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主導全球供應鏈!摩根士丹利重磅發佈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強報告:63%是中國企業【附人形機器人產業現狀分析】

2025-02-12 10:24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摩根士丹利發佈了一份名為《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即《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的報告,該報告詳盡地梳理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的100家核心企業。這些企業覆蓋了驅動器、傳感器、電池等關鍵硬件領域。

在這份百強名單中,亞洲企業佔據了顯著優勢,佔比高達73%。其中,中國企業的表現尤為亮眼,佔比達到56%,中國已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的份額更是高達63%。主導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人形機器人的「身體」環節,即機器人的物理構造部分,中國的集成商佔比達到了45%,可見,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強大實力。

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如智元機器人、傅利葉、星動紀元、優必選、宇樹等,它們與美國的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波士頓動力、Figure和特斯拉共同構成了人形機器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摩根士丹利指出,當前人形機器人生態系統的現狀是,西方投資者在人形機器人投資組合中的選擇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特斯拉和英偉達等少數企業上。而相比之下,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進展則顯得尤為突出,這得益於中國初創企業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豐富的本土應用機會以及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

摩根士丹利將百強名單劃分爲三大模塊:大腦公司、身體公司和集成商。其中,「大腦」公司提供半導體和軟件,是實現人形機器人自主功能的關鍵,中國的百度、地平線機器人等企業成功上榜。「身體」公司則專注於提供執行器、傳感器、電線和電池等物理組件,構成人形機器人的「肉體」部分,該領域企業數量最多,中國有旭升集團億緯鋰能寧德時代匯川技術綠的諧波雙環傳動中大力德雷賽智能埃斯頓等眾多企業位列其中。而集成商則是負責生產完整人形機器人的企業,廣汽集團、小鵬汽車、比亞迪、小米集團、阿里巴巴、騰訊、埃斯頓、優必選、美的集團等九家中國企業成功上榜。

不久前,前瞻產業研究院也發佈了《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人形機器人量產及商業化關鍵挑戰》。該《藍皮書》指出,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到約21.6億美元。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在更多場景中實現商業化應用,不僅在生產領域提升效率,還將在教育和家庭生活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到2029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預期將達到324億美元。

回顧歷史,日本開創了人形機器人這一新興賽道,而后歐美等企業也積極開發相關產品。但從整體來看,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早期出臺的機器人產業政策較多,而中國則是近年來飛速發展,后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藍皮書》指出,作為新興科技產物,儘管全球機器人產業鏈齊全,但目前市場上誕生的人形機器人,技術層面上還停留在新產品對外發布、應用場景驗證測試階段,商業層面上還未實現大規模量產和商業落地。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加速之年,不過,2025年有望迎來商業化量產元年。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表示,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於 「井噴前夜」,人形機器人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孕育着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機遇,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載體,適用於家政、養老、工業等多種應用場景,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認為,人形機器人是世界公認的科技前沿之一,大力發展它對中國具有非凡意義,將催生諸多新需求、帶來巨大價值,包括高端機器製造、軟件系統,以及形成相關產業鏈和巨大的生態鏈。人形機器人還能滿足老年康養、醫療照護等社會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研發人形機器人可以為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指明方向。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人形機器人量產及商業化關鍵挑戰》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