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2-10 17:32
最近,機器人圈徹底「殺瘋了」!
——春晚舞臺上,一羣靈活翻騰的機器人化身「科技舞者」,硬核演繹中國智造的速度與激情;
——DeepSeek開源框架橫空出世,給機器人裝上「AI大腦」,國產技術狂卷全球智能化高地;
——特斯拉Optimus邁着小碎步走進現實,一句「明年量產」直接點燃資本市場,人形機器人從科幻片衝向流水線!
機器人ETF(562500)作為國內首隻「純血」機器人主題ETF,在這場科技狂歡中強勢出圈,在蛇年第二個交易日(2025年2月6日),規模一舉突破60億大關!這不僅是市場對機器人產業的「用錢投票」,更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AI+機器人,很可能就是未來10年最性感的投資故事!
01
機器人正在「接管」世界?
1.開年「爆點」:中國智造的「科技春晚」
2025年蛇年春晚,一場名為《秧BOT》的節目徹底點燃了觀眾對人形機器人的熱情——16台身着花襖的宇樹H1機器人手持紅手帕,以整齊劃一的隊列、靈活多變的動作完成了轉手絹、亮手絹等高難度舞蹈動作,甚至能根據音樂節奏實時調整步伐。動作行雲流水,配合真人舞者,甚至連「科目三」都跳得有模有樣堪比人類舞團!
這場表演不僅打破了人們對機器人「機械感」的刻板印象,更展示了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頂尖技術實力:360N·m的最大關節扭矩、多智能體協同規劃、3D激光SLAM自主定位等技術,讓機器人實現了「類人」的靈活性與環境適應性37。這背后是國產機器人在精密控制、多機協同、AI決策上的碾壓級實力。網友直呼:「這哪是機器人,分明是未來戰士!」
宇樹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這場表演背后是近3個月的AI強化學習訓練。通過深度學習算法,機器人不僅能自主跳舞,還能在複雜舞臺環境中精準定位和協同動作。這標誌着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的關鍵一步。而春晚舞臺的「出圈效應」,無疑為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證券分析師指出,2025年將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工業場景將率先落地,未來有望延伸至家庭服務、醫療護理等領域。
2. DeepSeek開源:AI給機器人「灌頂」
如果説硬件是機器人的「身體」,AI則是其「大腦」。
春節期間,國產大模型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徹底改寫了AI投資邏輯。這款由幻方量化推出的開源模型,以極低的訓練成本(僅為Llama3系列的7%)實現了與OpenAI GPT-o3相當的推理能力,迅速登頂全球140個市場的應用商店下載榜,並吸引了微軟、英偉達、華為雲等科技巨頭的合作接入。
DeepSeek的三大顛覆性意義:
成本革命:傳統大模型依賴高算力投入,而DeepSeek通過預訓練+強化學習的創新路徑,顯著降低訓練成本,為AI應用的規模化落地掃清障礙;
技術自主:中國大模型首次在開源生態中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國產替代進程提速;
場景賦能:人形機器人需要處理複雜環境下的感知、決策與交互,DeepSeek的多模態能力與低成本特性,為機器人智能化提供了「大腦升級」方案。
當國產AI框架DeepSeek宣佈開源,機器人圈瞬間沸騰!企業不用再苦熬「算法煉丹」,直接調用視覺識別、語音交互、自主導航等「AI魔法」,中小公司也能造出「聰明」機器人。業內人士笑稱:「以前造機器人像拼樂高,現在像開外掛!」
華泰證券分析師黃樂平指出,DeepSeek的突破將加速AI與機器人產業的融合,推動「硬件迭代-數據採集-模型訓練」的正向循環,2025年或成為人形機器人智能化躍遷的里程碑。
3. 特斯拉Optimus量產在即,全球產業鏈共振開啟
人形機器人的另一大驅動力,來自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催化。在2024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宣佈:2025年Optimus將實現千台級量產,並率先在特斯拉工廠內承擔上料、搬運等任務;2026年起產能將呈指數級增長,遠期目標成本降至2萬美元以下,市場規模或超10萬億美元。
2月6日,特斯拉開啟了多個機器人相關崗位的招聘,為在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量產Optimus機器人大規模量產做準備。
特斯拉的「機器人藍圖」核心看點:
量產節奏:2025年試產,2026年產能躍升至月產10萬台,年均增速達500%;
場景擴展:2026年下半年開放外部銷售,目標市場從工業製造延伸至家庭服務;
技術壁壘:Optimus整合了特斯拉在電池管理、電機控制、自動駕駛領域的積累,其訓練需求是汽車的10倍,凸顯數據與算法的核心地位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學會「捏雞蛋」「走貓步」后,馬斯克放話:「未來人人都有機器人管家!」儘管它現在還像「鋼鐵憨憨」,但資本市場已提前狂歡——人形機器人賽道估值飆漲,全球機構高喊「下一個iPhone時刻」!
國內產業鏈同步發力,宇樹、智元、優必選等企業已進入小批量測試階段,2025年量產規模預計超千台。政策層面,《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2025年實現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整機批量生產的目標,產業扶持力度空前。
02
規模三年翻20倍,資金為何搶籌忙?
在產業爆發的預期下,資本市場已率先反應。截至2025年2月6日,機器人ETF(562500)規模突破60億,穩居同類基金首位。(規模數據來自WWind,上交所,截至2025.02.06。基金規模並不代表業績水平、規模數據為時點數據,不具備長期參考價值。)
拉長周期看,該ETF近一年淨流入金額超44億元,淨流入幅度超610%;近一年規模增長超47億,規模增長幅度超660%,成為資金佈局機器人賽道的核心工具。(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02.06)
為何機器人ETF成為資金「心頭好」?
全產業鏈覆蓋:ETF成分股涵蓋傳感器、伺服系統、減速器、AI算法等核心環節,分散單一技術路線風險;
龍頭效應凸顯:重倉股包括拓普集團(特斯拉鍊Tier1)、鳴志電器(精密電機龍頭)、綠的諧波(諧波減速器市佔率全球前三)等,受益於頭部企業量產放量;
政策與估值雙擊:當前板塊估值仍處歷史中樞以下,而政策紅利與業績兑現預期形成共振,安全邊際與成長空間兼備。
機器人產業已進入「技術裂變+場景爆發」雙重加速期,但個股選擇堪比「科技掃雷」。
機器人ETF(562500)一鍵打包全產業鏈,讓你躺着吃盡行業紅利!
核心層(硬科技心臟)
AI芯片:華為昇騰、寒武紀給機器人造「最強大腦」;
精密部件:綠的諧波(減速器王者)、奧普光電(傳感器黑馬)悶聲發大財;
控制系統:匯川技術(工控龍頭)手握製造業「命門」。
應用層(印鈔機啟動)
工業機器人:埃斯頓、新松機器人狂接工廠智能化訂單;
服務機器人:科沃斯、石頭科技讓掃地機捲成「家庭AI管家」;
特種機器人:天智航的手術機器人正在拯救生命!
(注:文中所述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詳細註釋見文末)
「十四五」規劃把機器人當親兒子寵:砸錢、減税、建產業園三連擊!上海、深圳更是放出狠話:「5年衝萬億集羣!」跟着政策走,賺錢不用愁~
60億規模只是起點——據高盛預測,203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達3萬億美元,中國獨佔半壁江山!
展望未來,2025年將成為人形機器人從概念到量產的分水嶺。隨着特斯拉Optimus、華為機器人等產品陸續上市,疊加AI大模型的賦能,機器人ETF有望成為繼消費電子、電動車后不可多得的長坡厚雪大賽道。
當春晚機器人跳完最后一支舞,當Optimus終於學會給你泡咖啡,當DeepSeek讓所有機器人都「覺醒」……如何不錯過這場「人機共生」的財富革命?
關注機器人ETF(562500),提前鎖定「人形機器人量產+AI普惠應用+製造業升級」三重爆炸紅利!
數據來源:Wind,華夏基金,截至2025.2.5,以上基金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以上基金屬於股票基金,風險與收益高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個股不作為推薦。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指數表現不代表產品業績,二級市場價格表現不代表淨值業績。本基金為ETF基金,投資者投資於本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等潛在風險、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申購贖回清單差錯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的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衍生品投資風險等。
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觀點僅供參考,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税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轉自:上交所ETF之家)