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凌波仙子」寄春來

2025-02-17 07:31

英國詩人雪萊留下一句廣為傳頌的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而在我國,也有一種花卉,雖盛開在寒冬,卻似報春使者,悄然預示着春暖花開的日子即將來臨,那便是水仙。

迎冬綻放的水仙花,以其清新脱俗、淡雅高潔之姿,成為不少人採購年宵花的首選,也為清冷冬日增添了幾分温馨慰藉。民間一直流傳着「花開富貴迎春到,清香陣陣撲鼻來」的説法,在冬日里,一幅春日畫卷被盛開的水仙花點綴得生機盎然、韻味十足。

桃花水仙花田

桃花水仙花田

我國關於水仙的記載可追溯至唐朝,它也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中唯一的舶來品。有研究顯示,水仙原產於中歐及地中海地區,唐朝時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在達官顯貴、文人雅士間迅速風靡。明代《花史》曾記載「唐玄宗賜虢國夫人紅水仙十二盆」。

兩宋之后,水仙花以其恬靜淡雅的氣質,愈加受到文人墨客青睞。北宋「詩書雙絕」的黃庭堅就曾寫下了「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的詩句,「凌波仙子」便成了水仙的別稱。明代才子徐渭更是將水仙比作超凡脱俗的仙姑、清冷絕塵的嫦娥,以及神祕莫測的龍女等神話人物,留下了「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和「兔房秋杵藥,鮫室夜珠梭」等詩文。

除了詩文傳世,歷史上關於水仙的畫作同樣不勝枚舉,五代時期的畫師黃居寀在其《花卉寫生圖冊》中就繪有水仙,「金盞銀臺」,栩栩如生。來自浙江的南宋書畫大家趙孟堅則以白描水仙聞名於世,世人評其「清而不凡,秀而雅淡」。

宋 趙孟堅 水仙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趙孟堅 水仙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而在民間,歷經千余年的精心培育與改良,水仙從最初的「異鄉之客」,成為我國幾乎人盡皆知的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江浙一帶歷來是我國水仙的重要產地,舟山產的普陀水仙頗負盛名,舟山和福建漳州、上海崇明並稱為我國三大水仙產地。這與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息息相關,豐沛的降水為花卉生長提供了水分滋養,充足的光照有利於水仙進行高效光合作用,冬季海風的吹拂更是磨礪了普陀水仙卓越的耐寒品質。

不少愛花之人還將普陀水仙冠以「觀音水仙」的雅號,當地至今流傳着觀音菩薩以六片蓮瓣造水仙的傳説。每至年關將近,百花凋零之際,漫山遍野的水仙卻欣然綻放,為冬日里蕭瑟的海島帶來了一抹生機勃勃的盎然春意。

桃花黃水仙

桃花黃水仙

時至今日,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着「歲朝清供」的習俗,每逢正月初一,人們便以鮮花、蔬果等物供於案前,祈願新年福澤綿長。而在諸多供品之中,水仙常與蠟梅並肩,傲立於清供之首,足見世人對其鍾愛之深。清代戲劇名家李漁坦言「水仙一花,予之命也」。那麼,水仙究竟有何特質,如此受人青睞?

有人愛其清幽綿遠的芬芳。其香味源於花瓣中分泌的芳香油。室內僅需一盆水仙,便能讓滿屋充盈沁人心脾的清香,在空氣中久久縈繞。宋代詩人楊萬里便以「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來描述水仙花的獨特香味與韻味。當代詩人艾青也對其淡然幽香印象深刻,稱其「不與百花爭艷,獨領淡泊幽香」。

歲朝清供

歲朝清供

有人賞其素養自芳的習性。和尋常花卉相較,水仙不嬌不矜,不依賴沃土滋養,不攀附高枝,只需一泓清水、一隻淺盆,便能紮根生長、悠然綻放。黃庭堅曾寫有「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的詩句,寥寥數語便將水仙得水而生的奇妙韻味描繪得淋漓盡致。

而生長於海邊的普陀水仙,以耐寒易養的特點而聞名,據傳其能在低至-2℃的嚴寒中傲然挺立,不負「雪中花」的美譽。

還有人鍾情其隨心雕琢的妙趣。水仙雕刻的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據形授意、型隨心走」,小小一把刻刀,不僅能去除多余的鱗莖葉,讓花芽得以茁壯成長,還能根據個人審美情趣,通過對球莖的精心雕琢,使花朵在綻放時得以展現千嬌百媚的動人姿態。

時至今日,水仙雕刻也由曾經的「匠人獨屬」,轉為被更多普羅大眾所青睞,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體驗DIY的樂趣,成了不少夜校、社區公益培訓的熱門課程,這也為這門傳統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舟山舉辦的一些花展上,「魚躍龍門」「鳳舞九天」「鴛鴦嬉水」等造型各異的水仙盆景總能成為焦點。其花朵錯落點綴、佈局巧妙,整體造型富有神韻,令人嘖嘖稱奇。

雕刻普陀水仙

雕刻普陀水仙

作為舶來品,水仙一花在中西方文化中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意韻。西方文化中的水仙常被賦予孤芳自賞、自我沉醉的情愫,其英文名「narcissus」便源自那位因痴醉於自己水中倒影,最終不幸溺亡的美少年那喀索斯。現代心理學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亦被稱為「水仙花綜合徵」。

傳入中國后,水仙清新素潔的自然美,贏得了文人墨客的傾心與讚譽,成了他們心目中高潔雅緻的代名詞。宋代詩人劉克莊寫有詩句「不許淤泥侵皓素,全憑風露發幽妍」,讚揚其不沾淤泥,僅憑風霜雨露便能綻放的高潔品質。水仙與蘭花、菊花、菖蒲一道,被尊稱為「花中四雅」。又因其不畏風雪、迎寒而開的堅韌特性,水仙還與梅花、山茶花、迎春花共同被譽為「雪中四友」。

明 仇英 水仙蠟梅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 水仙蠟梅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而在民間,水仙則更多承載了吉祥喜瑞的寓意,單瓣水仙稱「金盞銀臺」,重瓣水仙則名「玉玲瓏」,二者之名,恰好與金玉滿堂的吉利徵兆相契合。尤其在江浙一帶,水仙花因其諧音「誰先發」,被賦予「恭喜發財」之意。每逢新春佳節,一盆正值花期、芬芳馥郁的水仙,是人們走親訪友、饋贈親朋的上乘之選,傳遞着節日的喜悦與祝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

闔家歡聚的時刻,水仙花象徵着團圓,也寄託着鄉愁與思念。近代以來,不少遠赴海外謀生的華人,懷揣着對故鄉的深情厚誼,帶着水仙花種遠渡重洋,讓這抹來自東方的清雅在異國他鄉得以生根發芽。夏威夷中華總商會更是將一年一度的水仙花節視作追憶家鄉文化的重要慶典。而在舟山,很多海外僑胞回鄉探親,臨走前也總會在行囊中裝上幾顆普陀水仙。這朵飽含思鄉之情的雅緻之花,總能勾起離家遊子對故鄉的無盡眷戀。

又是一年,時光流轉。當你身處異鄉奮鬥打拼之時,不妨在案頭擺上一盆水仙,用這份清新淡雅拂去心頭的疲憊。歲月悠長,心有花香,便是最好的年景。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自:浙江宣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