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3 17:33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吳博峰)「在2025年國內汽車市場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車企間的市場競爭勢必更加激烈。」此前,多家車企負責人對今年車市的判斷還言猶在耳,眼下各大車企就迫不及待地開啟了花式促銷大戰。
春節假期剛過,包括比亞迪、特斯拉在內的多家主流車企就推出了涵蓋保險補貼、5年0息金融方案的優惠政策「組合拳」,試圖搶抓年初車市先機。在持續近兩年汽車價格戰的基礎上,此番車企促銷優惠將對消費者購車會帶來何種影響?能否助力汽車市場如期實現銷量目標?
車企聚焦金融優惠促銷
2月以來,爲了吸引消費者關注,多家車企紛紛推出了金融優惠政策,被業內視為國內車市從傳統價格戰轉向金融產品競爭的鮮明信號。對此,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新車持續降價不僅會對車企經營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會影響消費市場活力。新車產品越降價,消費者持幣待購的心理就越強,反而會影響汽車市場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汽車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1%,而同期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2.2%,呈現出「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特徵。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肖政三在2024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上表示,當前,汽車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需求不足,而新車價格戰和流量內卷加劇了市場競爭,汽車廠家深陷以降價換取市場份額的循環中。但是以降價作為增加銷量的手段已逐漸乏力,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遠遠超出預期。
在此背景下,多家車企尋求在新年伊始做出改變,並將目光瞄準同一個方向:5年分期免息購車政策,其中部分車企最高貼息額度近6萬元。
具體來看,2月,蔚來汽車宣佈用户在本月支付定金購車,可享首付20%起、5年0息金融方案,手續費全免。按照這一方案,購買75度標準續航電池包的蔚來ET5和ET5T首付僅需4.56萬元起,購買75度標準續航電池包的蔚來ES8首付僅需8.56萬元起。以蔚來為用户提供的年化費率為2.59%的金融方案計算,用户5年可節省利息2.5萬元至4.5萬元不等。
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消費者以貸款方式購買市場售價33.8萬元的蔚來ES6 2024款75kWh車型,首付只要6.8萬元,其余尾款按5年內還完計算,消費者每月需還款約4600元。
無獨有偶,特斯拉也推出Model3史上最大力度的優惠「組合拳」:限時保險補貼8000元+5年0息政策+特享充電權益。這是特斯拉保險補貼首次覆蓋Model3全系車型(包括Model3高性能版),消費者可疊加享受保險補貼和5年0息優惠購車政策。記者在特斯拉官網看到,在5年0息優惠政策下,用户可以節省近兩萬元的利息費用,摺合下來累計優惠幅度在3萬元左右。
雖然「低首付+免息」的促銷政策已經頗具誘惑力,但小鵬汽車日前宣佈,在5年0息購車政策的基礎上推出「0首付」購車優惠措施,引發市場熱議。
金融創新帶動消費升級
「這兩天接到了不同品牌銷售顧問的電話,介紹廠商推出5年0息的購車優惠政策,可以節省好幾萬元利息,這是真的嗎?」瞭解到車企推出的促銷政策后,北京消費者王晨感到疑惑。
事實上,車企集體推出金融優惠舉措並非偶然。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着金融機構可以為消費者購車提供更多選擇。
政策發佈后,多家汽車金融公司、銀行均落地更大支持力度的車貸產品。某自主品牌銷售部工作人員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金融優惠方案的推出將大幅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門檻,這也是車企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式,預計未來會有更多車企採取這一促銷舉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王都表示,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穩步提升,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在消費金融端,金融購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的自主選擇,併成為汽車消費的重要驅動力。從整體市場來看,這種轉變標誌着汽車行業正在進入新的競爭階段,從單純的產品競爭轉向「產品+服務+金融」的綜合實力較量,金融創新也推動了汽車消費模式的升級。
不可否認,車企推出的金融優惠政策對於消費市場具有較強吸引力,不過這項舉措的延續性仍有待觀察。蔚來董事長李斌表示,這是蔚來首次推出5年0息政策,主要是爲了現款車清庫,2025款車型不支持5年0息政策,而品牌新款ES6、EC6、ET5等多款新車計劃於今年二季度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車企所推出的0息購車規定往往都附帶一些條件。小鵬汽車目前僅有X9一款車型支持5年0息政策,而市場銷量較高的G9、P7i、G6這3款車型只提供3年0息選擇。此外,特斯拉的8000元限時金融補貼和5年0息政策僅針對Model 3,新款Model Y並不在活動範圍內。這些差異化的金融政策背后,體現了各家車企不同的市場策略。
提升用户黏性仍是關鍵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幾年,國內新車市場銷量走勢呈前低后高的特點。據瞭解,因國家和地方補貼優惠政策尚不明朗,導致消費市場普遍持觀望態度,進而影響終端消費者的購車需求。記者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僅個別車企完成半年銷量計劃,即便不少車企下半年奮力追趕,最終大部分車企仍未如期完成銷量目標。
目前,國內新車市場已進入淘汰賽階段,雖然部分二、三線品牌已經形成了產品矩陣,但當前銷量還不足以確保自身市場地位,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成為這些車企的唯一選擇。這一點從車企新車投放數量上便可看出端倪,截至目前,今年各大車企累計投放86款新車,這在往年同期市場並不常見。
此外,今年1月,力度加碼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已經落地。曾在某主流合資車企4S店工作的姚依錚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透露,隨着政策持續落地以及新產品密集發佈,車企有了更多應對市場變化的底氣。「從汽車供應鏈當前價格水平來看,整車廠期待供應商出現大幅降價的概率較低,后期只能依靠規模優勢進行降本增效,這要求車企及時洞察消費需求變化,通過服務創新提升客户黏性,實現價值增長才是打開消費市場大門的正解。」他説。
比如,2024年比亞迪銷量達427.21萬輛,同比增長超四成,這一市場體量為品牌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今年2月10日,比亞迪宣佈將在市場售價10萬元以上車型全系搭載高階智駕系統,而10萬元以下車型多數搭載。姚依錚認為,高階智駕系統是主流消費羣體偏愛的配置,但受限於成本較高的客觀因素,該項功能大多在市場售價20萬元以上的車型中搭載,而巨大的市場體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車輛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讓更多先進技術覆蓋更多車型,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