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1 10:24
在互聯網平臺上下單,半小時后專業騎手上門,用户在家完成採樣,3小時后即可獲知結果。如果中招,醫生會在線上開出對應的處方,由平臺配送藥品到家。在過去這個流感高發的冬春季節,這類「居家快檢」服務正在逐漸興起。
根據京東健康的最新數據,僅呼吸道病毒12聯檢這一項服務,已經售出20多萬單。除京東健康以外,美團買藥和阿里健康也上線了類似服務,流程和時效相似,價格也幾乎一樣,首單價69.9元,差不多是院內檢測價格的三分之一。
唯一不同的是,京東健康在此基礎上疊加了護士上門服務,把檢測項目從鼻咽拭子延伸到了靜脈採血等領域,幾乎覆蓋了門診中的各項高頻檢查項目。據京東健康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的日均服務量在幾千人次,雖然「做一單虧一單」,但公司內部仍然很看好這項業務,願意貼錢來培育用户習慣。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加入檢測環節后,互聯網醫療從過去單純的問診+開方,變成了「醫+檢+藥」的完整閉環。這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有了即時的檢查結果,醫生就能做出明確診斷,使診療行為更為安全有效。這不管是對於患者還是第三方平臺來説,都是一次重大利好。
而更為核心的命題在於,當互聯網診療能夠不依賴於線下醫院的診斷記錄時,禁錮這個行業已久的「互聯網首診」還會遠嗎?
3家大廠,2種模式
從時間線上來看,各家互聯網巨頭官宣推出居家快檢業務的節點基本都卡在2023年。
那一年年底,一場流感、腺病毒和肺炎支原體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疊加的感染高峰流行,僅流感一項的單月發病人數就超過400萬。全國各大醫院,尤其是兒童醫院基本都處於爆滿狀態,有的醫院一天排了700多個急診患者,人羣扎堆又再次引發交叉感染。
洞察市場需求后,2023年11月,美團率先在廣州推出居家快檢服務試點,用户通過美團買藥小程序下單后,半小時內可收到自檢試劑盒進行採樣,再由專業騎手負責送檢,3小時左右可獲知包括甲流、乙流、支原體等12項常見病原體的檢測結果,用於指導后期用藥。
隨后,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也陸續上線了類似服務,京東依託的是自營的物流體系,阿里則有餓了麼作為運力支持,主打的都是下單后3小時拿到檢測結果。從價格上來看,以呼吸道病毒12聯檢服務為例,美團的首單價為69.9元,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的補貼后價格為64.9元,比醫院要便宜不少。
在時效、價格和可及性都優於線下醫院的巨大優勢下,居家快檢模式迅速興起。根據美團在2024年7月世界流感大會上披露的數字,從2023年8月到2024年5月,共有超50萬人次,做了呼吸道多病原的居家檢測。相關試劑產品在美團買藥上的需求量,也有10倍以上的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時期,各家互聯網平臺的服務差異並不大,檢測項目都是呼吸道12聯,試劑盒和檢測服務都有特定的合作方,流程高度標準化,價格也非常透明。唯一的入局門檻就是即時配送能力,誰的網點多送得快,誰就能坐上牌桌。
如果説上線呼吸道檢測項目是在特定背景下的快速響應,那麼進入2024年后,京東和美團則開始基於自身平臺屬性,有選擇地豐富居家快檢的業務場景。
2024年7月,美團買藥宣佈推出居家快檢「婦科檢測」服務,主打一二線城市的女性用户市場。具體檢測項目為陰道微生態分析,覆蓋陰道炎、HPV和菌羣失衡等常見婦科問題。在時效上,美團宣稱30分鍾女性送檢專員上門,4小時左右收到檢測結果,首單新人價39.9元,在原價基礎上打了2折。
僅僅幾天后,京東健康也宣佈升級居家快檢業務,將其嵌入到了深耕已久的互聯網醫院業務中。具體的流程是,患者在京東健康互聯網醫院問診時,醫生可以為其開出電子檢驗單,並由系統安排就近的護士上門採血或採樣並送檢,平均3小時后,檢測結果會自動推送到醫生端,作為后續診斷和治療的依據。
在這一次業務迭代中,手握大把線下醫療資源的京東健康開始加速迭代。藉助護士上門這張王牌,京東健康把居家快檢的範圍一下從鼻咽拭子拓展到了70個採血項目,涉及糖尿病評估、甲狀腺功能異常、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症等病種。相較於美團「都市麗人」的消費醫療路線,京東健康選擇打造更具嚴肅醫療屬性的「線上檢驗科」。
2024年年底,爲了規範居家快檢服務,中國檢驗檢測學會緊急發佈了《居家醫學檢驗外送服務規範》,這也是國內首個居家送檢的標準。作為最為核心的第三方平臺代表,美團和京東都參與了標準起草。而規範中所明確的兩種服務模式,自採送檢和上門採樣送檢,對應的也正是美團和京東。
也就是説,僅僅一年時間,居家快檢就從某個企業的創新業務,變成了一個有行業標準可依的細分賽道,這一速度,在互聯網醫療行業中絕無僅有。
最后一塊拼圖
雖然都叫「居家快檢」,但這項業務對於美團和京東的戰略價值卻完全不同。
對於美團買藥來説,試劑盒和檢測服務都來自於第三方供應鏈,基於當前的促銷價來推算,這項業務本身並不會有多少毛利,甚至還有倒貼的可能。
其次,居家快檢確實會製造消費需求,拉動對應藥品的銷售。比如,一旦用户檢測出甲流陽性,有很大概率會在美團下單購買奧司他韋。但美團本身只是一個聚合藥店的第三方平臺,主要收入來自於交易流水的抽成。從這個大的商業邏輯來看,它能夠從「居家快檢」后續效應中獲益的比例並不大。
而京東健康的居家快檢則完全是另一套商業邏輯。
基於互聯網醫院和自營藥店的存在,京東健康既可以憑藉其獨有的上門採樣送檢服務,在前端吸引患者進入在線問診,為互聯網醫院精準引流,又可以在明確診斷后把患者的購藥需求截留在自營藥店,大大提高從問診到購藥的轉化率。可以説,在這條「醫+檢+藥」的線上診療閉環中,居家快檢起到了雙向賦能的作用。
在不久前的一次專訪中,京東健康CEO金恩林還特別向《健聞諮詢》強調了這項業務的價值。他將其稱為是一個完美的PMF(Product Market Fit,產品市場匹配)模型,相比早年提出的家庭醫生服務,居家快檢的剛性需求更為確定,對於跑通醫療服務和實物銷售閉環的幫助也更大。
據金恩林透露,京東健康的居家快檢服務經過多輪升級,已經覆蓋了160多項常規檢查,幾乎將門診中的高頻檢查項目都搬到了用户家里。目前,這項業務已經在全國15個核心城市落地,每天的業務量已經達到數千單。
另據一位接近京東健康的人士透露,居家快檢業務本身仍處於虧損狀態,基本是做一單虧幾十塊錢,離打平還有很大的缺口,但管理層給了相對充裕的空間,「在當下這個階段,公司並不是太在意錢的事,還是希望用恰當的價格,讓用户接受在家做檢測,培養心智。」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美團還是京東,都為居家快檢配置了線上問診開方的服務。而從用户畫像來看,使用居家快檢的用户大多都是急性起病,且有明確診斷的具體需求,這和當前互聯網診療中的慢病複診患者完全是兩個羣體。
2018年國家衞健委發佈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規定,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儘管這項規定在疫情期間曾短暫地實行,允許首診患者可在線開具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的處方。但疫情后,各地「互聯網首診」的政策都有所回收,目前仍然還是侷限在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複診服務。
「居家快檢和互聯網首診的禁令是天然矛盾的。」一位長期關注醫療衞生政策的研究人士表示,近年來有不少業內人士呼籲適度放開互聯網首診,再加上技術發展和相關領域的研究逐漸深入,這個命題也確實到了該解的時候。
另一個明確的信號是,今年年初,國家醫保局公開表示,將專門預設「互聯網首診」的價格項目,這也被業內解讀為互聯網首診放開的前兆。
「如果因為居家快檢,打通了互聯網首診,那對於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來説,又會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時刻。」上述研究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