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指全日收跌1.06% 香港地產股集體受壓 新世界發展(00017)跌5.34%

2025-02-11 16:23

金吾財訊 | 港股三大指數午后震盪走低,截至收盤,恆指跌1.06%,恆科指跌2.73%,國企指跌1.31%。

藍籌中,吉利汽車(00175)跌10.27%,信義光能(00968)跌7.18%,農夫山泉(09633)跌6.04%,京東健康(06618)跌6.01%,理想汽車(02015)跌5.59%;舜宇光學科技(02382)漲3.03%,新東方(09901)漲2.19%,比亞迪電子(00285)漲1.57%,紫金礦業(02899)漲1.49%,匯豐控股(00005)漲1.45%。

半導體隨市下行,英諾賽科(02577)跌8.74%,中芯國際(00981)跌5.23%,華虹半導體(01347)跌5.12%,宏光半導體(06908)跌4.62%,晶門半導體(02878)跌3.64%。據《科創板日報》11日訊,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開始減少NAND閃存產量。據業內人士透露,爲了應對供應過剩的問題,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從去年年底開始將舊的NAND閃存工藝生產線轉換為新工藝。目前,三星電子正在用176層、238層、286層等最新產品取代目前佔產量大部分的128層產品。SK海力士正在進行技術遷移,以在其NAND生產基地量產最新的238層和321層產品。中信證券報告指出,從中美重點行業龍頭分析來看,發現中國資產估值偏低的行業為互聯網、通信硬件、智能車和智能駕駛;估值偏高的為半導體、軟件;估值接近的為消費電子。在配置上,預計以AI產業鏈為核心的科技行情還會演繹,當前建議以產業邏輯為核心,關注景氣度確定性高的端側AI板塊。

香港地產股集體受壓,新世界發展(00017)跌5.34%,九龍倉集團(00004)跌2.42%,恆隆地產(00101)跌1.78%,新鴻基地產(00016)跌1.21%,長實集團(01113)跌1.08%。富瑞發表報告指,重新檢視了香港規模較小的地產商之財務狀況,在11個之中,有8個在該行的指標下被列為相對高風險,料會見到地產商加快賣產或融資。該行指,高風險地產商的總債務達1,250億元,相當於新世界的未償還銀行貸款,對高風險小型股和新世界發展的總曝險按年基本保持穩定,其中小型股的風險增加被新世界的債務減少所抵銷。該行認為,新世界違約的風險為低,但不代表港銀在商業地產方面為安全,新世界加上債務比率高的上市小型地產商佔總商業地產貸款16%。連同部分專業物業投資者,該行認為至少20%至30%的香港商業地產貸款理應被考慮成「面臨降級風險」。該行指,對於大型地產商而言,風險主要由較弱地產商加快賣產之下,資產價值的下行壓力。隨早期以折扣預售的項目開始反映到盈利中,地產商今年可能會感受到比去年更大利潤壓力。

個股方面,比亞迪電子逆市有支撐,收漲1.57%。消息面上,高盛發研報指,由於搭乘母公司比亞迪(01211)的NOA及智能駕駛趨勢,及比亞迪電子自身產品線的擴展,該行預計,比亞迪電子的智能手機金屬中框和汽車電子收入貢獻將從2023年的11%,提升至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下半年/2026年的26%/36%/40%。該行預計,比亞迪電子的毛利率將從2023年的8%,提升至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下半年/2026年的分別8.3%/8.8%/9.5%。2024-2026年的智能手機金屬中框和汽車電子毛利率為13-16%,高於集團的混合毛利率,不過,2026-2027年,因考慮到智能手機和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儘管產品組合持續朝零件業務升級,但其毛利率預測則小幅下調。高盛維持比亞迪電子公司2024年預測基本不變,並將2025-2027年淨收入上調分別15%/2%/1%,主因其收入和毛利率的增加,反映了該行對集團向零件業務擴張的積極看法。同時上調其目標價15%,由51.02港元升至58.46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東風集團股份(00489)股價反覆,全日收跌0.49%。消息面上,近日,東風集團股份宣佈,2025年2月9日,公司接到控股股東東風汽車集團(東風公司)通知,東風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本次重組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有關安排尚需履行程式,還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對此,大和發研報指,東風及長安汽車均披露其直接控股股東可能發生變動,該行預期兩間公司的潛在合併或僅帶來短期情緒提振,但對大規模合併的長期成效持懷疑態度,因汽車行業的歷史案例顯示,重大併購往往未能達到預期的成果。該行估計相關發展或對管理團隊而言具積極性,因提供了一個新的戰略方向。且行業內參與者數量的減少,可能會降低國企間大幅降價的可能性。該行建議投資者在潛在合併消息推動股價上漲時獲利。

國泰君安表示,2月港股市場定價的核心思路:外部給予調查窗口期,內部總量+產業邏輯推升風險情緒走高,2月「波動中的修復」思路仍有望延續,對比歷次修復預期主導行情,港股市場仍有空間,主線在從互聯網到成長方向上的重估,但后一階段,需更重視市場主線輪動和高度。當下港股市場的風險點將聚焦於外部政策帶來的匯率壓力和內部總量政策力度的不確定性,考慮外部政策的落地與效果的兑現尚需一段時間,而市場在樂觀情緒推動下已提前演繹「修復式」反彈,接下來,預計市場對總量政策預期波動的敏感度將有所放大。操作思路上,目前港股市場風險溢價已回落至歷史-1倍標準差下方,情緒指標顯示市場貪婪情緒已臨近2024年數次行情高點,建議相對收益角度,可低位增配部分高分紅資產。中期,重視港股成長資產的估值重估與市場定價權體系的重塑。配置思路上,前期修復邏輯已部分兑現后,接下來港股配置的重心在於應對國內總量與宏觀外部變量的反覆。相對收益思路建議提前增配高分紅,包括銀行/通信/能源/公用等,絕對收益思路在成長方向尋找擴散機會,包括半導體/家電/汽車等,中期重視互聯網重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