業中長貸表現強勁,釋放積極信號。
貨幣供應量數據:M1、M2增速下行。
M1增速下行可能主要受到春節錯位的擾動。本月M0增速為17.2%(前值13%),快速上行,因此M1增速的回落主要來自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户備付金。2025年農曆除夕為1月28日,去年則為2月9日,春節前一般是企業集中發放工資、獎金的時間窗口,資金由企業流入居民,可能在居民定期存款或者理財沉澱,這可能是本月M1增速下行的主導因素,預計將在2月快速回升,3月之后的M1增速趨勢更具有參考意義。
M2增速下行主要可能受到存款流向理財、財政存款流入私人部門減慢的影響。1月金融機構新增存款4.3萬億,同比少增1.2萬億。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3.0萬億,企業存款同比少增1.3萬億,主要反映春節錯位企業流入居民的影響。非銀存款同比少增1.6萬億。1月與化債相關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發行約1719億元,速度環比2024年12月明顯減慢,財政存款流入私人部門的速度可能有所放緩。
社融數據:社融增速8%,與上月持平。
社融支撐主要來自信貸和政府債券融資。1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866億元,支撐項來自信貸和政府債券融資,分別同比多增3799億元和3986億元。政府債券融資增速繼續上行,去除政府融資的社融增速則轉為下行,環比下行0.05pct。有效社融增速(中長期貸款+委託+信託+直接融資)基本持平。
本月新增貸款創歷史新高,居民信貸弱於去年,企業信貸則好於去年,企業中長貸實現同比多增,但票據衝量較為明顯。1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5.13萬億元,同比多增2100億元,創歷史新高。居民短貸和中長貸都弱於去年。企業信貸則表現偏強,其中企業短貸、中長貸分別同比多增2800億元,票據融資同比少減4584億元。企業信貸表現偏強可能受到兩個因素的驅動:1、銀行實現開門紅的拉動;2、化債和不良資產處置兩項因素的影響在本月減輕。本月可能票據融資同比明顯少減,可能存在衝量現象。
貨幣政策展望:適度寬松取向不改,但降息節奏可能發生改變,再次降息需要等待。近日央行發佈2024年4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基於對中國經濟2025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全球風險上升的判斷下,重申貨幣政策取向「適度寬松」的同時,提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釋放貨幣政策力度和節奏可能擇機調整的信號。1季度降息的空間主要受到匯率制約,央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不會改變。降息窗口可能會在二季度美聯儲降息預期重燃之后逐漸打開。降準和買斷式逆回購都會是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的重要工具,同時降準可以節約銀行成本,支持信用擴張,1季度落地的概率仍然較大。2025年貨幣政策取向轉向適度寬松仍是基本敍事,全年降息降準的空間仍在,全年可能累計調降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利率)30-40BP,引導5年期LPR下行40-60BP。全年可能累計降準100-150BP。央行公開市場國債全年累計淨買入可能在2萬億元之上。
對投資的影響:本月信貸偏強可能主要來自供給拉動,持續性則需要來自需求的確認。本月信貸創新高可能主要來自信貸供給在1月的集中釋放,持續性需要來自私人部門需求的回升。一方面居民信貸的需求依然取決於地產銷售的持續改善;另一方面企業貸款,特別是中長期貸款的回升依然需要投資意願的上行,以及政府項目投資的拉動。企業中長期貸款在2024年4月后持續表現偏弱,政府項目投資對企業中長期貸款的拉動作用可能減弱,2025年1月表現偏強,后續仍有待觀察。短期由於信貸數據偏強以及資金價格偏高,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存在上行的壓力,但是目前尚不能完全打破當下信用擴張依然面臨需求約束的背景下,我們預測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年內波動區間為1.5%-1.8%,根據我們測算,1.64%可能是現階段較為合理位置。
二、風險提示
1.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風險;2.央行貨幣政策超預期的風險;3.政府債券發行超預期的風險;4.美聯儲貨幣政策超預期的風險。
策略:把握科技浪潮,佈局未來核心資產
楊超丨策略首席分析師
S0130522030004
一、核心觀點
指數概述: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於2025年1月20日正式發佈,基日為2019年12月31日,基點1000點。它涵蓋科創板上市股票及紅籌企業存託憑證,剔除ST和*ST證券。採用總市值加權法計算,市值覆蓋度近97%,全面反映科創板整體運行。截至2025年2月13日,收盤價1174.88,總市值74919.12億元,成分股567只,同期科創板股票總數585只。
成分股行業分佈:科創綜指的成分股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創新驅動行業。一級行業中,電子行業佔據最大比重,共138只成分股,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行業分別有107只和87只成分股,計算機行業有65只成分股。相較而言,其他行業如有色金屬、家用電器、農林牧漁等成分股數量較少。二級行業中,半導體、醫療器械、軟件開發等行業的成分股數量均超過20家,進一步強調了科創板對高科技領域的集中佈局。
成分股市值分佈:從市值分佈來看,科創板市場的市值呈現較大的分散性,集中度較低。大約70.55%的成分股市值低於100億元,反映出市場中大部分公司處於初創或成長期,具備較大成長潛力和較高的市場波動性。市值在100億元至199億元的公司佔比16.05%,在200億元以上的公司則相對較少。
科創規模指數:科創綜指涵蓋567只成分股,廣泛代表市場表現;科創50指數反映市值較大、成長性強的龍頭企業;科創100指數側重中等市值企業;科創200指數關注中小市值企業。
科創行業指數:科創信息指數專注信息技術,科創生物指數代表生物醫藥,科創芯片指數專注半導體,科創高裝指數關注高端裝備製造,科創材料指數代表新材料行業;而科長三角和科大灣區指數則分別代表長三角和大灣區的科創企業發展情況。
綜合市場表現:自2024年以來,截至2025年2月12日,科創綜指的表現較為穩健,其累計漲幅為8.71%。科創50指數的漲幅較為顯著22.20%,而科創100指數和科創200指數則分別僅上漲了0.59%和下降了2.46%。行業指數的表現也存在差異,科創芯片指數上漲了43.53%,科創信息指數上漲了38.05%,科創生物指數和科創新能源指數兩大行業則面臨一定壓力,分別下跌15.00%和28.04%。其他指數,如科創高裝指數和科創材料指數分別上漲了0.82%和下跌了12.33%。
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ETF:景順長城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ETF,不僅能夠通過ETF跟蹤科創板市場的價格表現,還能享受企業分紅帶來的額外回報,是追求科技成長紅利的投資者的優質選擇。建議關注:景順長城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ETF(589893.OF)。雖然該指數本身不包含分紅再投資收益,但該ETF通過其成分股的現金分紅,能夠為投資者帶來額外的潛在收益。在符合基金分紅政策的情況下,ETF將會將部分收益分配給投資者。
二、風險提示
海外降息不確定風險;特朗普新政策不確定風險;地緣因素擾動風險;市場情緒不穩定風險;國內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風險。
策略:科技資產估值重塑引領本輪春季躁動行情-A股投資策略周觀察(20250216)
楊超丨策略首席分析師
S0130522030004
一、核心觀點
本周A股行情:(1)本周(2月10日-2月14日),全A指數上漲1.67%。北證50漲幅仍然靠前,達3.84%。上證50、創業板指、中證1000相對跑贏全A指數。市場整體震盪向上,DeepSeek概念相對強勢,但個股走勢出現一定分化,春節檔票房火爆帶動傳媒股持續走強。(2)從風格來看,本周中證1000(1.87%)漲幅大於滬深300(1.19%),小盤股表現相對較強;消費、成長風格分別上漲2.19%、2.09%,漲幅大於全A指數,而周期、金融、穩定風格漲幅相對靠后。(3)從行業來看,本周一級行業漲多跌少,其中,TMT板塊漲幅顯著,消費板塊部分行情也相對較好。漲幅靠前的三個行業依次為傳媒、計算機、商貿零售,煤炭、國防軍工、石油石化等行業有所回調。
本周資金流向:(1)本周A股市場交投活躍度維持在較高水平。日均成交額為17496億元,較上周日均成交額增加1339.78億元;日均換手率為1.9171%,較上周日均換手率上升0.17個百分點。(2)本周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為2015.62億元,較上周的日均成交額小幅下降20.27億元。本周融資和融券余額均上升。(3)本周新成立基金中,權益類基金佔比環比下降。按基金成立日統計,本周新成立基金6只,發行份額為42.71億份。其中,權益類基金共有4只,發行份額5.13億份,本周份額佔比12.01%,較上周下降74.86個百分點。
本周估值變動:本周A股寬基指數估值多數上行。全A指數的PE(TTM)估值較上周上漲1.65%至18.74倍,處於2010年以來60.91%分位數,處於歷史中等水平;全A指數的PB(LF)本周上漲1.65%至1.60倍,處於2010年以來19.68%分位數水平,處於歷史低位水平。全A股債利差為3.6802%,高於3年滾動均值(3.3119%),處於2014年以來從低到高86.89%分位數水平。
未來投資展望:春季躁動行情已然開啟,本周DeepSeek概念維持相對強勢,AI應用端行情突出。短期來看,在經歷快速上漲行情后,個股表現或呈現一定分化態勢。但在國內經濟處於新舊動能切換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疊加一系列政策提振下,A股市場結構性估值重塑機會較大。當前全A指數市盈率估值處於歷史中位水平,但相比海外市場來講仍然處於偏低位置,具備估值吸引力。《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的出臺,在短期內將顯著提振A股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隨着政策的逐步落實,A股市場有望迎來更多來自中長期資金支持,資金結構將更加穩健,投資者的長期信心將進一步增強。后續還需關注特朗普對華政策以及國內經濟基本面修復節奏的擾動。總體來看, A股市場有望呈現出螺旋式震盪上行的特徵。配置方面,重點關注:(1)基於自主可控邏輯與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科技創新主題。(2)擴大內需導向下的「兩重」和「兩新」主題。(3)繼續看好安全邊際較高的紅利板塊,重點關注央國企。
二、風險提示
國內政策力度及效果不及預期風險;地緣因素擾動風險;市場情緒不穩定風險。
固收:生產需求回升,收益率曲線走平——經濟數據與利率市場表現追蹤(20250210-0216)
劉雅坤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
S0130523100001
周欣洋丨固定收益分析師
S0130524080001
一、核心觀點
基本面高頻跟蹤:生產指標表現多數回升;受春節與去年時點錯位影響,房地產指標同比表現大幅回升;通脹物價板塊表現基本回落;物流板塊表現環比均回落。本周生產指標整體表現多數回升,汽車半鋼胎開工率逐漸恢復至節前水平,環比大幅回升44.47pct;需求端部分指標受春節錯位影響,表現均同比大幅回升,其中 30中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因去年春節期間數據水平較低(5.2萬平方米),同比回升更多為2184%;通脹板塊表現基本回落,在2.3-6%間;物流與交通板塊表現環比均回落,在0.5-7.3%間,但交通出行已回到節前水平。
生產與開工表現多數回升,高爐開工率恢復至節前水平(73.85%)。生產相關數據方面,本周表現多數回升,其中汽車半鋼胎開工率逐漸恢復至節前水平,環比大幅回升44.47個百分點至73.85%,PTA負荷率環比小幅回升1.39個百分點至83.77%,高爐開工率持平於78%。
需求端商品房成交面積大幅回升。房地產方面,受春節與去年時點錯位影響,表現均同比大幅回升,其中 30中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因去年春節期間數據水平較低(5.2萬平方米),同比回升更多為2184%,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積(數據滯后一周)同比回升37.76%。
物價指數基本回落,在2.3-6%間。生活資料方面,食用品表現整體回落,其中豬肉平均批發價、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數據滯后一周)分別環比回落3.38%、2.30%;生產資料方面,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環比小幅回升0.10%(數據滯后一周),原油價格同比回落5.92%。
物流環比表現回落0.5-7.3%,交通回升至節前水平。出口物流方面,本周表現整體回落,其中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綜指SCFI、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數據滯后一周)分別環比回落7.27%、0.62%;城市交通方面,一線城市地鐵客運量較節后首周繼續回升39-53%,已回升至節前水平。
債券市場表現跟蹤:本周利率債一級市場發行規模整體回升,其中同業存單回升幅度較大。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為6.0%,地方政府債整體發行進度7.6%;二級市場利率表現上,長、短端利率分別上行4.89BP、15.24BP,收益率曲線整體上移且平坦化;公開市場資金本周淨回籠5609億元,下周逆回購到期規模10443億元。
一級市場發行情況:利率債發行方面,本周發行整體回升,發行國債3535.6億元、地方債1614.7億元,同業存單7914.8億元,國債、地方債、存單發行規模較上周分別回升815.6億元、214.1億元、2567.7億元;按新增專項債和新增一般債額度分別為4.5萬億元和0.72萬億元計算,本周地方債整體發行進度達到7.6%,新增專項債和新增一般債發行進度分別為6.0%、17.5%。
二級市場利率表現:截至2/14,本周10Y-1Y期限利差較上周回落10.35BP,國債收益率曲線較上周整體上移且有所平坦化;1Y國債收益率較上周上行15.24BP收於1.38%,10Y國債收益率較上周上行4.89BP收於1.65%。
公開市場操作及下周重要數據:本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淨回籠5609億元;截止2/15公佈的下周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為5274.98億元,逆回購到期10443億元;下周主要關注將公佈的1月貨幣當局儲備貨幣與國外資產等數據。
二、風險提示
1. 經濟基本面超預期回升影響債市主線風險。
2. 政府債供給節奏超預期的風險。
3. 債市利率超預期大幅回調風險。
2025年2月月中科技金股投資組合報告:預期發力,風險偏好提升
蔡芳媛丨策略分析師
S0130517110001
一、核心觀點
「春季行情」進行時,把握結構性機會。春節過后A股迎來「開門紅」,迎來春季攻勢窗口期。從統計的2015-2024年10年曆史數據來看,春節后A股上漲、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較大。我們認為2月中到3月中這個階段,市場有望延續震盪向上行情,A股估值中樞有望持續抬升。多因素共同推動春季反彈行情包括:1)流動性回暖,增量資金持續進場;2)3月兩會將召開,考慮到通常A股在兩會前市場多數呈現積極的表現,政策預期帶動風險偏好提升。政策驅動是聚焦的關鍵點之一,受益於兩會政策預期的相關板塊值得重點去把握。3)目前經濟數據平穩復甦,投資者信心會持續修復;4)3-4月是業績驗證期,那麼2月中至3月中正好處於2024年年報預期的投資窗口期,未來政策可能偏積極、市場在流動性整體寬松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后續企業盈利改善的預期加強,帶動市場風險偏好持續提升。近期DeepSeek-R1模型憑藉高效率的優勢,引領AI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加快。AI手機、AI電腦、AI服務器等產品需求大幅增長,預計到203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3.68萬億美元。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形成合力,中國正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加快產業佈局。人工智能正從走向大規模商業化,未來將深度賦能各行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DeepSeek的快速崛起帶動中國資產重估,外資加速流入中國資本市場。建議聚焦受益於有政策助力預期的成長型價值股。
二、風險提示
1)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的風險;2)中美摩擦加劇的風險;3)上市公司盈利不及預期的風險;4)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的風險。
計算機:全球科技動態追蹤:DeepSeek火爆全球,AI即將迎來新一輪繁榮期
吳硯靖丨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
S0130519070001
一、核心觀點
DeepSeek火爆全球並影響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鏈格局,以AI Agent為代表的AI應用及端側AI有望迎來爆發期。2月9日,沙特阿美旗下Aramco Digital宣佈,DeepSeek在其位於沙特阿拉伯達曼的數據中心開始運營。而此前2月6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聯合宣佈已完成DeepSeek - R1及V3模型在雲計算平臺的全面接入。DeepSeek AI助手一經推出已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AI應用之一,目前日活用户量已經突破3000萬。
美國科技巨頭持續投入基礎設施算力,凸顯科技巨頭對人工智能領域前景的樂觀態度。微軟、亞馬遜、谷歌、Meta這四家美國科技公司2024年資本支出均達到史上最高點,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仍將高速增長。2月7日亞馬遜發佈第四季度財報,公司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計劃在今年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大部分用於數據中心建設。谷歌母公司Alphabet計劃在2025年投入約750億美元用於資本支出;Meta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為600億-650億美元。
我們認為:DeepSeek通過架構優化和訓練方法革新降低單次訓練和推理的算力需求,壓縮成本至行業極低水平,但並未打破Scaling Laws的本質與創新邊界,算力需求依然長期增長,由於低成本將大幅推動應用普及,未來推理算力將接棒訓練算力成為算力消耗主力,全球AI+行業應用、端側AI預計將迎來新一輪繁榮期。
股指動態:2月5日至11日,美股科技小幅回調,A股計算機累計漲15.65%。標普500指數累計+0.5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0.05%,費城半導體指數+2.08%;TAMAMA科技指數-1.05%;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2.63%;恆生科技指數+3.31%;計算機+15.65%。
個股表現:2月5日至11日,熱門科技股大部分上漲。據統計,相比2月5日收盤價,2月11日盤后,蘋果合計+0.17%,英偉達+6.38%,特斯拉-13.13%,谷歌-3.14%,亞馬遜-1.44%,META+2.12%,微軟-0.45%,ARM-8.96%,英特爾+6.72%,高通-2.20%,AMD-0.81%。
10年期國債及匯率:2月11日,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為4.54%,相較2月5日累計上升11bps;2月11日,美元兑人民幣中間價報7.17;較2月5日價累計調貶23個基點。
二、風險提示
技術迭代不及預期風險;科技巨頭競爭加劇風險;法律監管風險;供應鏈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風險。
金工:ETF市場及配置策略跟蹤月報:大宗商品迎開門紅,科技板塊淨流入明顯
馬普凡丨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
S0130522040002
吳金超丨金融工程分析師
S0130523080002
一、核心觀點
市場表現回顧:過去一個月,大類資產表現商品>債券>股票。權益方面,1月主要寬基指數震盪下行,其中,創業板指下跌3.63%,滬深300下跌2.99%,中證500下跌2.38%,中證1000下跌1.87%。債市方面,1月信用債>利率債。國開債指數收漲0.19%,信用債(AAA)和信用債(中高等級)指數分別收漲0.24%和0.22%。大宗商品方面,1月主要商品指數表現優異。儘管全球經濟增長逐漸趨於穩定,但貿易政策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然較高,推動了黃金價格的上漲,南華黃金上證4.62%。而原油市場受到美國對俄能源制裁以及美國通脹數據降温的影響,價格走高,南華能化上漲2.41%。此外,南華工業品上漲2.23%,南華金屬上漲1.82%,南華農產品上漲0.60%。
ETF市場變化:截至2025年1月31日ETF共1063只,規模36938.4億元。本月ETF增加31只,整體規模減少248.2億元。股票型基金共856只,新增25只,佔總量的80.5%;從規模上看,規模達28480.8億元,減少了395.8億元,佔比達到77.1%。寬基ETF總規模為21612.5億元,減少了244.0億元,主要集中在滬深300,規模達到9715.4億元。行業和主題ETF總規模為5904.3億元,減少了182.7億元。1月新成立的ETF中,寬基ETF新增17只,行業和主題ETF新增8只,主要集中在科創AI主題;跨境型ETF新增2只,債券型ETF新增4只。資金淨流入方面,1月寬基ETF淨流入達803.6億元,行業主題淨流入196.0億元;板塊上,1月科技板塊淨流入明顯。
ETF策略表現:宏觀擇時策略:我們改良美林投資時鍾並將其應用於大類資產配置,以ETF作為投資標的構建可交易的ETF宏觀擇時策略。我們構建經濟指數與流動性指數,並將經濟狀態劃分爲四個周期。2025年1月基於Gaussian分佈的模型策略實現收益率0.74%,基於Copula分佈的模型策略實現收益率0.71%。動量擇勢策略:ETF動量擇勢策略使用XGBoost預測出的ETF上漲概率作為動量指標,以基金份額歷史分位數代表擁擠度,選擇動量排名前20且(1-擁擠度分位數)排名前20的板塊,最后選擇板塊內動量最大的ETF。2025年1月,基於動量和擁擠度構建的動量擇勢ETF策略實現收益率-3.61%。低波擴散行業輪動策略:基於低波擴散行業輪動模型,並將模型結果應用在ETF配置。每期選出6箇中信一級行業對應ETF進行等權配置,2025年1月行業輪動策略實現收益率-5.42%。二階隨機佔優策略:每個月根據資金流向等指標對行業進行打分,通過Copula模型及二階隨機佔優積分條件為約束條件,優化計算ETF持倉權重,策略在1月收益率為-3.04%。
二、風險提示
報告結論基於歷史價格信息和統計規律,但二級市場受各種即時性政策影響易出現統計規律之外的走勢,所以報告結論有可能無法正確預測市場發展,報告閲讀者需審慎參考報告結論。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業績表現,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摘自: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2月17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銀河證券每日晨報 - 20250217》
分析師/責任編輯:周穎
評級體系: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10%以上。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10%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20%以上。
謹慎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20%之間。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