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股再無「力帆」,「千里科技」亮相

2025-02-13 18:05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 2月12日晚間,力帆科技(601777.SH,現已更名為:重慶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千里科技」或者「力帆科技」,均指同一家公司)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則公告: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調研千里科技,詳細聽取企業發展情況介紹,觀看產品展示。

當日下午,力帆科技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並通過了公司更名為「千里科技」的議案。從此,A股再無力帆科技。

經濟觀察網記者以股東身份,在上述臨時股東大會現場見證了這家公司的歷史性時刻。這場臨時股東大會由該公司董事長印奇主持,審議《關於變更公司名稱、證券簡稱及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不到15分鍾,現場會議便全部結束。力帆科技2月12日晚間發佈的公告顯示,該公司更名事項獲得99.97%的股東贊成票得以通過,公司證券簡稱將從2025年2月18日起更名為「千里科技」,證券代碼「601777」保持不變。

公司名稱「去力帆化」

2020年6月,債權人向法院提交力帆科技破產重整申請。同年9月,國內知名汽車製造企業吉利與重慶市政府形成重整投資聯合體,參與力帆科技的破產重整。

2021年1月22日,力帆科技召開股東大會,完成董事會重選,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由「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方面的代表徐志豪當選該公司董事長,意味着吉利正式入主。

力帆科技證券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從破產重整完成的那一日開始,力帆的車標就已經重新設計,企業的LOGO也重新設計。

經濟觀察網記者在力帆科技的總部大樓看到,大樓名字「力帆研究院」還帶有「力帆」字樣;力帆科技的企業LOGO,像是力帆二字的拼音首字母L和F的結合,同時也有些像是吉利的吉字首字母G,G把F包裹其中。

從2月18日開始,這家公司將「去力帆化」,以「千里科技」的名稱亮相A股。

吉利入主這四年

在吉利入主力帆科技這四年時間里,力帆科技換了三任董事長。第一任是原吉利科技集團董事長徐志豪,第二任是原吉利旗下金剛汽車有限公司總裝分廠廠長周宗成,第三任是2024年11月上任的印奇。印奇出生於1988年,他也是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曠視科技」)創始人兼CEO。

在吉利入主之后,力帆科技的鉅額虧損情況得以改觀:在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9.77億元,淨利潤0.56億元;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86.54億元,淨利潤1.55億元;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67.68億元,淨利潤0.24億元。

對於一家剛剛從破產重整中走出來的上市公司而言,能夠保證企業不虧已是不易,何況營業收入還出現了增長。

在吉利入主之后,力帆科技的主打車型有四款:睿藍汽車針對普通消費者,曹操60針對網約車市場,S6 Pro和X6 Pro是針對國際市場的傳統燃油車型。其中,睿藍7在市場上的口碑尚可,售價爲11.57萬元至17.37萬元。

該公司最新的一期財務數據停留在2024年第三季度。力帆科技1月至9月的營業收入為48.15億元,同比增長11.19%;淨利潤為0.40億元,同比下滑35.34%。

2024年的產銷數據顯示,力帆科技全年一共生產了37150輛汽車,同比增長20.62%;銷售了59094輛汽車,同比增長39.77%。

「千里科技」亮相

在力帆科技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頁面里,該公司名字已經變為「千里科技」。2月12日,該公司董事長印奇表示,千里科技將聚焦「AI+車」核心戰略,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全力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智能出行科技品牌。

千里科技一位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更名,更是一次戰略升級的里程碑,標誌着一家傳統汽車製造商向智能科技公司的華麗轉身。

在千里科技最新一輪轉型發展過程中,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的加盟無疑最為引人注目。印奇身上有着諸多光環: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取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后於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計算機科學(智能傳感)碩士學位。職業經歷顯示:印奇讀大二時就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工作四年間研發出微軟核心人臉識別系統。2011年,其與同學聯合創辦曠視科技,擔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以及首席執行官。2024年11月11日,印奇當選力帆科技董事長,並補選為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召集人)、薪酬與考覈委員會委員。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印奇深得吉利實際控制人李書福的認可,因此他年紀輕輕便被委以重任。作為千里科技的新任董事長,印奇為這家公司帶來「AI+車」的發展理念,同時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基因。

在1月24日發表的新春寄語中,印奇稱,「AI+車」已是大勢所趨,智能化已是一手「明牌」。AI智能化,將成為主導產業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與技術支撐點。新的一年,公司要主動求變,全力以赴擁抱智能化變革浪潮,圍繞「AI+車」的目標加快業務升級的步伐。「AI+車」既是一場技術創新的革命,又是一場產業整合的革命。

印奇這位年僅37歲的年輕企業家,憑藉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積累和戰略眼光,能否帶領千里科技在智能汽車的賽道上彎道超車,讓千里科技成為重慶繼賽力斯(601127.SH)、長安汽車(000625.SZ)之后的又一家明星企業,有待於時間來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