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多家消金公司、金融科技企業接入!DeepSeek強勢「殺入」中國消費金融領域

2025-02-14 17:51

  來源:WEMONEY研究室

  作者:姜林燕

  也許沒有人能想到,原本已經讓大家非常熟悉的AI圈又有「新網紅」在這個春節火速出圈,DeepSeek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向的全面提升,也讓消費金融行業看到了發展的新契機。

  多家消金公司、金融科技企業佈局

  目前,DeepSeek已經被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接入,以提升業務運營和客户服務能力。例如,恆生旗下大模型系列應用全面接入DeepSeek主流模型(DeepSeek-V3/DeepSeek-R1),覆蓋金融投研、投顧、合規、運營、投行等核心業務。2月,連連數字對外宣佈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標誌着其AI創新與應用迎來全新升級。馬上消費金融、中信消費金融等行業頭部公司也正在推進接入DeepSeek,將適合業務的模型運用於業務場景中。

  前不久,海爾消費金融首席信息官梁樹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DeepSeek以極低的訓練成本實現了世界領先的AI能力,打破了國外AI領先的神話,並通過高性價比的推理能力,使金融機構能夠廣泛應用AI以提升運營效率。海爾消金已經開始部署DeepSeek私有化版本,構建專屬大模型,並打通公域、私域大小模型,接入智能體平臺,確保數據安全合規。通過本地化部署,結合聯邦學習與同態加密技術,確保敏感數據「可用不可見」。

  而桔子數科作為金融科技行業的一員,未來也將以DeepSeek為核心,積極擁抱大模型技術,將其作為驅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引擎,並深度融合業務需求,以提升效率與服務質量,並將公司業務與AI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落地,實現智能化升級,助力金融科技高效發展。

  中郵消金日前向媒體透露,DeepSeek為消費金融領域的智能化建設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同時也在營銷場景、風控、客服能力、貸后管理等方面帶來了眾多業務創新機會。公司在2024年完成了大模型的一站式部署,已將DeepSeek作為基座大模型之一,並提供智能問答和智能編程輔助服務。未來,公司還會持續深化DeepSeek在其業務場景中的應用。

  近日,奇富科技對外宣佈,其自主研發的大模型產品ChatBI迎來了關鍵升級。此次升級深度融合DeepSeek-R1大模型,使ChatBI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不僅優化了數據查詢效率,還增強了模型的自適應學習和跨場景智能推理能力,助力企業快速獲得了高價值的商業決策支持。

  從應用層面來看,DeepSeek在金融行業AI應用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升AI專業性(「聰明過人」)、增強人機交互體驗(「善解人意」)、降低應用成本(「物美價廉」)等三個方面。

  更強的推理能力——DeepSeek通過高質量的思維鏈,使AI在金融複雜推理任務中具備更專業的水準和數理根基,推動AI更深入地滲透到專業金融業務。

  更自然的人機交互——通過優化語音交互和專業外掛資源,讓金融從業者更高效地使用AI,推動「語控萬數、語控萬物」的理念落地。

  更低的應用成本——採用蒸餾技術,使小模型在較低算力下具備接近大模型的能力,同時作為開源模型,DeepSeek讓金融機構在基礎大模型上的成本趨於「歸零」,從而將預算更多投入到AI應用開發。

  而大模型技術成本「歸零」,正是消費金融行業迎來智能化轉型的新機遇。消費金融行業正強化的深度思考能力,使AI能夠在風控、審批、合規審覈等關鍵環節發揮更大作用,不僅能更精準地評估客户風險,還能提升市場預測與智能決策能力。同時,大模型的輕量化發展降低了應用門檻,使得更強的推理能力可以在更小規模的模型上實現,從而提高成本效益。對於消費金融而言,這意味着個性化金融服務、自動化運營及智能風控體系的進一步升級。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DeepSeek的突破使AI在消費金融場景中從「輔助決策」邁向「智能分析」,不僅優化了傳統任務的效率,還顯著降低了算力成本,推動了金融AI應用的廣泛落地。

  此外,DeepSeek的高效本地部署使金融機構能夠更靈活地在合規、安全的前提下構建AI應用,擺脫對超大規模雲端模型的依賴,同時還能在算力受限的環境(如邊緣計算、金融終端設備)中高效運行。這意味着,未來金融行業的AI發展將更加普惠化、智能化、精準化,幫助更多消費金融公司及機構更快響應市場變化,提高運營效率,並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客户服務體驗。

  DeepSeek聊消金行業發展機會

  WEMONEY研究室從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視角出發,就行業前景、面臨的挑戰等與DeepSeek進行了探討,其輸出的一些價值和觀點值得大家深思。

  消費金融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其背后既有經濟結構轉型的推動,也有技術進步和消費觀念變化的支撐;就行業發展前景,DeepSeek重點提到三個關鍵點:技術驅動的風控能力、合規透明的運營體系以及對社會責任的長期關注。

  問:你是如何看待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的?

  DeepSeek:

  一、驅動發展的核心因素

  政策支持與消費升級:中國「雙循環」戰略和內需驅動模式促使政策鼓勵消費金融,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消費升級(如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教育醫療等)需要靈活的金融工具支持。技術革新:首先是大數據與AI。風控模型更精準,用户畫像更完善,降低信用評估成本(如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其次是移動支付與場景化。消費金融嵌入電商、旅遊、醫療等場景(如京東白條、花唄分期等),提升用户體驗。年輕羣體與新消費觀念:Z世代和千禧一代對「先享后付」接受度高,推動分期消費、信用支付普及。

  二、消金行業面臨的挑戰

  風險控制與監管趨嚴:一方面,過度借貸導致個人槓桿率上升,部分用户陷入債務陷阱(如「校園貸」亂象)。另一方面,面臨監管政策的收緊(如利率上限、數據安全法),行業需平衡創新與合規。數據隱私與倫理問題:近年來,用戶數據濫用、暴力催收等事件頻發,企業需建立更透明的數據使用機制。經濟周期波動:全球幾乎都處於經濟下行期,失業率上升可能導致消費金融壞賬率攀升,考驗行業抗風險能力。

  三、消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行業整合與差異化競爭:首先頭部平臺(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巨頭)憑藉資金和技術優勢主導市場,中小機構面臨淘汰或轉型;其次是細分市場崛起(如農村消費金融、藍領羣體、新市民服務)。科技驅動深化:未來區塊鏈將在解決交易信任問題的同時,優化供應鏈金融。再有智能風控實時監測用户行為,動態調整授信額度。ESG與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綠色消費金融產品(如新能源車分期、節能家電補貼)可能成為新增長點;另一方面則是行業公司更需關注社會責任,避免過度營銷誘導非理性消費。全球化與跨境服務:中國消費金融公司探索出海,複製本土經驗的同時需適應海外監管環境。

  問:DeepSeek將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帶來哪些新的可能性?

  DeepSeek: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近三年(2021-2023)經歷結構化調整與數字化轉型,DeepSeek等AI技術將為其帶來以下創新可能性:

  一、消金行業現狀

  市場規模調整:消費貸款余額從2021年17.3萬億元增至2023年Q3的20.8萬億元(央行數據),但增速由14.6%降至9.8%,風險管控持續強化。監管不斷深化:2022年《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實施后,頭部機構(如招聯、馬上消費等)不良率穩定在1.8-2.5%(財報數據),較2020年下降0.6-1.2個百分點。技術滲透加速: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科技投入佔比達7.2%(艾瑞諮詢),AI客服滲透率超85%,但模型同質化率達73%。

  二、DeepSeek的技術突破方向

  動態風險畫像系統:突破傳統FICO評分侷限,處理運營商/電商等非結構化數據。實測案例:某頭部平臺接入多模態分析后,長尾客羣通過率提升22%,賬齡3+逾期率僅增加0.3%。場景化產品生成引擎:基於NLP的場景需求挖掘技術,可實時生成旅遊/教育等場景金融方案。數據驗證:試點機構用户激活率提升41%,件均利潤提高19%(馬上消費2023年測試數據)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構建動態合規知識圖譜,自動適配31省市監管規則庫。實測案例:測試顯示可減少合規人工審覈工作量67%,響應監管政策更新時效提升至4小時內。

  三、潛在市場空間測算

  小微消費金融藍海:運用聯邦學習技術破解數據孤島,預計可覆蓋3800萬小微個體戶(統計局2023),創造4500億增量市場。銀發經濟機遇:通過語音交互+健康數據融合,開發適老化產品,潛在60歲以上用户達2.8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滲透率每提升1%帶來280億GMV。

  四、實施路徑與挑戰

  數據合規成本:滿足《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預計增加系統改造成本25-30%。算力經濟性平衡:千億參數模型推理成本需控制在單筆授信成本的0.15元以內。監管沙盒測試:需完成至少3個季度、500萬樣本量的穿透式監管測試。

  五、演進趨勢預測

  2024-2025年:頭部機構將出現完全由AI驅動的「無人化」消費金融產品線。2026年:預計30%消費金融決策將由邊緣計算設備本地化完成,響應時延降至80ms以內。監管層:或將建立AI模型備案庫,要求核心算法參數可解釋度達L3級(當前行業平均L1.5)核心價值判斷:DeepSeek類技術可使行業風險定價精度提升40%,但需警惕「算法黑箱」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預計2025年將形成技術應用與監管能力的動態平衡機制。

責任編輯:秦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