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IPO進度自檢表

2025-02-14 11:11

以下是基於2025IPO市場動態整理的自檢表,涵蓋企業籌備上市的核心要點及市場趨勢參考,幫助企業和中介機構系統性評估進度與合規性:

一、市場環境與政策合規性

市場趨勢匹配度

港股、美股回暖:20251月港股IPO數量同比增長60%,募資額增長163%;美股IPO數量增長67%,募資額增長71%

A股審覈趨嚴:2024AIPO100家,同比下降68%2025年預計保持「理性上市」基調,資源向高業績、新質生產力企業傾斜。

自檢問題:企業是否契合目標市場的增長領域(如港股消費/醫療、A股硬科技/新能源)?

政策合規性

監管強化:A股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於1/3,嚴打「帶病申報」和「一查就撤」,撤回后仍可能被追責。

境外上市效率提升:證監會鼓勵港股等境外上市,備案流程優化34

自檢問題:材料是否規避財務造假、關聯交易等高風險點?是否備選境外上市方案?

二、財務與業務準備

財務指標達標性

A股主板淨利潤門檻1億元,創業板6000萬元,北交所部分企業淨利潤破億仍選擇北交所。

港股未盈利企業可適用第18A章(生物科技)或第18C章(特專科技)。

自檢問題:近三年淨利潤是否穩定增長?若未盈利,是否具備核心技術或市場獨佔性?

業務可持續性

行業偏好:A股傾向半導體、新能源、高端製造;港股偏好消費、醫療及「A+H」模式。

客户集中度:如賽目科技前五大客户收入佔比55%-93%,需説明依賴風險。

自檢問題:是否具備細分市場領先地位?客户結構是否多元化?

現金流與回款壓力

案例參考:賽目科技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超500天,上市后資金壓力仍存。

自檢問題:經營性現金流是否為正?應收賬款賬期是否合理?

三、中介機構與流程管理

中介機構協作

券商風控升級:202413家券商因現場檢查問題被罰,需強化盡調與內核流程。

文件一致性:流程土需與控制計劃、FMEA(失效模式分析)匹配。

自檢問題:是否與投行、律所定期複覈材料?流程文件是否覆蓋生產、質檢全環節?

時間節點把控

港股遞表至上市平均周期:4-6個月(如布魯可快速過審)。

A股受理節奏:2025年或保持每月10-15家,北交所為受理主力。

自檢問題:是否預留足夠時間應對監管問詢?是否匹配目標市場的審覈節奏?

四、風險與退出策略

IPO失敗預案

併購重組:2024年超400AIPO終止企業轉向併購,尤其對賭協議到期的公司。

私募融資:生物醫藥企業可通過D輪等后期融資緩解壓力。

自檢問題:是否簽訂對賭條款?是否有潛在併購方或備用融資渠道?

投資者關係與市值管理

新股表現:20251A股新股首日平均漲幅252%,但需警惕短期炒作風險。

港股破發率:18只新股中3只首日下跌,需強化路演與基石投資者引入。

自檢問題:是否制定上市后穩定股價策略?是否鎖定長期機構投資者?

五、行業專項要點

生物醫藥企業

關鍵數據:2024年全球生物醫藥IPO募資超53億美元,腫瘤治療、ADC藥物受青睞。

自檢問題:是否進入臨牀試驗2期及以上階段?核心管線是否具備差異化優勢?

科技與自動駕駛企業

港股案例:賽目科技四次遞表終上市,依賴政府訂單且回款周期長。

自檢問題:技術是否通過國際認證(如ASILD)?是否拓展私營客户降低政策依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