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天吶!「中國經濟第四城」易主了,廣汽拖廣州后腿?

2025-02-12 20:09

一覺醒來,廣州人民「天塌了」。

根據最新公佈的2024年GDP數據,重慶GDP總量超越廣州,成為中國第四大經濟城市。

有網友調侃,「北上廣深」要變成「北上深重」了?

當然,廣州2024年GDP被重慶全面超越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汽車,還有 房地產 和其他結構性問題。但汽車絕對是其中最明顯、也最受外界關注的一個因素。

俗話説「廣州汽車看廣汽」,廣州GDP掉隊,這鍋到底該不該由 廣汽集團 來背?

從業績來看,2024年廣汽確實遭受重創。不僅銷量下滑,業績也大暴雷,扣非歸母淨利潤直接虧損33億~47億,這是廣汽集團20年來首次虧損。

與此同時,廣汽前董事長曾慶洪也在春節假期最后一天宣佈到齡退休,透露出一些微妙的信號。

1

「中國經濟第四城」易主

廣州失速背后廣汽首次鉅虧

2024年,重慶以32193.15億元的GDP總量,超越廣州的31032.50億元,正式奪下「中國經濟第四城」的名號。

除了經濟總量,重慶GDP增速也超出廣州3.6個百分點。

兩座城市的發展路徑,瞬間引起了全國關注。重慶這邊,近年來憑藉 新能源 汽車產業突飛猛進,廣州這邊則在傳統產業轉型中一步步收守。

廣州GDP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汽車之外,還有房地產和其他結構性問題。不過,重慶GDP增長,絕對離不開汽車產業。

多來年,廣州和重慶一直以來都在爭奪「汽車第一城」的稱號。作為中國兩大汽車城市, 汽車製造 業都為二者的GDP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在2024年,連續5年蟬聯「汽車第一城」的廣州,被重慶反超了。

具體來看,廣州汽車製造業增加值下降16.4%,而重慶的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了26.7%。

廣州汽車看廣汽。作為佔了廣州汽車產業八成產量的汽車龍頭,廣汽集團在2024年失速了。

據廣汽春節前發佈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淨利潤8億元~12億元,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將減少32億~36億,同比減少72.91-81.94%。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的這8-12億淨利潤,還並不是靠賣車得來的,而是賣股份。

2024年12月3日,廣汽集團發佈了一則 股權轉讓 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廣汽工業集團出售子公司廣州巨灣技研18.82%股權,股權轉讓對價約13.31億元,這將讓廣汽集團2024年淨利潤增加22.6億元。

如果不加上這個,廣汽淨利潤直接就變成虧損了!據廣汽的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3億至-47億,同比減少192.37%到231.56%。

這將是廣汽集團20年以來首次虧損。

對於業績下滑,廣汽的解釋是:內卷。

受汽車行業價格內卷、競爭格局鉅變等因素影響,汽車銷量減少。而爲了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及投資企業追加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的投入約180億元。

事實上,廣汽的業績的頹勢早已顯露無疑。據此前公佈的三季報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汽集團汽車產量同比下降了26%。

而進入2025年,廣汽的失速還在持續。據廣汽剛發佈的1月產銷數據,1月汽車產量11.63萬輛,同比下降26.13%;銷量9.84萬輛,同比下降了25.41%。其中,廣汽旗下多家合資車企產銷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廣汽本田銷量15123輛,去年同期35282輛,同比下降了57,14%;

廣汽傳祺銷量18327輛,去年同期33799輛,同比下降45.78%;

廣汽埃安銷量7965輛,去年同期11005輛,同比下降27.62%。

僅廣汽豐田銷量同比增長:

廣汽豐田銷量57000輛,去年同期51030輛,同比增長11.7%;

2

前董事長屢屢發表驚人言論

廣汽為何脱節

廣汽此前能坐穩汽車第一城,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手握一大批日系車合資品牌。

據瞭解,廣汽集團旗下有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廣汽傳祺、廣汽埃安等品牌,過去十年產量逐步上升。2013年,廣汽集團整體產量突破100萬輛,隨后2017年,又突破200萬輛。

但在新能源汽車大潮流中,合資車品牌並沒有跟上腳步,尤其是在近年「合資車大潰敗潮流」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也步步敗落。

2024年,廣汽集團汽車年銷量合計200.3萬輛,同比下滑20%。其中,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兩大合資品牌支柱,總共只貢獻了120.9萬輛,同比下滑了24%。

另一邊,很早就參與了新能源變革的廣汽自主業務,竟然也在2024年突然「掉隊」。

2024年,廣汽旗下兩大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總銷量為78.9萬輛,同比下滑了11%。

對此,有人認為,這與剛辭任的前董事長曾慶洪脱不開關係。

資料顯示,曾慶洪是廣汽的「老人」。1999年開始,曾慶洪先后擔任廣汽本田黨委書記及執行副總經理、廣汽集團副總經理、副董事長、總經理。2016年,曾慶洪正式擔任廣汽董事長。

在廣汽的這些年里,曾慶洪曾一手推動了合資企業的落地發展,讓廣汽與合資品牌聯手打造了凱美瑞、雅閣等經典品牌,也親自帶領廣汽傳祺、廣汽埃安等自主品牌的崛起。

在他上任后,廣汽銷量一度突破250萬輛,全年營收最高也達到1287.57億元。

但最近三年,一向低調的曾慶洪,卻因為幾次發言頻頻引發爭議:

比如2024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曾慶洪就針對價格戰發言「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目的就是盈利,為國家、社會做貢獻,交税、就業......這樣下去對社會對國家會怎麼樣?」並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在新能源佔比到了50%之后,研究一下「油電同權」;

2023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對於車企價格戰,他表示「想早點死那就早點降價、降多點」,呼籲汽車行規範競爭;

2022年,在動力電池價格上漲之際,曾慶洪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又發言,「動力電池成本已經佔到汽車的40~60%,那我不是給 寧德時代 打工嗎?」並建議國家層面、各個部門加強對於電池行業的監督引導和協調,協調電池價格回到合理區間。

虎嗅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完全不考慮中國汽車行業當前真實狀態,不顧行業和市場真實趨勢的轉變,最終讓廣汽全方位脱節——市場競爭方面,力度長期保守;品牌戰略方面,規劃長期偏科;底層技術層面,關鍵技術缺位。

3

新帥馮興亞,能帶廣汽打贏這場硬仗嗎

老將退休,新帥上任。

曾慶洪退休了,那廣汽又該誰接手呢?公告顯示,原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升任董事長,掌舵廣汽。

在馮興亞上任之前,2024年年底,廣汽就宣佈將廣汽集團總部從廣州珠江新城CBD搬遷至番禺汽車城,從戰略管控轉變為經營管控,開啟三年「番禺行動」:

未來三年推出22款全新車型,產品覆蓋純電、增程、插混三種類型;

研發和產業投入達500億元,2027年進入智駕領域全球第一陣營;

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佔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實現「大自主戰略」。

今年1月,廣汽又宣佈將與華為深度合作。后續馮興亞又透露,雙方將共同打造一款定位在30萬元級別的豪華智能 新能源車 。

馮興亞上任后,隨即提出2025年更細緻的目標:

全面佈局增程、插混、純電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在2025年要推出7款全新車型,要在2025年實現自主品牌跨越百萬輛大關,並挑戰實現大自主盈虧平衡。

但廣汽放出大招,汽車行業其他品牌也不甘示弱。尤其是 比亞迪 ,剛一開年就放出「王炸」,自研的高階智駕「天神之眼」,直接下放到7萬元以下的車型。此外,零跑、小鵬和長安等多家車企也宣佈要將高階智駕搭載到更平價的車型上。

可以預見,今年的車圈,又將是一場血雨腥風。新官上任的馮興亞,能帶領廣汽順利突圍嗎?

讓我們繼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